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适用我国《刑法》关于侮辱罪、诽谤罪的规定。()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触犯侮辱罪
    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
    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
    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侮辱罪、诽谤罪、诬告陷害罪。 A项,在车站这样的公共场合扒光妇女衣服的,成立强制猥亵妇女罪(注意:《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237条进行了修订,扩大了强制猥亵的对象范围,即将“妇女”改为“他人”,同时罪名变更为强制猥亵、侮辱罪);在侵犯女子性羞耻心的同时侵犯女子名誉权,也满足侮辱罪的构成,两罪想象竞合从一重罪论处。故A项错误。 B项,对他人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无实质内涵的谩骂,并没有捏造事实的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的,只成立侮辱罪。故B项正确。 C项,捏造他人强奸事实向公安机关告发,意图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成立《刑法》第243条的诬告陷害罪。但是向媒体公布此种捏造事实的,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满足诽谤罪的构成。故C项错误。 D项,《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成立侮辱罪或者诽谤罪。 第2款规定,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故D项错误。

  • 第2题:

    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触犯侮辱罪
    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
    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
    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
    【考点】侮辱罪、诽谤罪。详解:A选项:由于车站属于公共场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这种行为同时损害了妇女的名誉,成立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侮辱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选项A错误。B选项:诽谤罪与侮辱罪的区别在于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骂妇女为“狐狸精”是一种使用言词对被害人进行诋毁、谩骂,使其当众出丑的言词侮辱行为,并不属于捏造虚假事实的行为,构成侮辱罪,而不构成诽谤罪,因此选项B正确。C选项: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了诬告陷害罪,但其同时向媒体告发,将捏造的事实予以散布,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也触犯了诽谤罪,选项C错误。D选项:侮辱罪、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因此不是绝对的亲告罪,选项D错误。

  • 第3题:

    以下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的描述,正确的是()

    A.侮辱罪采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使用捏造事实并散播的方法诽谤他人

    B.侮辱罪损害他人的名誉,诽谤罪损害他人的声誉

    C.侮辱罪是暴力犯罪,诽谤罪是非暴力犯罪

    D.侮辱罪是公然侮辱他人,需要在公共场合下才能完成,诽谤罪是诽谤他人,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只要捏造无中生有的事实损害被害人的名誉即可


    只要捏造虚假事实就构成诽谤罪

  • 第4题:

    关于侮辱罪与诽谤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为寻求刺激在车站扒光妇女衣服,引起他人围观的,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未触犯侮辱罪
    B:为报复妇女,在大街上边打妇女边骂“狐狸精”,情节严重的,应以侮辱罪论处,不以诽谤罪论处
    C: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向公安局和媒体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触犯诬告陷害罪,未触犯诽谤罪
    D:侮辱罪、诽谤罪属于亲告罪,未经当事人告诉,一律不得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答案:B
    解析:
    【考点】侮辱罪;诽谤罪【详解】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A中,在公共场所通过暴力手段扒光妇女衣服,已经贬低了妇女的人格,破坏了其名誉,已经触犯了侮辱罪。因此,A是错误的。B中在街上殴打妇女系使用暴力方法,辱骂其为“狐狸精”系公然贬低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因此构成侮辱罪,所以B是正确的。C中捏造他人强奸妇女的犯罪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因此构成诽谤罪,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因此,D的说法过于绝对,没有考虑例外情形,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第5题:

    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依照法律有关规定追究民事责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