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成纤维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相关问题
  • 第1题:

    3.简述脂肪酸合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真核生物体内脂肪酸合酶是多肽紧密协同的一个整体,共同作用完成脂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脂肪酸的催化过程,多肽链包括一个ACP和七个酶。 A.CP的作用:以硫酯键的形式把脂酰基连接在复合物上。 七个酶及其作用分别是: (1)乙酰 CoA:ACP 转酰酶(AT)(催化脂酰基转移) (2)丙二酸单酰CoA:ACP 转酰酶(MT)(催化丙二酰基转移) (3)β-酮酰-ACP 合酶(KS)(催化脂酰基与丙二酰基缩合) (4)β-酮酰-ACP还原酶(KR)(催化酮基还原为羟基) (5)β-羟酰-ACP 脱水酶(HD)(催化脱水) (6) 烯酰-ACP 还原酶(ER)(催化双键还原) (7) 脂酰-ACP硫酯酶 (催化释放脂肪酸)

  • 第2题:

    4.简述脂肪酸合酶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真核生物体内脂肪酸合酶是多肽紧密协同的一个整体,共同作用完成脂酰CoA和丙二酸单酰CoA合成脂肪酸的催化过程,多肽链包括一个ACP和七个酶。 A.CP的作用:以硫酯键的形式把脂酰基连接在复合物上。 七个酶及其作用分别是: (1)乙酰 CoA:ACP 转酰酶(AT)(催化脂酰基转移) (2)丙二酸单酰CoA:ACP 转酰酶(MT)(催化丙二酰基转移) (3)β-酮酰-ACP 合酶(KS)(催化脂酰基与丙二酰基缩合) (4)β-酮酰-ACP还原酶(KR)(催化酮基还原为羟基) (5)β-羟酰-ACP 脱水酶(HD)(催化脱水) (6) 烯酰-ACP 还原酶(ER)(催化双键还原) (7) 脂酰-ACP硫酯酶 (催化释放脂肪酸)

  • 第3题:

    简述中间纤维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功能


    中间纤维的直径约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或8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存在于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310个氨基酸的α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杆状区两端为非螺旋的头部区(N端)和尾部区(C端)。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可变区域。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3)细胞分裂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 第4题:

    简述中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呈波浪状。 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外膜:厚度同中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多数中动脉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呈波浪状。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厚度同中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多数中动脉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 第5题:

    1、简述淋巴结的组织学结构特点及功能。


    淋巴结由间质部分——有被膜和小梁和实质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皮质有淋巴小结、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淋巴小结中央为着色浅的生发中心,其周围为着色较深的周围区,主要为大量密集的小淋巴细胞。淋巴小结是B淋巴细胞的增殖区。副皮质区是分布在淋巴小结深面的弥散性淋巴组织,为淋巴结的胸腺依赖区。皮质淋巴窦位于被膜下与小梁、淋巴小结之间,为不规则的腔隙,内有淋巴液流经。 髓质由髓索和髓质淋巴窦组成。髓索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B淋巴细胞栖居繁殖的地方。髓质淋巴窦位于髓索和小梁间。 猪淋巴结的皮质、髓质位置与其他动物的正相反,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位于淋巴结的中央部,髓质部位于外周,并不形成髓索,称周围组织,淋巴窦也很狭窄。 淋巴结的功能有:(1)产生淋巴细胞。(2)过滤淋巴液。(3)参与动物体的免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