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收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更多“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德育策略。”相关问题
  • 第1题:

    体谅模式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正确答案:
    道德情感

  • 第2题:

    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模仿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行动模式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请简述认知模式对我国德育教育有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它对我国德育的启示有一下几点:
    (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的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国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纠正。
    (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
    (3)我国学校在系统的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 第4题: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创建者是:()

    • A、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 B、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 C、美国心理学家布莱特
    • D、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 第6题: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 第7题:

    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模仿模式
    • B、认知模式
    • C、体谅模式
    • D、行动模式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简述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意识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能力。(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创建者是:()
    A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B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

    C

    美国心理学家布莱特

    D

    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A

    模仿模式

    B

    认知模式

    C

    体谅模式

    D

    行动模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体谅模式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 第12题:

    多选题
    当今国外重要的德育模式包括()。
    A

    社会行动模式

    B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

    体谅模式

    D

    价值澄清模式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正确答案: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 第14题:

    简要回答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
    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发展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包括: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掌握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才能对症下药,发挥学生的优势,避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之后,要对、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设计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最著名的是进行道德两难的问题教学。它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用于测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学生在对其进行认知时,由于自身道德发展水平有限,会出现一定的分歧和认知失衡,教师可以对此进行疏导,在学生疑惑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在前两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向学生揭示更高阶段的道德判断和推理方式,这些会和学生原有的道德意识水平形成冲突,教师要着重向学生阐释清楚,否则会导致学生道德意识水平的混乱,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判断,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形成自己的道
    德判断意识。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和比较这两种道德推理方式,指引学生去思考,分析两种模式各自的利弊,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比较,对不同模式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反思。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习得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利用在实际的道德问题解决中,将意识水平和行动目标结合起来。

  • 第15题:

    当代西方德育界形成的主要方法模式有:(1)认知发展方法模式(2)()(3)价值澄清方法模式(4)()。
    社会学习方法模式;社会行动方法模式

  • 第16题:

    什么是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

  • 第17题:

    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 第18题:

    当今国外重要的德育模式包括()。

    • A、社会行动模式
    •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 C、体谅模式
    • D、价值澄清模式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下列德育模式中注重“情”的是()

    • A、认知发展模式
    • B、体谅关心模式
    • C、价值澄清模式
    • D、完善人格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问答题
    根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一: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第二,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第三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第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第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正确答案: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指的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发展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不断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包括: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