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时(不包括存货),收到补价的企业,当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确认的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

题目

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时(不包括存货),收到补价的企业,当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确认的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 )


相似考题
更多“在进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时(不包括存货),收到补价的企业,当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其账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在不涉及补价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按照谨慎性原则,换人资产应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人账
    B.对于非货币交易中发生的除了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金应作为换人资产的人账价值;如果 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固定资产,则有关增值税应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如 果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则有关增值税应计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相应明细科目
    C.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收到补价,应按照公式确认损益,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则应确认相应的损失
    D.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支付补价的,按换人资产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 费之和进行分配
    E.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人多项资产,收到补价的,换人资产的人账价值总额为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减去补价,然后,按换人各项资产的公允 价值与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人资产的人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


    答案:B,C,D
    解析: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所以选项A不对;没有考虑收到补价应确认的损益,所以选项E不对。

  • 第2题:

    下列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对于非货币交易中发生的除了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金应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非货币性交易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固定资产,则有关增值税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存货,则有关增值税应计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相应明细科目
    B: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收到补价,应按照公式确认损益,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予其账面价值,则应确认相应的损失
    C: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为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再减去补价,然后,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进行分配
    D: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支付补价的,按换入资产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进行分配
    E:在不涉及补价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按照谨慎性原则,换入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答案:A,B,D
    解析:
    选项C,没有考虑收到补价应确认的损益;选项E,不涉及补价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按照谨慎性原则,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 第3题: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补价时,应判断该项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A.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25%

    B.收到的补价÷(收到的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小于25%

    C.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小于25%

    D.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25%


    B解析:支付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

  • 第4题:

    在收到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此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

    A: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相关的税费,减去应确认的损失
    B: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相关税费和应确认的收益
    C: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
    D: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答案:A
    解析: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的税金及教育费附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因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确认的应是损失,所以选项B不对。

  • 第5题:

    在确定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收到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收到的补价占()的比例是否低于25%确定。

    A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B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减补价

    C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补价

    D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减补价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