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大为增强;
(2)思维活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步形成。
更多“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其思维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 第2题: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大为增强;
    (2)思维活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步形成。

  • 第3题: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发展。()


    参考答案:错误

  • 第4题:

    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答案:
    解析: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

  • 第5题: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1)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四年龄10-11岁左右)
    (2)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品德的发展:小学生的品德具有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等特点。(关键年龄大约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 第6题:

    简述小学生休闲心理的特点。


    正确答案: 兴趣导向性
    群体倾向性
    自由倾向性
    角色扮演倾向

  • 第7题:

    简述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在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能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即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2、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目的性、有意性迅速发展起来。
    3、小学生认知活动的逻辑性不断发展。
    4、小学生认知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了迅速的提高,认知活动的创造性成分也日益增多。

  • 第8题: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的(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有主观的(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学校德育的错位与学生道德观念的混乱。
    (2)亲子关系的疏远与子女道德情感的变异。
    (3)榜样形象的弱化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失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

    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比较缓慢

    B

    心理发展不协调

    C

    心理发展是开放的

    D

    心理发展的可塑性不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简述小学生在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 第14题:

    简述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比较肤浅、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准确的、本质的理解。但是整个小学阶段,这种理解的具体性强,概括性较差。如分不清“勇敢”和“冒险”、“谨慎”和“胆怯”等。
    (2)在道德品质的判断方面,小学生从只是注意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从简单依赖于社会的、他人的规则,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制约。从道德行为的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言行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但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行脱节、能说不会做的现象便会出现。这种言行脱节的现象在小学生身上出现是正常的,是需要教育者理解和加强辅导的问题。一般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模仿的倾向,出于无意,成人的要求不一致,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做事、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小学阶段道德品质发展的质变时期,即品质发展的“关键年龄”,大概出现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这是加强辅导和促进发展的关键阶段。

  • 第15题: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记忆。


    答案:形象,
    解析:

  • 第16题:

    简述小学生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小学生接纳审美形态的范围开始扩大;(2)小学生有了相当稳定的审美偏爱;(3)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美与丑的审美评价标准;(4)小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在持续地发展,审美感知的敏感性在提高;(5)小学生有明显的接纳和理解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的困难,而且在审美评价活动中正处在主要采用非艺术审美标准时期,小学生还不能用艺术的眼光接纳和理解艺术品。

  • 第17题:

    对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A、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比较缓慢
    • B、心理发展不协调
    • C、心理发展是开放的
    • D、心理发展的可塑性不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简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特点:a,感知, b。注意,c,思维三方面的特点
    2、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a情感,b意志两方面的特点
    3、个性发展特点

  • 第19题: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正确答案:(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 第20题:

    问答题
    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在四年龄10-11岁左右)
    (2)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3)品德的发展:小学生的品德具有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等特点。(关键年龄大约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始,既有客观的(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有主观的(如觉得有用,能动脑子等)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小学生休闲心理的特点。

    正确答案: 兴趣导向性
    群体倾向性
    自由倾向性
    角色扮演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品德的可塑性很大。低年级还没有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四年级以后逐步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且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道德行为习惯最好,而中年级较低。
    第二,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递增而上升的。
    第三,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发展具有不一致性,有时候会表现出言行不一等等。这反映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性和可变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