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肺性脑病是由于严重的呼吸衰竭(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生机制有:⑴酸中毒、缺氧、PaCO2增高导致脑血管扩张,脑充血增高颅内压。⑵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使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间质性脑水肿。⑶缺氧使脑细胞ATP生成减少,影响Na+泵功能,细胞内Na+、水增多,形成脑细胞水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压迫脑血管,加重脑缺氧。⑶脑血管内皮损伤引起血管内凝血。⑷脑脊液缓冲作用较血液弱,脂溶性的CO2与HCO3-相比易通过血脑屏障,导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脑内pH降低更明显,脑脊液pH降低致脑电活动变慢或停止。⑸神经细胞内酸中毒一方面增加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另一方面增强磷脂酶活性,使溶酶体水解酶释放,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更多“试述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肝病患者摄入过量叠白可诱发肝性脑病的机制。


    本题答案:过量蛋白进入肠道,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脱氨生成氨,吸收入血,使血氨升高而诱发肝性脑病。据统计,因摄食过量蛋白食品而诱发肝性脑病者,约占总发病病人的一半。

  • 第2题:

    何谓肺性脑病?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案:
    解析:
    肺性脑病是指由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如下:1二氧化碳直接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也能使脑血管扩张,从而使脑充血;2缺氧和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脑间质水肿;3缺氧使脑细胞ATP生成减少,影响脑细胞膜上Na十泵功能,引起细胞内水、钠潴留,形成脑细胞水肿;4呼吸衰竭时脑脊液pH降低,导致细胞内酸中毒,可增强脑谷氨酸脱羟酶活性,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总之,由于上述因素所致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加上中枢处于抑制从而出现脑功能严重障碍。

  • 第3题:

    肺性脑病发生机制主要是( )

    A高碳酸血症

    B电解质紊乱

    C低氧血症

    D脑微血栓形成

    E脑供血减少


    A,C

  • 第4题:

    试述肝性脑病治疗的主要措施。


    答案:
    解析:
    (1)饮食治疗:去蛋白质饮食,减少肠内氨的形成。需注意供给足够的热量,约6624J/d(1600cal/d)。
    (2)诱因的治疗:包括消化道出血、感染、水盐代谢及酸碱失衡的纠正,特别是低血钾的治疗及休克的处理。
    (3)使用降氨药物:①谷氨酸钠(钾):5.75g/20mL×4支/次,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明显腹水及水肿时慎用钠盐,尿少慎用钾盐。②精氨酸10~20g,静脉用药,此药呈酸性,适用于血pH值偏高的病人。上述药物主要对慢性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有效。
    (4)支链氨基酸混合液:可纠正氨基酸代谢失衡,对门体分流性脑病疗效较好。
    (5)口服肠道消毒剂和灌肠:如新霉素、利福昔明等,以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食醋灌肠有利清除肠道积血。
    (6)其他:口服乳果糖制剂。氟马西尼为苯二氮受体拮抗剂,1~2mg静脉注射,可迅速改善脑病的症状。
    (7)对症治疗: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防治休克等。

  • 第5题:

    试述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答案:
    解析:
    (1)低钾性碱中毒:大量利尿排钾、呕吐及腹泻等,血液pH偏碱,促使NH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细胞内产生毒性。
    (2)摄入过多蛋白质食物或含氮药物。
    (3)低血容量和缺氧:大量消化道出血、排放大量腹水、利尿、休克及缺氧,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及降低脑对氨毒的耐受性。
    (4)感染:增加组织分解代谢而增加产氨。
    (5)便秘:有利于毒素的吸收。
    (6)其他:镇静安眠药物的使用、麻醉手术及低血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