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0件,实际耗用材料40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每千克100元;每件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每件250元,材料消耗定额为每件5千克。直接材料成本的总差异是( )。A、150000元有利差异B、150000元不利差异C、100000元有利差异D、100000不利差异

题目

某企业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0件,实际耗用材料40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每千克100元;每件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每件250元,材料消耗定额为每件5千克。直接材料成本的总差异是( )。

A、150000元有利差异

B、150000元不利差异

C、100000元有利差异

D、100000不利差异


相似考题
更多“某企业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0件,实际耗用材料40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每千克100元;每件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企业甲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0件,实际耗用材料40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每干克100元;每件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每件250元,材料消耗定额为每件5千克。直接材料成本的总差异是()。

    A.150000元不利差异
    B.100000不利差异
    C.100000元有利差异
    D.150000元有利差异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已知某企业 2002年 6月份某产品的实际产量为 500件,实际耗用某直接材料4 5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 110元/千克。单位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1000元/件,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件。则该材料的价格差异为()元。


    预测2007年、2008年该产品各季的产量:将年值模型转化为季值模型为: ①2007年各季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为: 计算出2007年各季的不考虑季节波动影响的预测值为: 然后,依据趋势季节模型 计算出2007年各季的预测值分别为: ②2008年各季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为: 依据上述同样方法,可以预测得到2008年1、2、3、4季的不考虑季节波动影响的预测值为:8.415625万吨、8.571875万吨、8.728125万吨以及8.884375(万吨)。 2008年考虑季节变动的1、2、3、4季的预测值分别为:4.207813万吨、10.54341万吨、13.35403万吨以及6.574438万吨。

  • 第3题:

    已知某企业 2002年 6月份某产品的实际产量为 500件,实际耗用某直接材料4 5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 110元/千克。单位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1000元/件,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件。则该材料的标准价格为()元。


    预测2007年、2008年该产品各季的产量:将年值模型转化为季值模型为: ①2007年各季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为: 计算出2007年各季的不考虑季节波动影响的预测值为: 然后,依据趋势季节模型 计算出2007年各季的预测值分别为: ②2008年各季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为: 依据上述同样方法,可以预测得到2008年1、2、3、4季的不考虑季节波动影响的预测值为:8.415625万吨、8.571875万吨、8.728125万吨以及8.884375(万吨)。 2008年考虑季节变动的1、2、3、4季的预测值分别为:4.207813万吨、10.54341万吨、13.35403万吨以及6.574438万吨。

  • 第4题:

    已知某企业 2002年 6月份某产品的实际产量为 500件,实际耗用某直接材料4 500千克,该材料的实际单价为 110元/千克。单位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标准成本为 1000元/件,材料消耗定额为10千克/件。则该材料的数量差异为()元.。


    预测2007年、2008年该产品各季的产量:将年值模型转化为季值模型为: ①2007年各季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为: 计算出2007年各季的不考虑季节波动影响的预测值为: 然后,依据趋势季节模型 计算出2007年各季的预测值分别为: ②2008年各季的产量预测值分别为: 依据上述同样方法,可以预测得到2008年1、2、3、4季的不考虑季节波动影响的预测值为:8.415625万吨、8.571875万吨、8.728125万吨以及8.884375(万吨)。 2008年考虑季节变动的1、2、3、4季的预测值分别为:4.207813万吨、10.54341万吨、13.35403万吨以及6.574438万吨。

  • 第5题:

    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16200元,甲产品实际产量为15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为3千克;乙产品实际产量为1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为1.5千克;丙产品实际产量为300件,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为4千克。要求: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材料费用,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1)甲产品销售比重=50×30000/(50×30000+40×50000+25×20000)=37.5% 乙产品销售比重=40×50000/(50×30000+40×50000+25×20000)=50% 丙产品销售比重=25×20000/(50×30000+40×50000+25×20000)=12.5% 甲产品边际贡献率=(50-30)/50=40% 乙产品边际贡献率=(40-28)/40=30% 丙产品边际贡献率=(25-10)/25=6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0%×37.5%+30%×50%+60%×12.5%=37.5% 综合保本销售额=1260000/37.5%=336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额=3360000×37.5%=1260000(元) 乙产品保本销售额=3360000×50%=1680000(元) 丙产品保本销售额=3360000×12.5%=420000(元)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1260000/50=252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1680000/40=4200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420000/25=16800(件) (2)产品销量比=3:5:2 联合单价=50×3+40×5+25×2=400(元)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30×3+28×5+10×2=250(元) 联合保本量=1260000/(400-250)=8400(件) 甲产品保本销售量=8400×3=25200(件) 乙产品保本销售量=8400×5=42000(件) 丙产品保本销售量=8400×2=16800(件) (3)三种产品边际贡献总和=30000×(50-30)+50000×(40-28)+20000×(25-10)=1500000(元) 固定成本分配率=1260000/1500000=0.84 甲产品分配的固定成本=30000×(50-30)×0.84=504000(元) 乙产品分配的固定成本=50000×(40-28)×0.84=504000(元) 丙产品分配的固定成本=20000×(25-10)×0.84=252000(元) 甲产品的保本量=504000/(50-30)=25200(件) 乙产品的保本量=504000/(40-28)=42000(件) 丙产品的保本量=252000/(25-10)=16800(件) (4) 顺序分析表 序号 品种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 累计的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固定成本补偿额 累计损益 1 乙 30% 600000 600000 600000 600000 -660000 2 甲 40% 600000 1200000 600000 1200000 -60000 3 丙 60% 300000 1500000 -60000 1260000 240000 固定成本由三种产品补偿,那么企业要想达到保本状态,乙产品的销量要达到50000件,甲产品的销售量要达到30000件,丙产品的销售量要达到=60000/(25-10)=4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