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吕某,女,50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于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伴胸闷,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常于劳累及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经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曾行心电图示"ST-T段改变"。刻下症见:偶有左胸闷痛,多于生气后出现,平素情绪抑郁,喜叹息,双胁肋胀满不舒,纳食不香,食后胃脘胀满,易呃逆,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吕某,女,50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于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伴胸闷,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常于劳累及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经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曾行心电图示"ST-T段改变"。刻下症见:偶有左胸闷痛,多于生气后出现,平素情绪抑郁,喜叹息,双胁肋胀满不舒,纳食不香,食后胃脘胀满,易呃逆,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吕某,女,50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于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伴胸闷,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32岁,已婚,工人。患者昨日受风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至38.5℃,伴恶寒、流涕、头微痛,自行服用退热药后休息。今晨患者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身热,微恶寒,鼻流浊涕,头痛,咽痛,咳嗽,咯少量黏痰,口干欲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温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热、流涕1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热1日,并见流涕、头痛、恶寒等症状,诊断为感冒。风热袭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而见身热、微恶寒;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鼻流浊涕;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而见咳嗽咯痰。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感冒与温病相鉴别:感冒发热多不高,服用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多不传变;温病则病势急骤,发热高,传变迅速,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出现谵妄、神昏等。感冒四时均有,温病则多有明显的季节性。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感冒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证中医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剂:银翘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刘某,男,68岁,已婚,工人。患者加余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气喘、胸憋等症状,常于冬季发作,症状日渐加重,发作时咳嗽喘憋明显,伴胸闷、咯吐黏痰。2周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气喘,经治疗后咳嗽、咯痰缓解,但仍感喘息气促,遂前来中医治疗。目前症见:喘息气促,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动则喘甚而汗出。舌淡暗,苔白,脉沉弱。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肺胀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喘憋20余年,加重2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咳嗽、喘憋20余年,诊断喘证。患者久病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故见喘息气促,呼多吸少;肾阳衰惫,而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肾不纳气故动则喘甚。脉沉弱为肾虚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肾气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喘证与肺胀相鉴别,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为临床特征,喘促只是肺胀的一个症状。喘证则以喘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喘证 中医证候诊断:肾气虚证中医治法:补肾纳气方剂:肾气丸合参蛤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3题:

    病例摘要:刘某某,女,49岁,已婚,干部。患者10佘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颞部为重,生气后易出现,自行服用止痛药后可逐渐缓解。3日前患者因与家人争吵,再次出现头痛,服用止痛药物疗效不佳,遂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头痛,双颞部为主,呈胀痛,平素性急易怒,口干口苦,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红,苔黄,脉弦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3日,诊断为头痛。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见头痛且胀;颞侧为肝经循行部位,枢机不利,故以两侧头痛为主;肝胆失于疏泄,而见口苦;肝经郁热伤津,而见口干;肝火扰心,故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脉弦数亦为肝阳上亢之象,故辨证为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头痛与眩晕的鉴别:头痛是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可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可由风邪挟寒、挟热、挟湿所致,内伤头痛则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辨证应分虚实,亦多于肝脾肾三脏相关。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头痛 中医证候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止痛方剂:天麻钩藤饮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4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53岁,已婚,农民。患者5年前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常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休息保暖后缓解,5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因劳累及受凉后再次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自行外敷"止痛膏"后效果不明显,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双膝关节疼痛、肿胀,伴酸楚感,下蹲困难,纳食不香,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双膝关节疼痛5年,再发1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双膝关节疼痛5年,诊断为痹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而见关节疼痛、肿胀、酸楚,活动受限;寒湿为阴邪,故疼痛遇寒加重,得温缓解;湿邪困阻脾胃,脾失健运,而见腹胀便溏、纳食不香;舌质淡、苔白腻、脉濡,主寒湿之象。综上所述,辨证为风寒湿痹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痹证与痿证的鉴别:痹证是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以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为特点;痿证则在疾病早期即可见到肢体肌肉萎缩,疼痛症状不明显。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痹证-着痹 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湿痹证中医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剂:薏苡仁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5题:

    病例摘要:林某,男,57岁,已婚,退休。患者10年前于劳累后出现左胸疼痛,严重时伴憋闷感,经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2年前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多支病变",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术后病情平稳。近1月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左胸疼痛。刻下症见:左胸时感闷痛,伴心悸盗汗,腰膝酸软,耳鸣口干,夜眠欠安,纳食尚可,二便调。舌红少津,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左胸间断疼痛10年,加重1个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左胸疼痛多年,诊断为胸痹。心脉不畅,而见左胸闷痛;水不济火,虚热内灼,而见盗汗口干、腰膝酸软;心神受扰,而见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辨证为心肾阴虚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胸痹与胃痛相鉴别:胸痹心痛病位在心,其不典型者疼痛可在心下胃脘部,须与胃痛鉴别。胸痹多为闷痛,虽与饱餐有关,但常在服药、休息后缓解。胃痛以胀痛为主,局部可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泛酸、嘈杂、嗳气等胃部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心肾阴虚证中医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方剂:天王补心丹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