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已经实现了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目标。()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目前,北京市已经实现了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目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更多“目前,北京市已经实现了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目标。() ”相关问题
  • 第1题: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奔月等等这些说明( )。

    A.我国已经实现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B.我国进入创新国家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C.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D.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正确答案:D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总体目标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以题干只能说明D项。

  • 第2题: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党中央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望,也是北京这座城市新的历史使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具体任务有

    A.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
    B.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
    C.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
    D.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

    答案:A,B,C,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第二步,建设北京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四个中心为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因此北京市市政府的任务就是为党政军中央机关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为国际交往服务、为北京市人民服务。因此,选择ABCD。

  • 第3题:

    5、2004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哪一项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相关办法

    A.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B.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C.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D.城市红线管理办法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 第4题:

    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请示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

    前年,国务院批准了21个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对制止“建设性破坏”、保护城市传统风貌起了重要作用。

    除已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外,还有一些城市古迹十分丰富……按照国发(1986)104号文关于审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则,进行反复酝酿,提出37个城市,建议作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附后)……

    请即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

    附件: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简介

    另外,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拟成立“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联署办事小组”,如无不妥,请批准。 建设部、国家文物局

    1993年6月10日


    正确答案:

     (1)标题错误。
    (2)多头主送错误。
    (3)前年说法不当。
    (4)国发(1986)104不规范。
    (5)请即批转……”语气不当。
    (6)附件应列出序号。
    (7)不得夹带其他请示事项。
    (8)每个作者应占一行。

  • 第5题:

    宜居城市与城市管理

    【导语】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参考范文】
    建设宜居城市 推进城镇化发展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要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即在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指数、幸福指数的指标条件下,达到硬性标准的城市。在城镇化的思想提出后,盲目扩建城市造成了“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宜居城市得以提出,是一种新型城镇化的有力贯彻。因此,我们要大力建设宜居城市,进而推进人的城镇化的有序发展。
    建设宜居城市,关乎百姓的生产生活,是百姓幸福提升的重要保证。居民,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载体,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从60-70年代的物资紧缺,再到现如今的物资充沛,是我们经济建设的有力体现。但是,现在由于社会发展也产生一定的问题: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也严重威胁着居民的正常生活,我们不得不面对在生活富足的条件下,生活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困境。因此,宜居城市的提出就显得必要而及时,转变现有城市发展带来的困窘,就需要用宜居城市来改变。
    建设宜居城市,有助于推进国家对于社会发展的规划,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国家物产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占优,这都是我们过去几年中的发展基础。但是资源的日渐匮乏以及老龄化现象的凸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手中的优势。城镇化发展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弊端,扩大城市居民的比重,增加城市劳动力的数量,保证城市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宜居城市的建成目标,政府要加大力度,保证宜居城市有序进行。首先要做到政府建设的加法,从市政规划做起,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中绿地的比重,实现城市规模化与规范化的统一;另外还要做好城市发展问题的减法,减少由于盲目发展造成的“城市病”,实现绿色、低碳、低污染的城市发展策略,理顺城市发展道路。
    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当中,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了绿水青山我们可以放弃金山银山。宜居城市的建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国的城市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也给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城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加减法”,让每一座城市都成为生态之城、和谐之城、文化之城、宜居之城。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