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菲利普斯曲线可解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它是()。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B.充分就业与国 ”相关问题
  • 第1题:

    菲利普斯曲线可解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这种关系是( )。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答案:A
    解析: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 -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物价及工资变动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反向置换关系,他把这种关系概括为一条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低,物价上涨率高;失业率高,物价上涨率低。

  • 第2题: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之间就存在矛盾。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A
    解析: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就存在矛盾,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 第3题: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之间就存在矛盾。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A
    解析: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研究1861~1957年近100年英国的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了结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为了降低物价上涨率或稳定物价,就往往得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

  • 第4题:

    菲利普斯曲线可解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这种关系是()。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C.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答案:A
    解析: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物价及工资变动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反向置换关系,他把这种关系概括为一条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低,物价上涨率高;失业率高,物价上涨率低。

  • 第5题: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根据菲利普斯曲线,(  )之间就存在矛盾。

    A.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A
    解析:
    菲利普斯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即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就可能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反之,为了降低物价上涨率或稳定物价,就往往得以较高的失业率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