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关于莫沙必利的描述,错误的是 查看材料A.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B.不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C.不会导致催乳素增多D.不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E.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题目

下述关于莫沙必利的描述,错误的是 查看材料

A.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

B.不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C.不会导致催乳素增多

D.不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E.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相似考题
更多“下述关于莫沙必利的描述,错误的是 查看材料A.不会导致Q—T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49岁,间断上腹部饱胀、恶心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上腹饱胀感,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2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查体:上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胃镜、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医嘱: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口服,3次/日。

    下述关于莫沙必利的描述,错误的是查看材料

    A.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
    B.不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C.不会导致催乳素增多
    D.不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E.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答案:D
    解析:
    莫沙必利为选择(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上消化道(胃和小肠)运动。莫沙必利不影响胃酸分泌。莫沙必利选择性作用于上消化道,与大脑上的多巴胺D2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毒蕈碱受体(M受体)无亲合力,在脑内几乎没有分布,故不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和泌乳素分泌增多的副作用。同时莫沙必利的结构改造,克服了西沙必利对心脏的不良反应,不会导致Q-TC间期延长。莫沙必利主要从胃肠道吸收,分布以胃肠、肝肾局部药物浓度最高,血浆次之,脑内几乎没有分布。

  • 第2题:

    大剂量可导致Q—T间期延长的是

    A.甲氧氯普胺
    B.多潘立酮
    C.西沙必利
    D.莫沙必利
    E.伊托必利

    答案:C
    解析:
    本组题考查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促胃肠动力药主要包括3大类:(1)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是甲氧氯普胺,具有中枢和外周多巴胺D2受体阻断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是由于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而导致的嗜睡、倦怠等锥体外系反应。(2)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是多潘立酮,选择性作用于外周,对中枢多巴胺受体无作用,神经系统副作用罕见。(3)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其中西沙必利可导致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毒性,已逐渐被临床淘汰,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莫沙必利,是一种高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罕见。

  • 第3题:

    患者,女,49岁,间断上腹部饱胀、恶心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上腹饱胀感,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2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查体:上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胃镜、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医嘱: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口服,3次/日。下述关于莫沙必利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

    B不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C不会导致催乳素增多

    D不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E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D

  • 第4题:

    患者,女,49岁,间断上腹部饱胀、恶心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上腹饱胀感,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2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查体:上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胃镜、腹部B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医嘱: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口服,3次/日。

    下述关于莫沙必利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会导致Q-T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
    B.不会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C.不会导致催乳素增多
    D.不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E.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答案:D
    解析:
    莫沙必利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但不影响胃酸的分泌。本药与大脑神经细胞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5-HT1及5-HT2受体无亲和力,故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及心血管不良反应。

  • 第5题:

    大剂量可导致Q-T间期延长的是()

    A甲氧氯普胺

    B多潘立酮

    C西沙必利

    D莫沙必利

    E伊托必利


    C
    本组题考查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促胃肠动力药主要包括3大类:(1)多巴胺D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是甲氧氯普胺,具有中枢和外周多巴胺D受体阻断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是由于作用于中枢多巴胺受体而导致的嗜睡、倦怠等锥体外系反应。(2)外周性多巴胺D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是多潘立酮,选择性作用于外周,对中枢多巴胺受体无作用,神经系统副作用罕见。(3)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其中西沙必利可导致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毒性,已逐渐被临床淘汰,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莫沙必利,是一种高效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心律失常的副作用罕见。故答案选CAB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