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温某,男,65岁,工人。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既往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二十多年"。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胁痛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温某,男,65岁,工人。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痛逐渐加重,痛引背部,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大便溏。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细涩。既往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二十多年"。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胁痛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温某,男,65岁,工人。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月前出现胁下痞块,且痞块迅速长大,伴胁 ”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胁部以下哪项最应注意排除肝癌

    A.左胁下可触及痞块,按之硬

    B.右胁下肿块,按之凹凸不平

    C.胁下肿块,刺痛拒按

    D.胁下肿块,软而不坚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69岁,已婚,干部。2012年9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食易饥,口渴,多尿。现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瘿病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中消)。中医证型诊断:胃热炽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为主症,辨病为消渴中消。现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辨证为胃热炽盛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中医病证鉴别:两者都可见多食易饥,消瘦症状。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症状,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渴,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多饮、多尿、尿甜的症状。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名称:玉女煎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生石膏15g,知母5g,黄连6g,栀子5g,玄参6g,生地黄20g,麦冬6g,川牛膝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是()

    A面色淡白无华

    B烦躁易怒

    C胸胁胀闷疼痛

    D妇女经闭

    E胁下痞块


    C,D,E

  • 第4题:

    患儿,出生30天。黄疸持续不退,面目皮肤发黄,晦暗无光泽,右胁下痞块,腹胀,青筋暴露,口唇暗红。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最主要的辨证依据是

    A、腹胀

    B、黄疸持续不退

    C、面目皮肤发黄

    D、黄疸晦暗不泽

    E、右胁下痞块


    参考答案:E

  • 第5题:

    气滞血瘀证可以出现

    A.胸胁胀痛
    B.胁下痞块刺痛
    C.妇女痛经
    D.舌紫暗

    答案:A,B,C,D
    解析: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为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等。舌紫暗或见紫斑,脉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