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选择性强效抑制小肠胆固醇和植物甾醇的吸收的药物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抑制甾醇14 a-脱甲基酶,用于抗真菌的药物是



    答案:E
    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结构式及作用机制。
    D项为齐多夫定结构式,齐多夫定为胸苷的类似物,在其脱氧核糖部分的3位上以叠氮基取代,它可以对能引起艾滋病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的RNA肿瘤病毒有抑制作用,为抗逆转酶病毒药物。
    C项为乙胺嘧啶,依据2,4-二氨基嘧啶能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设想这类衍生物也可能有抗疟活性,发现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及硝喹(Nitroquine)均对疟疾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乙胺嘧啶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使核酸合成减少,通过抑制细胞核的分裂,使疟原虫的繁殖受到抑制。本品主要用于预防疟疾。其特点是作用持久,服药一次作用可维持一周以上。为了杀灭耐乙胺嘧啶虫株,近年来国外将乙胺嘧啶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磺胺多辛(半衰期为140小时))一起组成复合制剂,则可起到双重抑制作用。
    B项为甲氧苄啶,本品与磺胺类药物,如磺胺甲噁唑或磺胺嘧啶合用,可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有杀菌作用。而且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还可增强多种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由于人和动物辅酶F的合成过程与微生物相同,而甲氧苄啶对人和动物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亲和力要比对微生物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亲和力弱100W—60000倍,所以它对人和动物的影响很小,其毒性也
    较弱。
    E项为克霉唑,唑类抗真菌药物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P450能催化羊毛留醇14位脱a-甲基成为麦角甾醇,唑类药物抑制甾醇14a-脱甲基酶,导致14-甲基化甾醇的积累,诱导细胞通透性发生变化,膜渗透细胞的结构被破坏,继而造成真菌细胞的死亡。

  • 第2题:

    氟康唑属于

    A.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B.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C.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D.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AC

  • 第3题:

    【判断题】蒲黄,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能抑制肠道吸收外源性胆固醇,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但只有生蒲黄有作用,蒲黄油及残渣无此药效。

    A.Y.是

    B.N.否


    正确

  • 第4题:

    控制饮食是非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方面,要求包括()

    A戒烟

    B控制摄盐

    C减少饮酒或戒烈性酒

    D选择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食物

    E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B,C,D,E
    本题考查血脂异常非药物治疗方法。控制饮食措施除B、C、D、E外,还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戒烟为"改善生活方式"的要求。

  • 第5题:

    下列药物抑制小肠对胆固醇吸收的是

    A.依折麦布

    B.考来烯胺

    C.洛伐他汀

    D.烟酸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