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本病临床上需和下列有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鉴别:1.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起病急,常有贫血、出血及感染,多有肝、脾或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白细胞计数减低,血片中很少或完全找不到原始或幼稚白细胞,但骨髓中原始(淋、粒或单核)细胞明显增多。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本病是由于红细胞膜结构的变异,对补体特别敏感而引起的一种获得性慢性血管内溶血。病史中睡眠时发作之血红蛋白尿(尿呈葡萄酒色)。本病于病程中有1/4~1/2的患者可并发再障,此时骨髓显示增生减低伴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故两者关系密切,诊断时必需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后者化验时除网织红细胞增高外,有关溶血试验如酸化血清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可呈阳性,此外尚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明显降低,而再障却增高。3.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本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功能异常的血液病。其特征为外周血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持续减少,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红、粒和巨核系均有形态异常、可见小巨核细胞;多见于老年;预后不良,其终末期多转化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或严重贫血,出血或感染致死。其中最难区别的是低增生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本病红系有巨幼样变和环形铁粒幼细胞,粒系有Pelger-Huet核改变和Bull/-eye myelocyte,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数与出血不相称,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助于诊断。4.恶性组织细胞病:本病有全血细胞减少,但往往伴:①高热;②肝、脾、淋巴结肿大;③骨髓检查有异常组织细胞,与再障有别。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本病常在溶血性贫血、或正常骨髓伴有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可降至0%,骨髓红细胞系减少,故类似再障。但在病程早期骨髓出现巨大原始红细胞。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易与再障区别。6.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本病有营养不良的历史,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血象为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骨髓增生活跃,出现较多巨幼红细胞,血清叶酸或维生素B值减低,对叶酸或维生素B治疗效果良好。7.脾功能亢进: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但脾脏明显肿大,骨髓增生活跃。
更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须与哪些疾病鉴别。


    答案:
    解析: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主要表现为慢性贫血.有的病例全血细胞减少。如无血红蛋白尿发作,那些造血功能降低,骨髓增生也低下的病例,与再障的骨髓近似,则易与再障混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Ham试验、糖水试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均阳性,再障为阴性,可资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象呈一系或三系减少。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三系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3)恶性组织细胞病: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可找到异常组织细胞。

  • 第2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典型表现为睡眠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常有贫血,感染,出血,但患者常有血栓形成倾向,半数患者有肝和(或)脾肿大,半数以上患者骨髓象呈三系细胞增生活跃,尿Rous试验阳性,Ham试验、蔗糖溶血试验阳性。NAP活性降低。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周围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但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早期细胞增多,出现病态造血。
    3.非白血性白血病:表现为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幼稚细胞少见,但骨髓中有多数原始细胞,不难鉴别。
    4.急性造血停滞:起病较急,表现为贫血迅速发生或加重,骨髓增生度自活跃至减低不等。病程中出现特征性的巨大原始红细胞。本病呈自限经过,多数在2~6周内恢复。
    5.恶性组织细胞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常伴高热、衰竭,体征可有黄疸、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骨髓穿刺可见异常组织细胞。

  • 第3题:

    写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至少5个)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该克隆细胞的酸溶血试验(Ham实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试验)和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CD59的各系血细胞。(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RA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可阳性,早期髓系细胞相关抗原(CD13、CD33、CD34)表达增多,造血祖细胞培养可出现集簇增多、集落减少,可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阴性筝。(3)Famconi贫血(FA.又称先天性AA:是一种遗传性f绍胞异常性疾病。(4)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5)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本病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骤然下降,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注意卫生,保护隔离;对症治疗包括成分输血、止血及控制感染。(2)药物治疗:①雄激素:丙酸睾丸酮50~100mg/d,肌内注射,6个月以上;康力龙2~4mg,3次/日,1~2年;大力补(17-去氢甲基睾丸酮)15~30mg/d,6个月以上;安雄40mg,每日2~4;达那唑0.4~0.8g/d,6个月以上。②中药。(3)重型再障:①免疫抑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兔ALG(或ATG)5~10mg/(kg·D.,猪ALG(或ATG)15~20mg/(kg·D.,马ALG(或ATG)5~40mg/(kg·D.,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掺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疗程4~10天。环孢素A(CSA.一般剂量为3~10mg/(kg·D.,分2~3次口服,或调整剂量使血浓度在200~400μg/L。用药至少2个月,小剂量长期维持对减少复发有利。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20~30mg/(kg·D.,共3天,以后每隔4天减半量直至1mg/(kg·D.,30天后根据病情决定维持量。②造血细胞因子。③骨髓移植。

  • 第4题:

    论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典型患者有血红蛋白尿发作,易鉴别。该克隆细胞的酸溶血试验(Ham实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COF试验)和微量补体溶血敏感试验(mCLST)中呈阳性。骨髓或外周血可发现CD55-、CD59-的各系血细胞。
    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RA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可阳性,早期髓系细胞相关抗原(CD13、CD33、CD34)表达增多,造血祖细胞培养可出现集簇增多、集落减少,可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阴性等。
    ③Famconi贫血(FA)又称先天性AA,是一种遗传性干细胞异常性疾病。
    ④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包括Evans综合征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本病常在溶血性贫血、接触某些危险因素或感染发热的患者中发生,全血细胞尤其是红细胞骤然下降,但骨髓涂片尾部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

  • 第5题: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哪些?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