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1.肺野: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肺叶和肺段: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称为水平裂及斜裂。右肺水平裂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斜裂之后下方为下叶。左肺只有斜裂,其前上方为左上叶,后下方为左下叶。左肺上叶相当于右肺的上、中两叶。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肺段之间无胸膜分隔,但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和血管供应。5.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0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渐分出叶、肺段、小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空气的传输作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气体交换两种作用。熟悉两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及分支形式,有利于判断肺内病变位于哪一肺叶或肺段。6.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7.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数种,简单的分法是以胸骨柄下缘到第4胸椎下缘的联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纵隔又以气管的后缘为界,分为前、后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划分为前、中、后三区。8.膈:膈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右膈顶较左侧高1~2cm,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的发育及胸腹腔的病变而改变。
更多“正常胸部正位片可见到的结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关胸部摄片标准化的条件,哪个是错误的 ( )

    A、常规胸部正位,应取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B、胸部正位摄片距离要固定

    C、胸部摄片,X线中心线应对准第6胸椎高度

    D、胸部正位中心线射入点为第11胸椎高度

    E、胸部摄片应取高电压摄片技术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正常胸部正位片


    答案:
    解析:
    正位也称为后前位,摄片时前胸壁贴片,双手半握拳,手背分别置于腰部两侧,X线自背后射入

  • 第3题:

    摄影时需要连续均匀呼吸的体位是

    A.胸部正位体层摄影
    B.胸部正位片
    C.胸椎正位片
    D.胸骨斜位片
    E.胸椎侧位片

    答案:D
    解析:
    胸骨斜位片避免了纵隔及胸椎的重叠,曝光时连续均匀的呼吸为的是让肺组织模糊,胸骨更清晰。

  • 第4题:

    正常胸部正位片可见的结构


    参考答案:1.肺野: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通常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画一水平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2.肺门:正常肺门阴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以及与肺动脉重叠的肺静脉阴影构成。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随着血管的逐级分支而逐渐变细。肺纹理的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对多种心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4.肺叶和肺段:右肺有上、中、下三叶,左肺有上、下两叶。各肺叶由叶间裂分隔,称为水平裂及斜裂。右肺水平裂上方为上叶,下方为中叶,斜裂之后下方为下叶。左肺只有斜裂,其前上方为左上叶,后下方为左下叶。左肺上叶相当于右肺的上、中两叶。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肺段之间无胸膜分隔,但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和血管供应。5.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长11~13cm,宽1.5~2.0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两侧主支气管逐渐分出叶、肺段、小支气管,经多次分支,最后与肺泡相连。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空气的传输作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气体交换两种作用。熟悉两侧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名称及分支形式,有利于判断肺内病变位于哪一肺叶或肺段。6.肺实质和肺间质: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7.纵隔: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其中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主支气管、淋巴组织、胸腺、神经及脂肪等。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方法有数种,简单的分法是以胸骨柄下缘到第4胸椎下缘的联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纵隔又以气管的后缘为界,分为前、后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划分为前、中、后三区。8.膈:膈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扁肌,两侧呈圆顶状,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角。有膈顶较左侧高1~2cm,一般位于第9、10后肋水平,呼吸时两膈上、下对称运动,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膈的形态、位置及运动,可因膈的发育及胸腹腔的病变而改变。

  • 第5题:

    下列胸部正位片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胸部正位片应取远距离吸气位
    B.胸部正位片可显示连续追踪的肺纹理
    C.主动脉弓投影于右上肺野
    D.后前位与前后位比心脏放大率较小
    E.胸锁关节后前位时与第4后肋相重

    答案:C
    解析:
    主动脉弓在胸部正位片投影于左上肺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