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题目
简述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参考答案:

    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当事人可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生效要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撤销、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征:
    (1)意思表示不真实
    (2)是否撤销取决于撤销权人
    (3)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
    (4)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有选择的自由
    (5)一经撤销则自始无效


  • 第2题: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正确答案:
    [答案]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具备如下四个要件才能生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实施的民事行为或者属于无效,或者属于效力待定。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就是说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
    (3)行为内容合法。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禁止性规定,也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
    (4)行为形式合法。对于要式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允许的形式才为合法;对于不要式行为,当事人采取的法律允许的形式皆为合法。
    [评析]  考查要点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一直属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复习这部分内容。为了帮助考生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本书民法部分设置了多道试题,这对于考生全面掌握该部分内容帮助很大。

  • 第3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
    解析: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为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正如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由下可见,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作用,是法律事实中行为的组成部分。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事法律事实中行为的一种,具有如下三项特征而区别于其他各类民事法律事实。 (一)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因为它必须是合法行为。才能为国家法律所确认和保护,从而能够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在此,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应着眼于其内容和形式均应符合法律规定,而且,合法性的范围是广义的,即要符合法规规定,又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是民事法律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整的目的,也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属性。 (二)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1.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消灭)的内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活动。 2.意思表示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每种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存在意思表示。缺少民法所确认的意思表示的行为就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但并不等于民事法律行为,因为,不同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意思表示构成是不一样的,既可以是一种意思表示所构成,也可以是包含两种或多种意思表示。 (三)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即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那么,基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的合法性,法律确认和保护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故行为人所追求的预期后果必须可以实现。可见,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与实际产生的后果是相互一致的。这一特点使得民事法律行为区别于民事违法行为。因为,民事违法行为(如侵权行为)也含有依法产生法律后果(如侵权行为人承担的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但是,这种法律后果并不是行为人实施民事违法行为时所追求的后果,而是根据法律规定直接产生,并非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根据。

  • 第4题:

    简述身份权的概念及特征。


    正确答案: 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以特定身份上的利益为客体而享有的维护一定社会关系的权利。
    特征:
    (1)不是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
    (2)不是民事主体必备的权利。
    (3)具有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4)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地位或资格为前提。

  • 第5题:

    简述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对条件的要求。


    正确答案: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指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2.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要求有:
    (1)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条件是发生与否不确定的事实;
    (3)条件是由当事人议定而非定的;
    (4)条件必须合法;
    (5)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 第6题:

    简述共有的概念与特征


    正确答案: 某项财产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
    特征:
    (1)主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或法人
    (2)客体即共有财产在性质上是统一的,存续期间不可分割
    (3)内容即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受到全体共有人利益的
    制约和影响
    (4)权利内容只能是所有权

  • 第7题:

    简述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正确答案: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主要特征包括: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 第8题:

    简述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和法律特点。


    正确答案: 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点:(1)期限应当是在将来确定发生的,具有未来性。
    (2)期限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有意定性。
    (3)期限的目的应该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产生或终止,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 第9题:

    问答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生效要件

    正确答案: (一)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
    (二)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三)生效要件:1、行为人合格:指的是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3、行为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4、行为形式合法: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原告的概念与特征以及被告的概念与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和法律特点。

    正确答案: 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期限,以期限的到来决定其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民事法律行为。特点:(1)期限应当是在将来确定发生的,具有未来性。(2)期限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具有意定性。(3)期限的目的应该是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产生或终止,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答案: 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以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无效则行为无效)
    特征: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
    (2)条件可能是发生的,也可能不发生,即具有或然性
    (3)应当是当事人依其意志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
    (4)应当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应当是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生效要件


    参考答案:

    (一)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
    (二)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三)生效要件:1、行为人合格:指的是行为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3、行为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4、行为形式合法: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


  • 第14题: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
    解析: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其特征是:(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法律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3)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包括内容合法和形式合法。

  • 第15题:

    简述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条件的概念和法律特点。


    答案:
    解析:
    在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所谓条件就是当事人所约定的,具有使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产生或者终止的客观情况。条件的法律特点包括:
    (1)条件应当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即具有未来性;
    (2)条件是当事人在约定时不知道其将来是否发生,即具有或然性;
    (3)条件是当事人依其意志所选择的事实,即具有意定性;
    (4)条件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
    (5)条件是约定用于限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事实,即具有特定的目的性。

  • 第16题: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答案: 1.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有: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达到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必须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3)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

  • 第17题:

    简述合伙的概念与特征。


    正确答案: 概念:两个或以上的合伙人为经营共同事业、共同投资与共享利润而组成的企业。
    特征:
    ①合伙是建立在合伙协议基础上的一类企业;
    ②合伙强调的是“人的组合”,从法理上说,合伙人的死亡、破产、退出等都影响到合伙企业的续存;
    ③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连带责任;
    ④合伙人有权平等的享有合伙的收益并享有参与管理合伙事务的平等权利,但合伙协议另有规定的除外,每个合伙人均有权对代表合伙企业从事合伙的正常业务活动;
    ⑤合伙企业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原则上不能一合伙企业的名义拥有财产,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 第18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


    正确答案: 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
    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消灭)的内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活动。
    3.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 第19题:

    简述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正确答案: 是以身份以及身份所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1)主体资格具有限定性
    A,身份法律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亲属身份
    B,身份行为只有行为能力有无之分,没有限制行为能力之说
    (2)身份行为不得代理
    (3)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4)身份行为具有要式性
    (5)身份行为的评价具有独立的规则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正确答案: 是以身份以及身份所引起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为目的的法律行为。(1)主体资格具有限定性A,身份法律行为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的亲属身份B,身份行为只有行为能力有无之分,没有限制行为能力之说(2)身份行为不得代理(3)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4)身份行为具有要式性(5)身份行为的评价具有独立的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身份权的概念及特征。

    正确答案: 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以特定身份上的利益为客体而享有的维护一定社会关系的权利。特征:(1)不是民事主体固有的权利。(2)不是民事主体必备的权利。(3)具有权利义务的一致性。(4)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地位或资格为前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正确答案: 欠缺合同生效要件,当事人可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生效要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撤销、变更的民事法律行为
    特征:
    (1)意思表示不真实
    (2)是否撤销取决于撤销权人
    (3)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
    (4)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有选择的自由
    (5)一经撤销则自始无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