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E.社会的需要

题目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E.社会的需要

相似考题
更多“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制约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我国早在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官学体系。


    正确答案:政教合一

  • 第3题:

    在()中,梁启超模仿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建立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构想。


    正确答案:《教育政策私议》

  • 第4题:

    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各国教育制度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不同的学制类型。

  • 第5题:

    ()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 A、课改制度的建立
    • B、考试制度的建立
    • C、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 D、课程制度的建立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 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C、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 D、原有学制的影响
    • E、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系统、学校教育制度
    • B、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制度
    • C、终身教育、学校系统
    • D、学校系统、形式化教育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多选题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E

    社会的需要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它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正确答案: 学制,制度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我国开始建立郡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朝代是()。

    正确答案: 北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他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各国教育制度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不同的学制类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正确答案:制度

  • 第14题: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 (1)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3)文化历史称传统的影响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 第15题:

    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后,教育部仿效日本学制于1912——1913年问颁布了“王子——癸丑学制”,在其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施行规则”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一科,每周2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并规定:“兵式体操尤宜注重”。体操课的内容同清末没有太多区别。但由于当时的教会学校开展了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时举行校内外体育竞赛,此后,官办学校不仅有体育正课,还有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逐渐组织了各种体育部和运动队。人们把当时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做法谓之“双轨制体育”。1922年11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是模仿美国学制拟成的,中小学从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这一学制一直实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又公布了“中小学说程纲要。“纲要”规定“体操。名称改为“体育”。扩大了体育实施范围,初中体育科的内容包括生理、卫生、体育三项,高级中学,体育为必修科目,内容包括卫生法、健身法和其它运动。兵操在体育中被彻底剔除。体育科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逐步统一,田径、球类等运动在中等以上学校得到较广泛的发展。由此学校体育由“双轨制”转入了西方式的学校体育。这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大重要变革。也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 第16题: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发展水平
    • 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E、社会的需要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我国开始建立郡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朝代是()。


    正确答案:北魏

  • 第19题:

    问答题
    谈谈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是根据统治阶级利益建立起来的;
    受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取决于对儿童、少年和青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
    受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的影响;
    受其他国家学制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中国新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学校体育的初步实施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辛亥革命后,教育部仿效日本学制于1912——1913年问颁布了“王子——癸丑学制”,在其颁布的中小学“学校令”及其“施行规则”中,规定中、小学仍设体操一科,每周2学时。中学体操分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两种,并规定:“兵式体操尤宜注重”。体操课的内容同清末没有太多区别。但由于当时的教会学校开展了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并不时举行校内外体育竞赛,此后,官办学校不仅有体育正课,还有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逐渐组织了各种体育部和运动队。人们把当时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内容的课外活动的做法谓之“双轨制体育”。1922年11月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是模仿美国学制拟成的,中小学从七四制改为六三三制。这一学制一直实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又公布了“中小学说程纲要。“纲要”规定“体操。名称改为“体育”。扩大了体育实施范围,初中体育科的内容包括生理、卫生、体育三项,高级中学,体育为必修科目,内容包括卫生法、健身法和其它运动。兵操在体育中被彻底剔除。体育科与课外体育活动内容逐步统一,田径、球类等运动在中等以上学校得到较广泛的发展。由此学校体育由“双轨制”转入了西方式的学校体育。这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大重要变革。也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教育的典型表征。

    正确答案: 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影响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

    正确答案: (1)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3)文化历史称传统的影响
    (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③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
    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制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A

    学校系统、学校教育制度

    B

    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制度

    C

    终身教育、学校系统

    D

    学校系统、形式化教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其建立的典型表征是学校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