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郑某,女,45岁,已婚,家庭主妇。2013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出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现症: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郑某,女,45岁,已婚,家庭主妇。2013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出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现症: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脉细略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奔豚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郑某,女,45岁,已婚,家庭主妇。2013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出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 ”相关问题
  • 第1题:

    心虚胆怯型之心悸的临床特点是

    A.心悸而烦,失眠健忘

    B.心悸不宁,善惊易恐

    C.心烦不宁,心烦少寐

    D.心悸胸闷,心痛时作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病例摘要:何某,女,44岁,已婚,教师。2014年4月23日初诊。患者平素暴躁,1天前生气后出现头痛胀痛,心烦。现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眩晕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头痛。中医证型诊断:肝阳上亢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为头痛胀痛主症,辨病为头痛。现症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肝阳上亢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平肝潜阳息风。方剂名称: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天麻9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山栀9g,黄芩10g,丹皮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0g,益母草15g,白芍15g,夜交藤15g,茯神1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患者关某,女,40岁。平素性格内向,善惊易恐,来诊时症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胆怯易惊,苔薄白,脉弦细。其治法是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B、温补心阳,安神定惊

    C、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D、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E、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参考答案:E

  • 第4题:

    患者,女,52岁,心悸失眠,善惊易恐1个月。答题要求:请围绕以上主诉,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参考答案:一、问诊内容(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了解从发病到就诊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诊治经过以及相关的鉴别诊断(1)询问发病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2)了解心悸失眠,善惊易恐等主要症状的发生、发展、程度及演变情况。(3)是否有坐卧不安、多梦易惊、恶闻声响、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伴随症状。(4)结合中医"十问歌"了解目前疾病的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诊治?是否做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2)用过何种药物治疗?如何用法?效果如何?(二)相关病史1.与该病史相关的病史: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等病史;传染病接触史。2.既往类似病史、家族史、药物食物及其他物质过敏史。二、问诊技巧1.条理性好,抓住重点。2.围绕主诉询问。3.问诊语言恰当。4.无暗示性问诊。

  • 第5题:

    病例摘要:武某,女,30岁,已婚,农民。2013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性格内向,近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现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郁证。中医证型诊断:肝气郁结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为主症,辨病为郁证。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辨证为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中医病证鉴别: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程迁延,主要变现为精神错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剂名称: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柴胡6g,香附9g,枳壳9g,陈皮10g,郁金10g,青皮9g,苏梗9g,合欢皮10g,川芎10g,芍药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