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肝硬化的病因。

题目

试述肝硬化的病因。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肝硬化的病因。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肝硬化的并发症。


    参考答案:(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大量出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并诱发腹水和肝性脑病。(2)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3)原发性肝癌。(4)感染: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胆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胆囊炎等。(5)其他:门脉高压性胃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肺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等。

  • 第2题:

    试述肝硬化产生腹水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肝硬化产生腹水的主要原因为:①正常门静脉压力为90~120 mmHg(12~ 16kPa),肝硬化时可达300~600 mmHg(40~80 kPa),故肝硬化时可致门静脉高压,它导致腹腔脏器毛细血管床静水压增高,使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及少量蛋白质自门脉系统漏人腹腔,形成腹水。②肝硬化致内分泌失调,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高,水、钠潴留,尿量减少,对腹水形成亦起了促进作用。③肝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少,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使血浆外渗入腹腔。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时,即可出现腹水。④肝淋巴液生成过多。

  • 第3题:

    试述肝硬化的超声表现。


    答案:
    解析:
    (1)肝脏失去正常形态,体积常缩小。
    (2)肝脏表面高低不平,呈锯齿状或凹凸状。
    (3)肝实质回声因肝脏病变的程度而有变化。或回声增强增密,分布不均匀:或呈短小粗线状增强回声,分布密度不一;或呈弧状增强回声,类似鳞片状或苔藓样改变:或呈网状增强回声,网格回声较细而整齐,围绕不规则形状的低回声区;或呈圆形或稍不规则回声减低区,境界清楚,中间呈类似肝组织回声,并有小血管状的结构可见。
    (4)肝静脉分布可失常,肝静脉内径变细或粗细不匀、走向僵直、行径迂曲,甚至因闭塞而消失。
    (5)门静脉主干扩张,内径>1.3cm,门脉分支出现扭曲、变细或管壁回声增强。
    (6)脾脏肿大,脾包膜回声增粗增强,脾实质回声增强增密,脾静脉内径扩大(>0.8cm)。
    (7)脐静脉重开,在肝圆韧带内出现管状无回声区。
    (8)腹水征。

  • 第4题:

    试述肝硬化产生腹水的机制。


    正确答案:1肝静脉回流受阻,以致肝淋巴生成增多,从肝表面和肝门溢.2门静脉高压造成肠壁及肠系膜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大量液体漏入腹腔;3大量腹水形成后,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继发性水、钠潴留,加重腹水形成;4肝功能障碍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低蛋白血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促进腹水形成。

  • 第5题:

    试述进食障碍的病因。


    答案:
    解析:
    进食障碍的病因。 (1)生物因素。 ①基因: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都有家族性。患有进食障碍的年轻女性的亲属中患进食障碍的可能性是平均水平的5倍。 ②设定点理论:Gamer提出此理论,认为至少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身体有自己设定好的体重正常值范围,并且拒绝大幅度的改变。这样的话,当个体想要达到或维持低于设定点的体重时,就会遭到内部生理机能的反对。 ③进食障碍与脑:有研究者因此假设下丘脑在神经性厌食症中起着某种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内源性血清素在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中都具有某种作用。 (2)社会因素。 ①整体而言,社会文化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发展上是有显著作用的。社会文化存在对苗条的理想性赞许,对肥胖的负性态度变得更为强烈,进食障碍的患病率也在增加。 ②大众传媒对进食障碍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影视、报纸、杂志都强调瘦即是美,女性杂志也一再强调节食、减肥和运动。在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女性为追求理想体型,极易走入进食障碍的误区。 (3)心理因素。 ①人格特点:国外有研究表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具有完美主义、害羞、依从的特点;而神经性贪食症病人也有着其他歇斯底里的特征、情绪不稳定及好交际的倾向。 ②心理动力学观点:经典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对口唇受孕恐惧的防御,之所以要回避食物,是因为食物象征性地等同于性和怀孕。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其他观点还认为,进食障碍和童年受虐及其他创伤相关。 ③家庭动力学观点:这种观点是将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因素与关注家庭联系在一起,认为孩子在生理上是脆弱的。 ④认知行为观点:怕胖的恐惧和体像障碍是引起自我挨饿的动机因素,而体重的减轻是有利的强化物,达到或者维持瘦弱体形的行为被降低了的焦虑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