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析论述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煤中氮的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多,硫的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煤的真比重随煤的变质程度增加而增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问答题
    C、H、O三元素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化程度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加,从褐煤的60%左右一直增加到年老无烟煤的98%。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呈下降趋势。从低煤化度到中等煤化程度阶段,氢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十分明显,但在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氢元素的降低较为明显而且均匀,从年轻无烟煤的4%下降到年老无烟煤的2%左右。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中的氧元素迅速下降,从褐煤的23%左右下降到中等变质程度肥煤的6%左右,此后氧含量下降速度趋缓,到无烟煤时大约只有2%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煤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随着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从褐煤开始、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缓慢增大,核中缩合环数逐渐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相对真密度最低,约为1.30g/cm3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相对密度急剧提高到1.90g/cm3左右。
    原因:煤真相对密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是煤分子结构变化的宏观表现。从化学结构的角度看,煤的真相对密度反映了煤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和化学组成的特点。其中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是影响煤真相对密度的关键因素。年轻褐煤分子结构上有较多的侧链和官能团,在空间上形成较大的空隙,难以形成致密的结构,所以密度较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分子上的侧链和官能团呈减少趋势,同时分子上的氧元素也迅速的减少,虽然侧链和官能团的减少有利于密度的提高,但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碳大,氧的减少造成密度下降占优势,总体上使媒的真相对密度有所下降。到无烟煤阶段后,煤分子结构上的侧链和官能团迅速的减少,使媒的分子结构缩聚成为非常致密的芳香结构,从而煤的真相对密度也随之迅速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正确答案: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增多,周围的官能团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填空题
    煤中氢的含量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氧含量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碳含量则随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而()。

    正确答案: 减少, 减少, 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煤的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75%~80%(长焰煤、气煤)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加。
    硬度变化规律的原因:由于褐煤富含腐植酸和沥青质,这些成分的塑性高硬度小,因此褐煤的显微硬度低,随着煤化程度的逐渐提高,腐植酸的含量迅速的下降,导致煤的显微硬度上升,在碳含量78%左右的烟煤阶段达到极大值。碳含量大于78%的烟煤阶段,其硬度变化与O/C和C的关系相似。随着氧原子及氧桥的减少,煤分子间结合力降低同时侧链缩短,使分子的交联力减弱,反应在硬度上就是自不粘煤转为粘结性酶的硬度的渐次降低,在碳含量在87%达到最低点。此后,煤分子结构的缩合程度迅速的增大,煤结构趋于致密化,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力远大于分子间力,煤的硬度也随之急剧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煤的密度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线下降,然后又提高,刚开始的时候煤随煤化程度的提高是变的更加致密,但是氧的含量减少,密度下降,到后面官能团,侧链基较少形成了致密的芳香族结构,密度再次上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各显微组分元素含量的特点,及在透射光、反射光下的特征及其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透射光:镜质组,橙红色、棕红色、棕黑色、黑色;壳质组,从低级烟煤到中级烟煤,呈透明到半透明,轮廓清晰,外形特殊;惰质组,棕黑色到黑色,微透明或不透明。
    反射光:镜,灰黑至浅灰,随煤级增高,反射色变浅;壳,呈灰黑色,大多数有突起;惰,白色至亮白色,具有较高凸起和较高反射率。
    元素含量:镜含氧量最高,壳含氢量最高,惰含碳量最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反应性?反应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煤的反应性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炭与不同气化介质(CO2、O2、H2O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煤炭反应性与煤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高,煤的反应性低。
    由于煤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气、固两相反应,所以反应速度和固体表面积有关。褐煤的较其他煤多,因此在相同温度下,其还原二氧化碳的能力最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煤的导电性和介电常数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褐煤导电与无烟煤导电的性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煤导电性的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褐煤的电阻率较低,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电阻率增加,到长焰煤时达到最大,此后煤化程度加深,煤的电阻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到碳含量达到90%以上的无烟煤时,电阻率迅速下降。
    褐煤以离子导电为主,无烟煤以电子导电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水分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一般泥碳的水分最大,能达到40%-50%以上,褐煤次之10%-40%,烟煤含量较低,到无烟煤又有增加的趋势。

  • 第14题:

    问答题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的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因素:
    1)成因类型
    2)煤岩组成
    3)矿物质
    4)风化
    5)煤化程度
    (2)腐植煤的发热量与煤化程度有很好的关系。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加,到肥煤、焦煤阶段,发热量达到最大,此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则呈下降趋势。
    (3)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提高,其中氧元素含量匀速下降,碳元素含量则逐渐增加,氢元素含量变化不大,所以煤的发热量是增加的,到中等煤化程度的肥煤和焦煤达到最大值。此后煤中氧元素含量减少趋缓,而氢元素含量明显下降,碳元素含量明显增加,但它的发热量仅为氢元素的1/4左右,因此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问答题
    煤的润湿性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正确答案: 随煤化程度变化规律:对水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增大,润湿性降低;对苯而言:随煤化程度加深,接触角减小,润湿性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煤的发热量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并分析发热量与煤化程度规律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般采用氧弹法测定煤的发热量,其原理是:
    称取1g左右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置入氧弹的燃烧皿中,向氧弹充入氧气,使氧弹中氧的初压力为2.6~3.0MPa,然后将氧弹放入充有定量水的内桶利用电流将煤样点燃。煤样燃烧后产生的热量通过氧弹传给内桶中的水,使水的温度升高。根据内桶水的温升和氧弹系统的热当量计算出煤在氧弹中燃烧后释放的热量。
    发热量与煤化程度规律的原因:
    从低煤化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其中的氧元素含量迅速下降,碳含量侧逐渐增加,氢元素含量变化不大,所以煤的发热量是增加的,到中等变质程度的肥煤和焦煤达到最高值,此后,煤中的氧含量的减小趋势,而氢含量则明显下降,碳含量虽然明显增加,但它的发热量仅为氢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使煤的发热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水分是如何变化的?

    正确答案: 一般泥碳的水分最大,能达到40%-50%以上,褐煤次之10%-40%,烟煤含量较低,到无烟煤又有增加的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影响煤炭发热量的因素有哪些?煤炭发热量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因素:
    1.成因类型的影响
    2.煤化程度的影响
    3.煤岩组成的影响
    4.矿物质的影响
    5.风化的影响
    变化:从低煤化程度的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逐渐增加。刀肥煤,焦煤阶段,发热量达到最大,可达37KJ/g,其后,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发热量则呈下降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煤的元素组成、随煤化度变化规律主要污染的形成。

    正确答案: 1)碳;随煤化度升高而增加;CO2,温室效应。
    2)氢:随煤化度的增高,氢含量逐渐下降。
    3)氧:随煤化度的增高而明显减少;形成废水
    4)氮;随煤化度的增高而趋向减少,规律性到高变质烟煤阶段后明显;炼焦形成氨水
    5)硫;无关;污染见硫分的危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煤的孔隙率随煤化程度的变化?

    正确答案: 先下降,然后上升(年轻的煤中空隙主要由胶体空隙转化而来,由于成美作用中所受的压力较小,空隙就比较大,到了中等煤化程度的煤由于煤化作用,分子的结构的变化使分子变的致密,空隙减少,到了高变质程度,体积收缩加剧,由于收缩不均匀,出现了空隙,所以又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煤(镜质组)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随煤化度如何变化,从煤结构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正确答案: 随煤化度的提高反射率增加。当Cdaf>90%时,反射率剧增。折射率随煤化度的提高而增加,当碳含量高于85%时增加的幅度较大。
    这是由于煤化度已接近无烟煤阶段,在结构上由于煤内部分子聚集特性发生急剧变化,分子排列更趋序理化(趋向石墨结构)、紧密化、稠环芳核层片变大,因而表现出煤的反射率有较高的变化速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 由有机质热解形成并呈气态析出的化合物即挥发物,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挥发分或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煤的可磨性是什么?与煤化程度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在低煤化度阶段,随煤化程度的增加,煤的可磨性缓慢增加,在碳含量为87%~90%时,可磨性迅速增大,在碳含量为9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煤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迅速下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随煤化程度的变化,煤分子结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正确答案: 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不断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从褐煤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核缓慢增大,核中的缩合环数逐渐增多,当含碳量超过90%以后,基本结构单元核的芳香环数急剧增大,逐渐向石墨结构转变。研究表明,碳含量为70%~86%时,平均环数为2左右;碳含量为83%~90%时,平均环数为3~5;碳含量大于90%时,环数急剧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平均环数大于40。煤的芳碳率,烟煤一般小于0.8,无烟煤则趋近于1。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