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日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每天3到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指纹红,治疗应选( )A.推拿法B.捏脊法C.熏洗法D.拔罐法E.擦拭法

题目

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日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每天3到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指纹红,治疗应选( )

A.推拿法

B.捏脊法

C.熏洗法

D.拔罐法

E.擦拭法


相似考题
更多“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日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每天3到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素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日行3~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指纹淡红。治疗应首选

    A. 熏洗法
    B. 擦拭法
    C. 割治疗法
    D. 推拿疗法
    E. 拔罐疗法

    答案:D
    解析:
    题中患儿以纳差2个月,腹泻1周为主症,故诊断为泄泻。患儿平素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清阳不升,纳运无权,故食后作泻,大便日行3~4次,面色萎黄为脾虚不运,生化无源,气血不足所致,舌淡苔白,指纹淡红为脾虚之征,故辨为脾虚泻。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蒸、擦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用于发汗退热,透疹(A错)。擦拭法是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的一种外治法,多用于口疮(B错)。割治疗法有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疳证和哮喘等病症(C错)。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循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能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儿科临床常用于5岁以下小儿泄泻、腹痛、厌食、痿证、斜颈等疾病,题中患儿为泄泻脾虚泄,符合适应证(D对)。拔罐疗法有促进气血流畅、营卫运行、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等作用,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症(E错)。

  • 第2题:

    患儿,11个月。泄泻2周。起病时每日泻10多次,经治疗大减,但近日仍日行3~4次,大便稀溏色淡,每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其证候是

    A.风寒
    B.湿热
    C.伤食
    D.脾虚
    E.脾肾阳虚

    答案:D
    解析:
    "食后作泻"为关键症状,是脾虚泻的特征性症状。"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进一步证实判断。本证未见肾阳虚症状,只是单纯的脾虚。

  • 第3题:

    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素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日行3~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指纹淡红。治疗应首选

    A.熏洗法
    B.擦拭法
    C.割治疗法
    D.推拿疗法
    E.拔罐疗法

    答案:D
    解析:
    熏洗法和擦拭法多用于局部的体表病症;割治疗法一般用于疳证和哮喘病症;拔罐疗法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多用于小儿肺炎喘嗽、腹痛、哮喘、遗尿等;推拿疗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临床中多用于泄泻、惊风、腹痛、痿痹等证。该病症为泄泻的脾虚泻,推拿疗法最为适宜,而拔罐更适合有外邪导致的泄泻。

  • 第4题:

    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素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日行3~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指纹淡红。治疗应首选

    A.熏洗法
    B.擦拭法
    C.割治疗法
    D.推拿疗法
    E.拔罐疗法

    答案:D
    解析:
    A、B多用于外科病证。C常用以治疗疳证和哮喘等病证。E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故本题选D。

  • 第5题:

    患儿,2岁,纳差2个月,腹泻1周。平素食欲不振,挑食偏食,近日大便日行3~4次,食后作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指纹淡红。治疗应首选

    A.熏洗法
    B.擦拭法
    C.割治疗法
    D.推拿疗法
    E.拔罐疗法

    答案:D
    解析:
    A、B多用于外科病证。C常用以治疗疳证和哮喘等病证。E常用于肺炎喘嗽、哮喘、腹痛、遗尿等病证。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