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吗啡结构中17位甲基被烯丙基取代后形成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是A、布洛芬B、布桂嗪C、右丙氧 ”相关问题
  • 第1题:

    吗啡结构中的17位甲基被烯丙基取代后形成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是

    A.布洛芬
    B.布桂嗪
    C.右丙氧芬
    D.纳洛酮
    E.曲马多

    答案:D
    解析:
    纳洛酮的化学名为17-烯丙基-4,5a -环氧基-3,14-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二水合物,是吗啡结构中的17位取代后形成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

  • 第2题:

    吗啡结构中17位甲基被烯丙基取代后形成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是

    A.布洛芬
    B.布桂嗪
    C.右丙氧芬
    D.纳洛酮
    E.曲马多

    答案:D
    解析:
    吗啡(morphine)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高达10%,其化学结构于1902年确定,基本骨架是以A、B、C、D环构成的氢化菲核。其中环A与环C间以氧桥形式连接,环B与环D相稠合。环A上的酚羟基和环C上的醇羟基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当环A上酚羟基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成为可待因,其镇痛作用减弱;当环A和环C上的羟基均被甲氧基取代,成为蒂巴因(thebaine),无镇痛作用,但经结构修饰可产生具有强大镇痛作用的药物如埃托啡(etorphine);叔胺氮上甲基被烯丙基取代,则变成吗啡的拮抗药如烯丙吗啡(nalorphine)和纳洛酮;破坏氧桥以及17位无侧链形成阿扑吗啡(apomorphine),成为多巴胺激动药。答案选D

  • 第3题:

    6、吗啡结构中17位甲基被烯丙基取代后形成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是

    A.曲马多

    B.布洛芬

    C.右丙氧芬

    D.纳洛酮


    D

  • 第4题:

    分子中含有烯丙基结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是


    答案:E
    解析:
    氨基酮+戒毒药——美沙酮,烯丙基——只有E纳洛酮,哌替啶为m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比吗啡弱。哌啶结构——哌替啶

  • 第5题:

    吗啡结构中17位甲基被烯丙基取代后形成的具有阿片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是()

    A布洛芬

    B布桂嗪

    C右丙氧芬

    D纳洛酮

    E曲马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