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张某某,男性,45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腰部扭伤后出现腰痛,在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痛症状加重,于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于2周前出现腿痛加重。未在当地治疗,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劳作后出现腰痛,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加重,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后又出现腿痛。查体:T36.6℃,P75次/分,R20次/分,BP115/80mmHg。神清,精神可。腰椎生理弧度减小,活动范围减小,腰部压痛,叩击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辅助检

题目

病例摘要:张某某,男性,45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腰部扭伤后出现腰痛,在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痛症状加重,于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于2周前出现腿痛加重。未在当地治疗,现为求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就诊。刻下症:劳作后出现腰痛,久坐或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加重,夜间休息时腰痛有所减轻,后又出现腿痛。查体:T36.6℃,P75次/分,R20次/分,BP115/80mmHg。神清,精神可。腰椎生理弧度减小,活动范围减小,腰部压痛,叩击痛,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椎间隙变窄。腰椎CT: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腰椎结核相鉴别。


相似考题
更多“病例摘要:张某某,男性,45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腰部扭伤后出现腰痛,在久坐或长时间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胡某,男,12岁,学生。2013年1月23日初诊。患者1日前因饮食不洁出现呕吐,胸脘满闷。现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噎膈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呕吐。中医证型诊断:外邪犯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呕吐,胸脘满闷为主症,辨病为呕吐。现症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辨证为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中医病证鉴别: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轻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方剂名称: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藿香10g,紫苏9g,白芷9g,大腹皮9g,厚朴10g,半夏6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3g,桔梗10g,生姜三片、大枣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2题:

    下列哪项是腰肌劳损的表现特点

    A、早期症状时腰部僵硬酸痛,不能久坐,久坐时必须频频更换体位

    B、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咳嗽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

    D、腰部酸痛在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

    E、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


    参考答案:D

  • 第3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38岁,已婚,工人。2015年8月16日初诊。患者暑夏之时,劳作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5天,遂来就诊。现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肾痹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腰痛。中医证型诊断:湿热腰痛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腰部疼痛为主症,辨病为腰痛。现症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为湿热腰痛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中医病证鉴别: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方剂名称:四妙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苍术24g,黄柏24g,薏苡仁24g,木瓜6g,络石藤6g,川牛膝24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患者,男性,66岁,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疼痛,疼痛自右臀部沿大腿放射至右小腿,伴麻木感,休息时缓解,劳累后加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腰椎间盘突出

    B.劳累性腰痛

    C.腰部肌筋膜炎

    D.腰扭伤

    E.腰椎结核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病例摘要:王某,男,65岁,已婚,退休工人。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十年前出现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三天前因淋雨加重。现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型诊断:行痹。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为主症,辨病为痹证。现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兼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辨证为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中医病证鉴别: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以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疼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的肌肉萎缩。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剂名称:防风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防风15g,麻黄6g,桂枝10g,葛根10g,当归10g,茯苓6g,生姜10g,大枣9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