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该患者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是

    A.病理性Q波

    B.QRS波宽大畸形

    C.不规则f波

    D.S-T段压低

    E.T波倒置


    正确答案:A
    解析:病理性Q波是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心肌坏死的心电图表现。

  • 第2题:

    试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答案:
    解析:
    (1)基本图形
    缺血性改变:心肌供血不足时,首先表现为缺血,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高而直立,若发生在心外膜面,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损伤性改变:心肌损伤时ST段抬高,如果明显抬高可形成单相曲线。
    坏死性改变:坏死性改变的图形主要表现为病理性Q波,Q波增宽≥0.04秒,加深Q≥1/4R。
    (2)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
    早期:数分钟至数小时,高耸T波,或ST段斜向上抬高。
    急性期:数小时至数天,是一个发展过程。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病理性Q波(包括QS波),ST段开始弓背向上抬高,逐渐下降至基线或接近基线,直立的T波可演变为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内坏死性Q波、损伤性ST段抬高和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
    近期:数周至数月,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主要是缺血倒置的T波由深倒变成浅倒,直至恢复正常或趋于恒定不变。
    陈旧期:常在急性心肌梗死3~6个月之后或更长。ST段和T波不再变化,留下坏死性Q波,可持续存在终身,亦可逐渐缩小,甚至不典型或消失。
    近年来由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施行溶栓治疗,可使整个病程缩短,而不再出现上述典型的演变过程。
    (3)心肌梗死的定位:
    前间壁梗死:V、VV、VV
    局限前壁:V、V、V
    前侧壁:V、V、V、I、aVL。
    广泛前壁:V、V、V、V、V、V
    下壁:Ⅱ、Ⅲ、aVF。
    下间壁:V、VV、VV、Ⅱ、Ⅲ、aVF。
    下侧壁:V、V、V、Ⅱ、Ⅲ、aVF。
    高侧壁.I、aVL。

  • 第3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早期心电图表现是

    A.异常宽深的Q波

    B.ST段明显抬高

    C.T波倒置 

    D.T波高尖


    (1)ST段抬高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2)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致。②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改变。(3)动态性改变:①起病数小时,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1~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可永久存在。③ST段抬高持续数日到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④数周到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逐渐恢复。

  • 第4题:

    根据材料回答 116~117 问题:

    第 116 题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是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1)ST段抬高心肌梗死特征性改变: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2)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心电图有2种类型:①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有时还有V1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致。②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改变。(3)动态性改变:①起病数小时,可尚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②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1~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是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可永久存在。③ST段抬高持续数日到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④数周到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是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