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做出处理。 民警刘某对其外甥打脚踢的做法,你的正确判断是: A.民警刘某殴打的是自己外甥,故不违反法律规定 B.

题目
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做出处理。
民警刘某对其外甥打脚踢的做法,你的正确判断是:

A.民警刘某殴打的是自己外甥,故不违反法律规定
B.民警刘某严格规范执法,值得表扬
C.民警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办案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D.民警刘某所获得的丙承认自己为匕首持有人的陈述可作为定案根据

相似考题
更多“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共同在公交车上扒窃,在他们盗窃一位乘客(偷得一部手机)时,遭到反扒民警丁某、胡某和竹某的抓捕。甲、乙、丙分头逃走,甲、乙被抓获:丙在民警竹某对其抓捕时,在难以逃跑的情况下,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竹某身上乱刺,竹某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B.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
    C.甲、乙和丙都构成抢劫罪
    D.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抢劫罪

    答案:A,B,C
    解析:
    甲、乙、丙本来是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丙在实施盗窃行为后以暴力抗拒抓捕,就构成了《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罪,但甲、乙和丙没有共同的暴力抗拒抓捕的故意和行为。因此,甲和乙构成盗窃罪,丙构成抢劫罪。

  • 第2题:

    某焊接作业由甲、乙、丙丁四名工作操作,为评定各工作的焊接质量,共抽检100个焊点,抽检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各工人焊接质量由好至差的排序是( )。(2016)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乙→甲→丙
    D.乙→甲→丁→丙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层法的基本原理。这里要计算出个体不合格率,甲=2/10=20%,乙=4/40=10%,丙=10/20=50%,丁=8/30=26.7%。所以各工人焊接质量由好至差的排序是乙→甲→丁→丙。

  • 第3题:

    有关共同犯罪与认识错误问题,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曱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曱只应负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B.甲教唆乙去丙家盗窃,乙到丙家后,发现只有丙女一人在家,便强奸了丙女,而没 有盗窃。甲构成盗窃罪未遂,乙构成强奸罪既遂。二人不成立共犯关系
    C.丙交给丁一把匕首,教唆丁去抢劫李某,丁接近李某时,趁李某不注意,一把夺走了李某的提包。对丙应按抢劫罪未遂论处,对丁应按抢夺罪既遂论处
    D.甲教唆乙去抢夺丙的提包,乙在接近丙时一拳将丙打倒,然后才抢走了丙的提包。对甲应按抢夺罪既遂论处,对乙应按抢劫罪既遂论处


    答案:A,B,C,D
    解析:
    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是指某个共同犯罪人所认识的犯罪事实与其他共同犯罪 人所实行的犯罪事实不相一致。对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应按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原则来解决。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主要有:(1)共同实行犯的认识错误。(2)教唆犯、帮助犯与实 行犯或实行者之间的认识错误。A项是正确的,关于结果加重犯的认识错误,此种情况下,教 唆者或帮助者应否对加重的结果负责,应根据教唆者或者帮助者是否应当预见这种加重结果 的发生为准,若应当预见,就应对加重的结果负刑事责任;若不应当预见,则只负伤害的刑事责任。B项正确,犯罪构成完全不同,没有重合关系,此种情况下,被教唆者并未犯被教唆的罪,因而教唆者与被教唆者不构成共犯关系,对实行者当然以强奸罪论处,对教唆者应按盗窃罪的教唆未遂论处。C项正确,教唆抢劫,实行抢夺,教唆犯是抢劫未遂,实行犯是 抢夺罪既遂。D项正确,教唆抢夺,实行抢劫,教唆犯是抢夺既遂,实行犯是抢劫既遂。

  • 第4题:

    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做出处理。
    办案民警在本案的询问查证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有:

    A.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通知甲、乙、丙、丁四人各自的家属
    B.在自己的办公室对嫌疑人进行询问
    C.分别将甲、乙、丙、丁四人带到不同房间进行询问
    D.告知被询问人享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

    答案:A,C,D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故A项正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六条:询问违法嫌疑人,可以到违法嫌疑人住处或者单位进行,也可以将违法嫌疑人传唤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
    第七十一条:在公安机关询问违法嫌疑人,应当在办案场所进行故B项错误。
    第七十二条:询问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应当个别进行。故C项正确。
    第七十四条:询问时,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故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负的法律责任,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故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项。

  • 第5题:

    某市甲区某派出所民警在对旅馆例行检查时,发现客人刘某非法持有冰毒9克,随即将刘某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确认了刘某的违法事实。同时,经查证核实,刘某的户籍所在地在该市乙区,经常居住地在该市丙区,工作单位在该市丁区。针对刘某的违法行为,有权作出处罚决定的公安机关是( )。

    A.甲区公安分局
    B.乙区公安分局
    C.丙区公安分局
    D.丁区公安分局

    答案:A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题干中刘某在甲区被查,因此选择A项。

  • 第6题:

    甲、乙、丙、丁四人在甲的宿舍赌博,被民警查获时共有赌资3000元。经检查,在甲宿舍一张桌子抽屉里发现了3张淫秽光碟。经询问,甲交代淫秽光碟是自己购买的,前几天曾用张某的DVD机和电视机观看过该淫秽光碟。下列物品可以收缴的是()。

    • A、赌资3000元
    • B、骨牌
    • C、淫秽光碟
    • D、DVD机和电视机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下列关于办理行政案件口头传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民警接到打架斗殴报警后赶到现场,对涉嫌殴打他人的甲口头传唤
    • B、民警在巡逻中发现乙系前几日要寻找的盗窃嫌疑人,遂对乙口头传唤
    • C、民警在巡逻中发现丙手推一辆自行车,经盘问,丙形迹可疑,遂对丙口头传唤
    • D、民警在旅店检查时,把未按照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的丁口头传唤至公安派出所进行询问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张某是甲县人,长期前往乙县、丙县做生意,下列行政案件在甲县查获,可由甲县公安机关予以处罚的是()。

    • A、张某在乙县嫖娼
    • B、张某在丙县赌博
    • C、张某在丙县吸毒
    • D、张某在丁县贩卖淫秽光盘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下列办理刑事案件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是()

    • A、鉴定人甲出具了伤情鉴定意见。但经法院通知,甲拒不出庭作证
    • B、民警乙给刘某看了张某的照片后,让刘某对张某等10人进行辨认,并制作了辨认笔录
    • C、证人丙开始指认是李某实施了抢劫,后丙又说觉得不像是李某,民警便称要以诬告陷害罪追究丙的责任,丙害怕便指认是李某实施了抢劫,民警按照丙的陈述制作了询问笔录
    • D、民警丁收集被盗物品的发票时,对该发票进行了复制。但当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也未注明复制时间,事后丁注明了与原件核对无异和复制的具体时间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 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就事实一,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甲携带凶器盗窃、入户盗窃,应当成立盗窃罪。如暴力行为不是作为压制财物占有人反抗的手段而使用的,只能视情况单独定罪。在盗窃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的,才能定抢劫罪。甲并非出于上述目的,因而不应认定为抢劫罪。在本案中,被害人并未发现罪犯的盗窃行为,并未反抗;甲也未在杀害被害人后再取得财物,故对甲的行为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不能对甲定抢劫罪。

  • 第11题:

    问答题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 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就事实五,有人认为丁构成侵占罪,有人认为丁不构成侵占罪。你赞成哪一观点?具体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构成。理由:
    ①丁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完全符合侵占罪的犯罪构成。
    ②无论丙对10万元是否具有返还请求权,10万元都不属于丁的财物,因此该财物属于“他人财物”。
    ③虽然民法不保护非法的委托关系,但刑法的目的不是确认财产的所有权,而是打击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如果不处罚侵占代为保管的非法财物的行为,将可能使大批侵占赃款、赃物的行为无罪化,这并不合适。
    (2)不构成。理由:
    ①10万元为贿赂款,丙没有返还请求权,该财物已经不属于丙,因此,丁没有侵占“他人的财物”。
    ②该财产在丁的实际控制下,不能认为其已经属于国家财产,故该财产不属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据此,不能认为丁虽未侵占丙的财物但侵占了国家财产。
    ③如认定为侵占罪,会得出民法上丙没有返还请求权,但刑法上认为其有返还请求权的结论,刑法和民法对相同问题会得出不同结论,法秩序的统一性会受到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 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就事实三,甲、乙是否应当对谢某重伤的结果负责?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被告人高速驾车走蛇形和被害人重伤之间,介入被害人的过失行为(如对车速的控制不当等)。谢某的重伤与甲乙的行为之间,仅有条件关系,从规范判断的角度看,是谢某自己驾驶的汽车对乙车追尾所造成,该结果不应当由甲、乙负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焊接作业由甲、乙、丙丁四名工作操作,为评定各工作的焊接质量,共抽检100个焊点,抽检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各工人焊接质量由好至差的排序是( )。 2016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丁→乙→甲→丙
    D、乙→甲→丁→丙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层法的基本原理。这里要计算出个体不合格率,甲=2/10=20%,乙=4/40=10%,丙=10/20=50%,丁=8/30=26.7%。所以各工人焊接质量由好至差的排序是乙→甲→丁→丙。

  • 第14题:

    有关共同犯罪与认识错误问题,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A.甲得知乙、丙二人要去打丁,就找了两根棍棒交给乙、丙,并嘱咐乙、丙,只把丁的腿打断,不要把丁打死。但乙丙因用力过重,丁两天后死亡。甲只应负故意伤害 的刑事责任,不应负故意伤害致死的刑事责任
    B.甲教唆乙去丙家盗窃,乙到丙家后,发现只有丙女一人在家,便强奸了丙女,而没 有盗窃。甲构成盗窃罪未遂,乙构成强奸罪既遂。二人不成立共犯关系
    C.丙交给丁一把匕首,教唆丁去抢劫李某,丁接近李某时,趁李某不注意,一把夺走 了李某的提包。对丙应按抢劫罪未遂论处,对丁应按抢夺罪既遂论处
    D.甲教唆乙去抢夺丙的提包,乙在接近丙时一拳将丙打倒,然后才抢走了丙的提包。


    答案:A,B,C,D
    解析:
    A、B、C、D
    考点:共犯与认识错误
    讲解: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是指某个共同犯罪人所认识的犯罪事实与其他共同犯罪人所实行的犯罪事实不相一致。对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应按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原则来解决。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主要有:⑴共同实行犯的认识错误。(2)教唆犯、帮助犯与实行犯或实行者之间的认识错误。A项是正确的,关于结果加重犯的认识错误,此种情况下,教唆者或帮助者应否对加重的结果负责,应根据教唆者或者帮助者是否应当预见这种加重结果的发生为准,若应当预见,就应对加重的结果负刑事责任;若不应当预见,则只负伤害的刑事责任。B项正确,犯罪构成完全不同,没有重合关系,此种情况下,被教唆者并未犯被教唆的罪,因而教唆者与被教唆者不构成共犯关系,对实行者当然以强奸罪论处,对教唆者应按盗窃罪的教唆未遂论处。C项正确,教唆抢劫,实行抢夺,教唆犯是抢劫未遂,实行犯是抢夺罪既遂。D项正确,教唆抢夺,实行抢劫,教唆犯是抢夺既遂,实行犯是抢劫既遂。

  • 第15题:

    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做出处理。
    本案中,该公安派出所有权决定收缴的物品有:

    A.赌资
    B.匕首
    C.淫秽光盘
    D.注射器

    答案:B,C,D
    解析: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五条:收缴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决定。但是,违禁品,管制器具,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以及非法财物价值在五百元以下且当事人对财物价值无异议的,公安派出所可以收缴。
    本案中派出所有权收缴匕首、淫秽光盘、注射器。赌资3500元,派出所无权收缴,可以扣押,由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予以收缴。因此选择BCD项。

  • 第16题:

    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做出处理。
    关于本案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对甲持有多张淫秽光盘的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B.对甲、乙、丙、丁四人的赌博行为,可以制作一份处罚决定书
    C.对丁的赌博行为罚款后,就不能再对其注射毒品的行为进行罚款
    D.对甲、乙、丙、丁的赌博行为处以二百元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答案:A,D
    解析:
    此题为争议题。
    《治安处罚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的书刊、图片、影片、音像制品等淫秽物品或者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话以及其他通讯工具传播淫秽信息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持有淫秽光盘的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不应受到处罚。
    《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第一百六十一条:一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可以制作一份决定书,分别写明对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内容和合并执行的内容。一个案件有多个违法行为人的,分别决定,可以制作一式多份决定书,写明给予每个人的处理决定,分别送达每一个违法行为人。故B项错误。丁的赌博和注射毒品是两个行为,可以分别给予处罚,故C项错误。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D项正确。虽然依据法条,A项中持有淫秽光盘并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实际生活中公安民警一经发现非法持有淫秽光盘,会立即将其收缴,此题为多选题,故A项当选。因此选择AD项。

  • 第17题:

    甲(男)和乙(女)谈恋爱,后乙提出分手,和丙结婚。甲心怀不满,多次利用手机向丙发送信息称:乙曾同自己长期同居,且作风不好。一日,甲在路上遇到乙,对乙破口大骂,称乙为婊子,引起路人围观。丙得知后非常愤怒,决定以牙还牙,逢人便说甲有性病。某日,甲匿名拨打110报警,称丙家有人正在进行卖淫嫖娼。民警出警后,查否。乙丙断定此事必是甲所为,决定报复。乙邀请甲在一咖啡厅面谈,趁甲不备,将两张淫秽光盘放入甲的包内,丙报警称甲在某咖啡厅出售淫秽光盘。民警出警后,在甲的包内起获淫秽光盘两张,乙证明甲向其出售淫秽光盘,后经调查,甲没有出售淫秽光盘。对三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正确答案: ⑴.甲的行为构成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侮辱、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⑵.乙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
    ⑶.丙的行为构成诽谤、诬告陷害。

  • 第18题:

    甲、乙、丙3人均是无业游民。某日上午,甲纠集乙到某市抢劫,并借来钢剑一把,匕首两把,又纠集丙同去。当晚3人来到某市繁华地区,正看见一对夫妇抱着孩子去看病。甲即带领乙、丙二人将夫妇拦住,欲抢劫时被值勤民警丁发现,乙慌忙逃跑,甲和丙进行顽抗。当丁走到甲面前时,丙喊了一声“上”,甲即用钢剑向民警的胸部刺去,民警避开将甲抓住,丙趁机用匕首向民警后肋猛刺两下,甲乘机挣脱又向民警的头部砍了一剑,后逃跑。对此案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甲是主犯,乙丙是从犯
    • B、甲丙是主犯,乙是从犯
    • C、甲乙丙犯抢劫罪未遂
    • D、甲乙丙犯抢劫罪既遂

    正确答案:B,C

  • 第19题:

    对于下列案件的定性处理正确的是()。

    • A、甲冒充公安派出所民警抓赌,当场没收赌资2000元,甲构成招摇撞骗罪
    • B、乙冒充公安派出所联防队员抓嫖,当场对嫖客罚款1000元,乙构成招摇撞骗罪
    • C、丙冒充公安派出所民警抓赌,赌客陈某质疑其身份,甲拿出警棍击打陈某数下,陈某遂不敢吱声,丙当场没收赌资2000元,丙构成抢劫罪
    • D、丁冒充公安派出所民警抓嫖,要嫖客陈某当场交纳罚款,陈某说没有现金,丁说不交罚款就带去公安派出所拘留,陈某害怕,打电话叫朋友送来2000元交清罚款,丁构成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A,C

  • 第20题:

    甲与乙谈恋爱,后甲要求分手。乙约甲到咖啡厅见面谈。甲来到咖啡厅后,乙要求复合,甲不愿意。乙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要与甲同归于尽。服务员丙见状拨打110报警,A区公安局派出所民警丁、戊赶到现场处警。丁、戊到达现场后,表明身份,乙仍执意要与甲复合,否则要与其同归于尽。戊见乙情绪激动,即将刺向甲脖子,未经警告,直接开枪致乙重伤。如在民警现场处置时,丙不断走动使用手机拍摄执法过程,影响民警执法,丁、戊应当如何隔离丙,避免其拍摄行为影响执法?


    正确答案:民警丁、戊应当在处置过程中,向丙表明警察身份,告知丙民警正在执法,现场要服从警察的命令。命令丙离开案发现场,与警察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丙拍摄凶杀涉及侦查秘密的现场,根据相关规定:“正在侦查、预审的刑事案件的具体案情和侦查、预审工作情况都属于国家秘密”,其中包括案件的询问、讯问笔录,案件的现场勘查、现场照片、走访调查等情况。因此不要拍摄敏感的案件现场或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如丙不服从警察命令,民警丁、戊可以口头警告丙停止违法行为,不配合可以武力制服,并将丙传唤至公安机关处理,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固定证据。

  • 第21题:

    A市B区C镇人甲(女)在本镇乙经营的旅馆工作。甲因劳资纠纷对乙之妻丙心怀怨恨,遂要求丈夫丁(聋哑人,24岁)教训丙,为自己出气。因丁不认识丙,甲暗中指认。为保证事情顺利,甲又让小姑子戊(13岁)一同前去做帮手。 某晚,在甲的指认下,丁、戊拦下晚归的丙,并对其拳打脚踢,甲离开现场。路人见状拨打110报警。A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警后,向警情辖区的B区公安分局下达处警指令,C镇派出所民警接到处警指令后及时赶赴现场制止了丁、戊的殴打行为,并口头传唤二人至派出所接受调查。经医院诊断,丙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后经鉴定为轻微伤)。因戊懂手语,民警在询问丁时,让戊做翻译。对戊进行询问时,考虑到其成年哥哥在案,故未通知其父母。 甲回到家后,由于害怕丙追究打人一事,遂拨打110报警,谎称乙经营的旅馆内容留卖淫。次日上午,C镇派出所两名民警前往该旅馆,发现该旅馆存在向旅客出租淫秽电影光盘的行为,即当场口头宣布因该旅馆容留卖淫决定予以查封60日,并使用封条将该旅馆大门封闭,乙要求出示证据、了解自己的权利并进行辩解,民警表示工作繁忙,可以事后到派出所说明情况。 请根据以上案情回答第51-55题。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以下哪些问题()。

    • A、让本案当事人戊作为翻译人员
    • B、对涉案旅馆涉嫌出租淫秽音像制品的行为没有进行调查处理
    • C、以容留卖淫为由对旅馆采取查封措施
    • D、对戊询问可以不通知监护人到场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 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就事实三,甲、乙是否应当对谢某重伤的结果负责?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被告人高速驾车走蛇形和被害人重伤之间,介入被害人的过失行为(如对车速的控制不当等)。谢某的重伤与甲乙的行为之间,仅有条件关系,从规范判断的角度看,是谢某自己驾驶的汽车对乙车追尾所造成,该结果不应当由甲、乙负责。

  • 第23题:

    问答题
    甲与余某有一面之交,知其孤身一人。某日凌晨,甲携匕首到余家盗窃,物色一段时间后,未发现可盗财物。此时,熟睡中的余某偶然大动作翻身,且口中念念有词。甲怕被余某认出,用匕首刺死余某,仓皇逃离。(事实一) 逃跑中,因身上有血迹,甲被便衣警察程某盘查。程某上前拽住甲的衣领,试图将其带走。甲怀疑遇上劫匪,与程某扭打。甲的朋友乙开黑车经过此地,见状停车,和甲一起殴打程某。程某边退边说:“你们不要乱来,我是警察。”甲对乙说:“别听他的,假警察该打。”程某被打倒摔成轻伤。(事实二) 司机谢某见甲、乙打人后驾车逃离,对乙车紧追。甲让乙提高车速并走“蛇形”,以防谢某超车。汽车开出2公里后,乙慌乱中操作不当,车辆失控撞向路中间的水泥隔离墩。谢某刹车不及撞上乙车受重伤。赶来的警察将甲、乙抓获。(事实三) 在甲、乙被起诉后,甲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事实四) 丁告知丙事情办不成,但仅退还丙5万元,其余10万元用于自己炒股。在甲被定罪判刑后,无论丙如何要求,丁均拒绝退还余款10万元。丙向法院自诉丁犯有侵占罪。(事实五) 就事实二,对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甲、乙的行为系假想防卫。假想防卫视情况成立过失犯罪或意外事件。在本案中,甲、乙在程某明确告知是警察的情况下,仍然对被害人使用暴力,主观上有过失。但是,过失行为只有在造成重伤结果的场合,才构成犯罪。甲、乙仅造成轻伤结果,因此,对于事实二,甲、乙均无罪。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