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B.肺C.肝、脾 ※※-※D.脑E.肾

题目

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

A.骨髓

B.肺

C.肝、脾 ※※-※

D.脑

E.肾


相似考题
更多“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B.肺C.肝、脾 ※※-※D.脑E.肾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于7μm的微粒能够被动靶向( )

    A.肝脏

    B.脾脏

    C.肺

    D.淋巴系统

    E.骨髓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粒径小于3u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正确答案:B
    未经修饰的微球主要为被动靶向,<30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

  • 第3题:

    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肺

    C.肝、脾

    D.脑

    E.肾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靶向性。被动靶向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其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的大小。小于100nm的纳米囊与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进而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故本题答案应选B。

  • 第5题:

    粒子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点是被动靶向制剂的特点。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在其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大小,小于100nm的纳米囊或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时一般被肝、脾中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微粒的表面性质对分布起重要作用。所以选择B。

  • 第6题:

    粒径小于10n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A
    解析:
    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集聚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集聚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7题:

    大于7μm的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C
    解析: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8题:

    小于10nm的纳米囊或纳米球,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 A、骨髓
    • B、肝、脾
    • C、肺
    • D、脑
    • E、肾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大于7μm的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 A、骨髓
    • B、肝、脾
    • C、肺
    • D、脑
    • E、肾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被动靶向的微粒静脉注射后,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聚集于()。小于7μm时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集中于肝、小于10nm聚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被肺的毛细血管截流。


    正确答案:巨噬细胞

  • 第11题:

    单选题
    粒径小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

    骨髓

    B

    肝、脾

    C

    D

    E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粒径小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

    骨髓

    B

    肝、脾

    C

    D

    E


    正确答案: A
    解析: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13题:

    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颗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正确答案:B
    被动靶向颗粒静脉注射后,其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粒径的大小。小于100nm的纳米囊和纳米球可缓慢积集于骨髓,小于3μm的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过滤的方式截留,进而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泡,所以本题答案为B。

  • 第14题:

    7~12μm的微粒静脉注射后第一个能贮留的靶位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D
    静注7~12微米的微粒时,大部分微粒由于不能通过肺的毛细血管,肺是静注给药后第一个能贮留的靶位,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的粒子被滞留下来,小于该直径的微粒则通过肺而到达肝、脾,被巨噬细胞清除。

  • 第15题:

    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大小与其在体内分布位置的关系。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粒径小于3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μm的微粒将被肺有效截获;小于100nm的微粒可缓慢积聚于骨髓。

  • 第16题:

    粒径大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C
    解析: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17题:

    粒径小于3u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 .骨髓 B .肝、脾
    C .肺 D .脑
    E .肾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粒的靶向性。
    一般未经修饰的微球主要为被动靶向,微球混悬液经静脉注射后,首先与肺毛细血管网接触,而肺部毛细血管网的直径为3?11um,因此大于3um的微球将被肺有效截获,主要浓集于肺,可用于治疗肺部感染、防止肿瘤向肺部转移等。小于3u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可利用其治疗肝、脾寄生虫、真菌感染和酶缺乏等疾病。小于0.1um的微球有可能透过血管细胞的膜孔而离开血液循环,这些膜孔取决于血管床的不同大小,胰、肠和肾的毛细血管内皮的膜孔为50?60nm,而肝、脾和骨髓的膜孔为100nm,肿瘤区域的毛细血管壁由于炎症比正常者有较大的渗透性。

  • 第18题:

    粒径小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B
    解析: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19题:

    小于10nm的纳米囊或纳米球,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骨髓?
    B.肝、脾?
    C.肺
    D.脑?
    E.肾

    答案:A
    解析: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20题:

    粒径小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的靶部位是()

    • A、骨髓
    • B、肝、脾
    • C、肺
    • D、脑
    • E、肾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粒径小于7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 A、骨髓
    • B、肝、脾
    • C、肺
    • D、脑
    • E、肾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填空题
    被动靶向的微粒静脉注射后,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聚集于()。小于7μm时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集中于肝、小于10nm聚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被肺的毛细血管截流。

    正确答案: 巨噬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大于7μm的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

    骨髓

    B

    肝、脾

    C

    D

    E


    正确答案: C
    解析: 被动靶向制剂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其粒径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200~400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 第24题:

    多选题
    微粒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脉注射后主要在体内的分布部位有(  )。
    A

    巨噬细胞

    B

    C

    D

    脾脏

    E

    骨髓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肺部毛细血管网的直径为3~11μm,因此粒径大于3μm的微球将被肺有效截获;而3μm以下的微球会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清除,故主要集中于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丰富的组织,最终到达肝脏的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粒径达12μm以上的微球可暂时或永久性地阻滞于毛细血管床。而小于0.1μm的微球可以透过血管细胞的间隙离开体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