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吴某,男,35岁,外企职员。7天前与朋友外出游玩,进食自助烧烤后出现恶心,呕吐,初为胃内未消化食物,后为呕吐清水痰涎,自服黄连素、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未见明显减轻,遂来院就诊。现症见:胸闷呕恶,呕吐清水,不思饮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反胃相鉴别。

题目

病例摘要:吴某,男,35岁,外企职员。7天前与朋友外出游玩,进食自助烧烤后出现恶心,呕吐,初为胃内未消化食物,后为呕吐清水痰涎,自服黄连素、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未见明显减轻,遂来院就诊。现症见:胸闷呕恶,呕吐清水,不思饮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反胃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吴某,男,35岁,外企职员。7天前与朋友外出游玩,进食自助烧烤后出现恶心,呕吐,初为胃内未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靳某,女,28岁,已婚,职员。2013年7月26日初诊。两天前因吃烧烤,喝冷饮,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现症:泻后痛减,脘腹胀痛,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实。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痢疾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泄泻。中医证型诊断:食滞证。中医辨病与辨证依据:以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为主症,辨病为泄泻。现症见泻后痛减,脘腹胀痛,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实,辨证为食滞证。宿食内停,阻滞胃肠,传化失司。中医病证鉴别: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方剂名称:保和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山楂10g,莱菔子9g,神曲6g,半夏6g,陈皮10g,茯苓6g,连翘3g,谷芽15g,麦芽12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病例摘要:徐某,男,42岁,已婚,干部。2015年9月8日初诊。患者72小时前出现右下腹痛,逐渐加重。现腹痛剧烈,高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似痢不爽。查体:腹平坦,无胃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音弱。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脉洪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肠痈。中医证型诊断:热毒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右下腹痛,逐渐加重为主症,辨病为肠痈。现症见腹痛剧烈,高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似痢不爽。查体:腹平坦,无胃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音弱。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脉洪数,辨证为热毒证。肠内痞塞,气机不畅,食积痰凝,瘀结化热,热毒炽盛,渐入血分。中医病症鉴别: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很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病人既往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多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剂名称: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大黄12g,牡丹皮3g,桃仁9g,冬瓜仁30g,芒硝(溶服)9g,当归6g,皂角刺5g,穿山甲3g,川芎9g,黄芪12g,生甘草5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共用题干
    男,61岁。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3周,进食15~20分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出汗、腹泻等。

    为避免出现上述症状,应采取的措施是
    A:高糖、低蛋白质饮食
    B:进餐后即大量饮水
    C:多进食浓稠食物
    D:进食后平卧
    E:多进食淀粉类食物

    答案:D
    解析:
    进食后出现肠容积过大表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腹泻)、血容量不足表现(头晕、心悸、出汗),提示为倾倒综合征。

    预防倾倒综合征方法包括进食后平卧10~20分钟、少食淀粉类食物以及过甜、过咸、过浓食物。

  • 第4题:

    病例摘要:刘某,女,56岁,工人。3月前因高热一周,热退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到某医院就诊,经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西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呕吐稍缓解,但未能根治。时作干呕,2天前因睡眠不佳又出现呕吐而来院就诊。现症见:时作干呕,或呕吐少许涎沫,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噎膈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加重2天。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以呕吐反复发作3月余,症状加重2天为主诉,故诊断为呕吐。由于出现时作干呕、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证候表现,此乃属胃阴不足证。因患者热病伤阴,胃阴不足,不得润降,故时作干呕,或仅唾涎沫。胃阴亏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胃失濡养,故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胃阴不足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呕吐与噎膈的鉴别:二者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梗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一般而言,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呕吐 中医证候诊断:胃阴不足证中医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方剂:麦门冬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5题:

    病例摘要:肖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6年4月15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现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现症:眩晕,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头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眩晕。中医证型诊断:痰湿中阻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为主症,辨病为眩晕。现症见眩晕,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为痰湿中阻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中医病证鉴别: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方剂名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半夏9g,陈皮6g,白术18g,薏苡仁6g,茯苓6g,天麻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