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柜热穿透实验怎么做?(FL1)”相关问题
  • 第1题:

    灭菌柜验证时,是否每个灭菌柜条件的空载,最小装载和满载、半载均需要做至少三批验证?每年再验证时是否也需要如此?(FL1)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问题,空载热分布的实际意义和适用场合。空载热分布主要适用于蒸汽灭菌,因为蒸汽灭菌时,灭菌柜中有空气,而蒸汽本身也含有~3.5%的不凝性气体(空气),它们是造成冷点的关键因素。如是水浴(低压过热水淋)灭菌,空载与装载情况完全不同,装载方式的影响很大,空载试验并无多大意义,它实际上已被热穿透试验所涵盖,可以不做,或只做一次,了解大体情况而已。
    并列安装、完全相同的灭菌柜有三台,如果运行稳定,也不需要遵循所谓每年每台至少三批的“规则”,可采用最小装载和满载及灭菌运行适当组合的方式处理,以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达到设备运行受控的目的,当然,这些均应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

  • 第2题:

    灭菌柜验证(湿热和干热),验证过程中一定有冷点吗?做了几次,冷点不确定,是设备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FL1)
    灭菌设备及装载方式不同,冷点可能不同,水浴式灭菌柜相对固定,设计及安装良好的喷淋灭菌柜在适当的装载条件下,可能找不到明确的冷点;但不良的设计及安装可能导致热分布差的情况;SAM灭菌柜也存在同类问题。
    脉动真空灭菌柜的冷点在冷凝水的排放口及装载中最容易包藏空气的部位(空气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蒸汽的相变,从而使被灭菌装载升温缓慢);
    总体说来,干热灭菌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总比湿热灭菌柜要差。隧道灭菌器及箱式干热灭菌柜均设有导流器,来改善设备运行中的热分布状态,然而,不同的装载方式对热分布总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箱式干热灭菌柜。
    因此,在验证中,应将装载方式作为灭菌程序的组成部分记录在案,不得随意更改。装载方式的变化或公用介质的波动有可能导致温度分布的变化,在形式上看是冷点不确定。
    由于灭菌设备种类很多,工作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导致灭菌柜冷点的原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 第3题:

    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柜热穿透实验怎么做?(FL1)


    正确答案: 如是安瓿,可采用同一装量规格的西林瓶替代,以方便插入温度探头,西林瓶壁要厚,如果Fo达到了要求,可推断安瓿的热穿透也达到了要求。这只是示例说明,并不排除使用小的无线温度探头的可能性。

  • 第4题:

    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柜PT100控制探头,由于不方便放置于安瓿瓶中,故在热穿透试验中,某区域会不定时出现在灭菌开始后1-2分钟才升至灭菌温度点,而在降温过程中该点延时不超1分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否将灭菌时间适当延长?(FL1)


    正确答案: 你所提的问题并没有说明灭菌的方式,是过热水灭菌还是蒸汽灭菌,也没有说明具体品种和规格,因此,只能作一些原则性的说明。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灭菌,你所提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升温阶段,腔室温度肯定会高于装载中的温度,而在冷却阶段,则正好相反。在蒸汽灭菌中将装载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称作“平衡时间”,通常在15-30秒之间;过热水灭菌时,这个时间差会更大。灭菌时间如何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产品。说得原则一点,装载的低温点要保证无菌,高温点的Fo要保证在产品有效期内各项指标符合法定标准(特别要注意有毒降解产物是否超标)。在此先决条件下,灭菌时间可适当延长。
    参考资料:PDATRNo1湿热灭菌的验证:灭菌程序的设计,开发,确认和日常监控
    2007年增补,第一卷N0.S-1及TRNo4801.湿热灭菌系统:设计,试车,运行,确认和维护。

  • 第5题:

    小容量注射剂是否灭菌前后均要进行检漏?(FL1-77)


    正确答案:灭菌后检漏,灭菌前不需要检漏。

  • 第6题:

    大容量注射剂灭菌柜“超大”如何界定?(FL1)


    正确答案: 没有具体的规定。然而,从管理程序上说,作为无菌药品关键设备的灭菌柜,企业必须提出URS,而制造商应按URS的要求来加工,然后还有FAT(Factory Acceptance Testing)的工厂测试。灭菌柜大了,相应条件跟不上,制造商的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汽能力不足等薄弱环节,造成了URS由制造商代办,确认方案及验证方案草案均由制造商代办,FAT也不做等局面,再加仿制国外设备时,对设计的内涵了解不深等,均会带来质量的风险。这些问题,国家局已注意到了,正在逐步扭转。

  • 第7题:

    在同一条大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上,如果有一台灭菌柜,需要进行多个规格产品(如250ml,100ml)以及不同灭菌参数产品(比如灭菌温度和时间不同)的灭菌,那么在进行验证和再验证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热分布以及热穿透的验证设计?是否各种规格、各种灭菌条件均需分别进行验证?


    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各种规格、各种灭菌条件均需分别进行验证。不同规格混合装载的灭菌,除非能够确认很多的相关内容,否则不推荐应用。

  • 第8题:

    问答题
    大容量注射剂灭菌柜“超大”如何界定?(FL1)

    正确答案: 没有具体的规定。然而,从管理程序上说,作为无菌药品关键设备的灭菌柜,企业必须提出URS,而制造商应按URS的要求来加工,然后还有FAT(Factory Acceptance Testing)的工厂测试。灭菌柜大了,相应条件跟不上,制造商的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汽能力不足等薄弱环节,造成了URS由制造商代办,确认方案及验证方案草案均由制造商代办,FAT也不做等局面,再加仿制国外设备时,对设计的内涵了解不深等,均会带来质量的风险。这些问题,国家局已注意到了,正在逐步扭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对于软包装的大容量注射剂灭菌所用蒸汽,如果选用非纯蒸汽,除了考虑锅炉的添加剂和产品的密封完整性外,还需考虑哪些因素?(FL1)

    正确答案: 为了减少蒸汽及其冷凝水对碳钢管路的腐蚀,工业蒸汽的冷凝水是碱性的,pH约在10左右。灭菌过程中,聚合物之间的间距有可能比常温下增大近千倍,因此尽管容器是密封,仍应在研发阶段考察工业蒸汽添加物对产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小容量注射剂是否灭菌前后均要进行检漏?(FL1-77)

    正确答案: 灭菌后检漏,灭菌前不需要检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柜热穿透实验怎么做?(FL1)

    正确答案: 如是安瓿,可采用同一装量规格的西林瓶替代,以方便插入温度探头,西林瓶壁要厚,如果Fo达到了要求,可推断安瓿的热穿透也达到了要求。这只是示例说明,并不排除使用小的无线温度探头的可能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灭菌柜验证时,是否每个灭菌柜条件的空载,最小装载和满载、半载均需要做至少三批验证?每年再验证时是否也需要如此?(FL1)

    正确答案: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问题,空载热分布的实际意义和适用场合。空载热分布主要适用于蒸汽灭菌,因为蒸汽灭菌时,灭菌柜中有空气,而蒸汽本身也含有~3.5%的不凝性气体(空气),它们是造成冷点的关键因素。如是水浴(低压过热水淋)灭菌,空载与装载情况完全不同,装载方式的影响很大,空载试验并无多大意义,它实际上已被热穿透试验所涵盖,可以不做,或只做一次,了解大体情况而已。
    并列安装、完全相同的灭菌柜有三台,如果运行稳定,也不需要遵循所谓每年每台至少三批的“规则”,可采用最小装载和满载及灭菌运行适当组合的方式处理,以既减少了工作量,又达到设备运行受控的目的,当然,这些均应以质量风险管理为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于软包装的大容量注射剂灭菌所用蒸汽,如果选用非纯蒸汽,除了考虑锅炉的添加剂和产品的密封完整性外,还需考虑哪些因素?(FL1)
    为了减少蒸汽及其冷凝水对碳钢管路的腐蚀,工业蒸汽的冷凝水是碱性的,pH约在10左右。灭菌过程中,聚合物之间的间距有可能比常温下增大近千倍,因此尽管容器是密封,仍应在研发阶段考察工业蒸汽添加物对产品的影响。

  • 第14题:

    目前的软包装大容量注射剂有无有效的在线检漏方法?(FL1)
    国内尚没有适当的在线监测仪器。

  • 第15题:

    B级的无菌服经清洗后进入灭菌柜,需要在无菌服灭菌后从灭菌柜拿出时在灭菌柜的出口处加A级保护吗?(FL1)


    正确答案: 规范没有规定。但应按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一条要求,防止污染。有些企业的脉动真空灭菌柜设定在室温条件下卸载;另一些企业在B级区一侧卸载时,B区室温在25℃左右,但卸载温度过高(如65℃),温差达40℃,因B级的微生物指标在10个菌/立方米,有可能因高的温差导致非密封装载的再次污染,因此设单向流。因此,规范虽然没有技术性规定,仍应注意防止再次污染的措施。

  • 第16题:

    小容量注射剂灌封后,由B级向一般区,是否需B级缓冲?(FL1)


    正确答案: 不需要设单独的送风缓冲夹道,通常可设简单局部“A级保护”,以有利于隧道灭菌柜压差的控制。

  • 第17题:

    非最终灭菌B+A区域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器具的灭菌是否必须使用纯蒸汽灭菌柜?(FL1)


    正确答案:是的,如灌装泵、软管、灌装针等就采用纯蒸汽灭菌,因为工艺蒸汽中有添加物,不可能在明知有添加物的情况下,让产品经受交叉的污染的风险。然而,目前国内有些灌装设备不能灭菌,例如一些可流通蒸汽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那么就只能采用适当方式的消毒了,但最终产品应达到所要求的无菌保证水平(见无菌药品附录一第四十七条)。

  • 第18题: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是指装量()50ML,采用()制备的灭菌注射剂。


    正确答案:小于;湿热灭菌法

  • 第19题:

    问答题
    小容量注射剂灌封后,由B级向一般区,是否需B级缓冲?(FL1)

    正确答案: 不需要设单独的送风缓冲夹道,通常可设简单局部“A级保护”,以有利于隧道灭菌柜压差的控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灭菌柜验证(湿热和干热),验证过程中一定有冷点吗?做了几次,冷点不确定,是设备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FL1)

    正确答案: 灭菌设备及装载方式不同,冷点可能不同,水浴式灭菌柜相对固定,设计及安装良好的喷淋灭菌柜在适当的装载条件下,可能找不到明确的冷点;但不良的设计及安装可能导致热分布差的情况;SAM灭菌柜也存在同类问题。
    脉动真空灭菌柜的冷点在冷凝水的排放口及装载中最容易包藏空气的部位(空气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蒸汽的相变,从而使被灭菌装载升温缓慢);
    总体说来,干热灭菌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总比湿热灭菌柜要差。隧道灭菌器及箱式干热灭菌柜均设有导流器,来改善设备运行中的热分布状态,然而,不同的装载方式对热分布总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箱式干热灭菌柜。
    因此,在验证中,应将装载方式作为灭菌程序的组成部分记录在案,不得随意更改。装载方式的变化或公用介质的波动有可能导致温度分布的变化,在形式上看是冷点不确定。
    由于灭菌设备种类很多,工作机理也不完全相同,导致灭菌柜冷点的原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确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B级的无菌服经清洗后进入灭菌柜,需要在无菌服灭菌后从灭菌柜拿出时在灭菌柜的出口处加A级保护吗?(FL1)

    正确答案: 规范没有规定。但应按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一条要求,防止污染。有些企业的脉动真空灭菌柜设定在室温条件下卸载;另一些企业在B级区一侧卸载时,B区室温在25℃左右,但卸载温度过高(如65℃),温差达40℃,因B级的微生物指标在10个菌/立方米,有可能因高的温差导致非密封装载的再次污染,因此设单向流。因此,规范虽然没有技术性规定,仍应注意防止再次污染的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小容量注射剂灭菌柜PT100控制探头,由于不方便放置于安瓿瓶中,故在热穿透试验中,某区域会不定时出现在灭菌开始后1-2分钟才升至灭菌温度点,而在降温过程中该点延时不超1分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否将灭菌时间适当延长?(FL1)

    正确答案: 你所提的问题并没有说明灭菌的方式,是过热水灭菌还是蒸汽灭菌,也没有说明具体品种和规格,因此,只能作一些原则性的说明。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灭菌,你所提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升温阶段,腔室温度肯定会高于装载中的温度,而在冷却阶段,则正好相反。在蒸汽灭菌中将装载达到设定温度所需的时间称作“平衡时间”,通常在15-30秒之间;过热水灭菌时,这个时间差会更大。灭菌时间如何掌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产品。说得原则一点,装载的低温点要保证无菌,高温点的Fo要保证在产品有效期内各项指标符合法定标准(特别要注意有毒降解产物是否超标)。在此先决条件下,灭菌时间可适当延长。
    参考资料:PDATRNo1湿热灭菌的验证:灭菌程序的设计,开发,确认和日常监控
    2007年增补,第一卷N0.S-1及TRNo4801.湿热灭菌系统:设计,试车,运行,确认和维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非最终灭菌B+A区域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器具的灭菌是否必须使用纯蒸汽灭菌柜?(FL1)

    正确答案: 是的,如灌装泵、软管、灌装针等就采用纯蒸汽灭菌,因为工艺蒸汽中有添加物,不可能在明知有添加物的情况下,让产品经受交叉的污染的风险。然而,目前国内有些灌装设备不能灭菌,例如一些可流通蒸汽灭菌小容量注射剂,那么就只能采用适当方式的消毒了,但最终产品应达到所要求的无菌保证水平(见无菌药品附录一第四十七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C级背景下A级(过度杀灭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是否需要尘埃粒子在线持续监测?(FL1)

    正确答案: FDA的CGMP-2004指南及欧盟的远程微粒监控,只针对无菌生产的A级区,必要时也可扩大到B级区。我国规范引用了国际标准,没对可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设置持续监测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