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吴某,男,45岁,已婚,农民。2013年10月29日初诊。半年前出现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现症: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吴某,男,45岁,已婚,农民。2013年10月29日初诊。半年前出现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现症: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喘证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哮证。中医证型诊断:风痰哮证。中医辨病与辨证依据:以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为主症,辨病为哮证。现症见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暗,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辨证为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中医病证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气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是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方剂名称: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炒白芥子9g,炒紫苏子9g,炒莱菔子9g,麻黄6g,杏仁10g,僵蚕9g,厚朴6g,半夏6g,陈皮6g,茯苓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病例摘要:吴某,男,45岁,已婚,农民。2013年10月29日初诊。半年前出现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现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张某,女性,40岁。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其首选方剂是

    A、苏子降气汤

    B、平喘固本汤

    C、麻杏石甘汤

    D、三子养亲汤

    E、射干麻黄汤


    参考答案:D

  • 第2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8岁,已婚,退休干部。2013年3月4日初诊。患者患高血压病十余年。两小时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现症: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见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静而不烦,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厥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中风(闭证)。中医证型诊断:痰浊瘀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为主症,辨病为中风(闭证)。现症见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兼见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静而不烦,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辨证为痰浊瘀闭。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中医鉴别诊断:厥证与中风闭证颇为相似,都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方剂名称:涤痰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半夏12g,茯苓10g,橘红9g,竹茹9g,郁金6g,石菖蒲6g,胆星3g,天麻6g,钩藤(后下)6g,僵蚕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患者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起病多急,舌苔厚浊,脉滑实。治宜选用

    A.三子养亲汤
    B.控涎丹
    C.清气化痰汤
    D.苏子降气汤

    答案:A
    解析:
    上述临床表现属于风痰哮证。其病机为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痹,升降失司。治宜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其代表方为三子养亲汤。故A为正确选项。

  • 第4题:

    风痰哮证喉中痰鸣的特点是

    A.喉中哮鸣有声

    B.喉中哮鸣如水鸡声

    C.喉中哮鸣如鼾

    D.喉中痰鸣如吼

    E.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


    参考答案:E

  • 第5题:

    病例摘要:程某,男,3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食生冷,2天前出现呕吐清水痰涎。现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反胃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痰饮内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清水痰涎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物多为未消化之宿食,呕吐量较多,吐后即感舒适。呕吐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往往吐无定时,或轻或重,吐出物为食物或痰涎清水,呕吐量或多或少。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方剂名称: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12g,生姜12g,茯苓12g,白术9g,甘草6g,桂枝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