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6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15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的IV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多遇地震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为()kN 。(注:答案保留到个位)

题目

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6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15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的IV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多遇地震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为()kN 。(注:答案保留到个位)


相似考题
更多“某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为0.6s,阻尼比为0.05,质点重量15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的IV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多遇地震下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为()kN 。(注:答案保留到个位)”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覆盖层厚度为9m。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2.45s,阻尼比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A、 0.074
    B、 0.265
    C、 0.305
    D、 0.335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表得:覆盖层厚度为9m,场地类别为Ⅱ类。

  • 第2题: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 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答案:D
    解析:
    Tg=0.40gTg<T<5Tg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曲线下降段,(ζ=0.05)αmax=0.24

  • 第3题: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II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A. 0. 08 B. 0. 10 C. 0. 12 D. 0. 16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7,自震周期为0.08 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A 0.06
    B 0.07
    C 0.09
    D 0.10

    答案:D
    解析:
    αmax=0.12 Tg=0.35s
    T=0.08<0.1,曲线为直线上升段

  • 第5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见下表。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T=0.30s,阻尼比为0.05。请问特征周期Tg和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按多遇地震作用考虑)(  )


    A、 Tg=0.35s α=0.16
    B、 Tg=0.45s α=0.24
    C、 Tg=0.35s α=0.24
    D、 Tg=0.45s α=0.16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5条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可以计算如下:



    根据表得:场地类别为Ⅱ类。



    表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 第6题: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

    • A、0.028
    • B、0.027
    • C、0.026
    • D、0.15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某普通多层建筑其结构自震周期T=0.5s,阻尼比ξ=0.05,天然地基场地覆盖土层厚度30m,等效剪切波速vsc=200m/s,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

    • A、α=0.116
    • B、α=0.131
    • C、α=0.174
    • D、α=0.196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场地为Ⅰ1类,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本自振周期为1.3s。多遇地震作用时,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与()最接近。
    A

    0.028

    B

    0.027

    C

    0.026

    D

    0.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A

    0.0172

    B

    0.020

    C

    0.022

    D

    0.024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Ⅱ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08年真题]
    A

    0.08

    B

    0.10

    C

    0.12

    D

    0.1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的表5.1.4-2可知,由于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Tg=0.35s。
    Tg<T<5Tg,则根据第5.1.5条的图5.1.5可知地震影响系数为:α=(Tg/T)γη2αmax
    地震加速度为0.15g,地震烈度为7度的多遇地震,根据第5.1.4条的表5.1.4-1有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max=0.12。
    根据第5.1.5条第2款规定,由于阻尼比为0.05,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为:
    γ=0.9+[(0.05-ξ)/(0.08+1.6ξ)]=1阻尼调整系数为:
    η2=1+[(0.05-ξ)/(0.08+1.6ξ)]=1则影响系数为:
    α=(Tg/T)γη2αmax=(0.35/0.4)0.9×1×0.12=0.106

  • 第11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
    A

    6450

    B

    6650

    C

    9550

    D

    96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多遇地震考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7,自震周期为0.08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6

    B

    0.07

    C

    0.09

    D

    0.1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III类,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37062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 (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5875kN (B) 6375kN
    (C) 6910kN (D) 7500kN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建筑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勘察资料,地面下13m范围内为淤泥和淤泥质土,其下为波速大于500m/s的卵石,若拟建建筑的结构自振周期为3s,建筑结构的阻尼比为0.05,则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0、023
    B、0、034
    C、0、147
    D、0、194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6条规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划分为四类。由于覆盖层厚度13m,且为淤泥和淤泥质土,查表4.1.3可知V1≤150m/s,查表4.1.6,可知该建筑场地类型为Ⅱ类。
    根据第5.1.4条,由于为Ⅱ类场地,地震分组第一组,罕遇地震,查表5.1.4-2得,特征周期值Tg=0.35+0.05=0.40s;地震动加速度0.2g,罕遇地震,查表5.1.4-1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max=0.90。
    由于5Tg=2.0s

  • 第15题:

    已知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等效剪切波速为240m/s,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40。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A) 0.24 (B) 0.22
    (C) 0.14 (D) 0.12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已知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等效剪切波速为240m/s,结构自振周期为0.4s,阻尼比为0.04,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A. 0. 24 B. 0. 22 C. 0. 14 D. 0. 12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某钢框架房屋为6层,如图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s,结构阻尼比ζ=0.035,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则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  )最为接近。

    A. 2413
    B. 2720
    C. 2839
    D. 3140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某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0s,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40000kN,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Ⅰ1类场地,8度设防。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最接近。

    • A、2165
    • B、3250
    • C、2761
    • D、1891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度为245m/s,结构自振周期为0.5s,阻尼比为0.04。试问: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项。()
    A

    0.26

    B

    0.21

    C

    0.18

    D

    0.14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某Ⅱ类土质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考虑多遇地震影响,场地中有一突出台地,台地高15m,台地顶、底边缘水平投影距离为25m,建筑物距台地最小距离为30m,建筑物阻尼比为0.05,自震周期为1.3s,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物结构自震周期T=1.65s,结构阻尼比ζ取0.05,当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于结构自震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
    A

    0.09

    B

    0.08

    C

    0.07

    D

    0.06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物阻尼比为0.06,自震周期为2.5s,该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1

    B

    0.2

    C

    0.08

    D

    0.06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场地为Ⅱ类建筑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自震周期为1.6s,阻尼比为0.05,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4

    B

    0.05

    C

    0.06

    D

    0.07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某Ⅱ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震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中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为()。
    A

    0.01

    B

    0.02

    C

    0.03

    D

    0.04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