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项目需要在建设起点投入固定资产450万元,在建设期末发生无形资产投资50万元(在投产后5年内摊销完毕),并垫支流动资金30万元,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为12万元(全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预计项目使用寿命为6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1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项目投产后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4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为5万元,修理费0.8万元,其他费用4.2万元,每年预计营业收入(不含增值税)为290万元(有240万元需要交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有50万元

题目

甲项目需要在建设起点投入固定资产450万元,在建设期末发生无形资产投资50万元(在投产后5年内摊销完毕),并垫支流动资金30万元,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为12万元(全部计入固定资产原值)。预计项目使用寿命为6年,固定资产净残值为1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项目投产后每年预计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为40万元,工资及福利费为5万元,修理费0.8万元,其他费用4.2万元,每年预计营业收入(不含增值税)为290万元(有240万元需要交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10%;有50万元需要交纳营业税,税率为5%),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该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0%。

要求:

(1)判断甲项目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项目,并计算原始投资额;

(2)计算甲项目每年的经营成本;

(3)计算甲项目每年的应交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4)计算甲项目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5)计算甲项目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

(6)计算甲项目投产后备年的息税前利润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

(7)计算甲项目各年所得税后现金净流量;

(8)如果折现率为10%,计算甲项目的净现值;

(9)如果乙项目需要的投资额在建设期起点一次性投入,项目计算期为6年,用插入函数法求出的净现值为118万元,折现率也是10%,计算乙项目的净现值;

(10)用方案重复法确定甲、乙项目哪个更优;

(11)用最短计算期法确定甲、乙项目哪个更优。

已知:

(P/A,10%,5)=3.7908,(P/A,10%,6)=4.3553,(P/A,10%,8)=5.3349

(P/F,10%,2)=0.8264,(P/F,10%,6)=0.5645,(P/F,10%,8)=0.4665

(P/F,10%,12)=0.3186,(P/F,10%,16)=0.2176,(P/F,10%,18)=0.1799


相似考题

4.某工业投资项目的A方案如下:项目原始投资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200万元,其余为无形资产投资(投产后在经营期内平均摊销),全部投资的来源均为自有资金。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1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分2年平均投入,流动资金投资在项目完工时(第2年年末)投入。固定资产的寿命期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有50万元的净残值;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收回。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发生的相关营业收入(不含增值税)和经营成本分别为600万元和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该项目不享受减免所得税的待遇。【要求】(1)计算项目A方案的下列指标:①项目计算期;②固定资产原值;③固定资产年折旧;④无形资产投资额;⑤无形资产年摊销额;⑥经营期每年总成本;⑦经营期每年息税前利润;(2)计算该项目A方案的下列税后净现金流量指标:①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②投产后1~10年每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③项目计算期末回收额;④终结点净现金流量。(3)按14%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计算A方案净现值指标,并据此评价该方案的财务可行性。(4)该项目的B方案原始投资为1200万元,于建没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1年,经营期不变,经营期各年现金流量NCF2-11=300(万元),计算该项目B方案的净现值指标,并据以评价该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该项目涉及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因此属于完整工业投资项目。  
原始投资额=450+50+30=530(万元) 
(2)经营成本=40+5+0.8+4.2=50(万元) 
(3)应交增值税=(240—40)×17%=34(万元) 
应交消费税=240×10%=24(万元) 
应交营业税=50×5%=2.5(万元) 
(4)营业税金及附加=24+2.5+(34+24+2.5)×(7%+3%)=32.55(万元) 
(5)年折旧=(450+12-12)/6=75(万元) 
投产后1~5年无形资产年摊销额=50/5=10(万元) 
投产后第1~5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50+75+10=135(万元) 
投产后第6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50+75=125(万元) 
(6)息税前利润=营业收入-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投产后第1~5年每年的息税前利润=290-135-32.55=122.45(万元) 
投产后第6年的息税前利润=290-125-32.55=132.45(万元) 
(7)NCF0=一450(万元) 
NCFl=O 
NCF2=-(50+30)=-80(万元) 
NCF3~7=122.45×(1-20%)+75+10=182.96(万元) 
NCF8=132.45×(1-20%)+75+12+30=222.96(万元) 
(8)甲项目净现值=182.96×(P/A,10%,5)×(P/F,10%,2)+222.96×(P/F,10%,8)-80×(P/F,10%,2)-450 
=182.96×3.7908×0.8264+222.96×0.4665-80×0.8264-450 
=573.162+104.011-66.112-450  
=161.06(万元) 
(9)乙项目净现值=118×(1+10%)=129.8(万元) 
(10)计算期6和8的最小公倍数为24  
甲项目调整后的净现值=161.06+161.06×(P/F,10%,8)+161.06×(P/F,10%,16)=161.06×[1+(P/F,10%,8)+(P/F,10%,16)]=271.24(万元) 
乙项目调整后的净现值  
=129.8+129.8×(P/F,10%,6)+129.8×(P/F,10%,12)+129.8×(P/F,10%,18) 
=129.8×[1+(P/F,10%,6)+(P/F,10%,12)+(P/F,10%,18)] 
=267.78(万元) 
所以,甲项目更优。  
(11)最短计算期为6年  
甲项目调整后的净现值=161.06/(P/A,10%,8)×(P/A,10%,6)=131.49(万元) 
由于131.49万元大于乙项目的净现值129.8万元;所以,甲项目更优。 
更多“甲项目需要在建设起点投入固定资产450万元,在建设期末发生无形资产投资50万元(在投产后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长江股份有限公司20×9年度计划投资一项目,有关资料如下:(1)该项目需要固定资产原始投资1400万元,无形资产投资2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始投资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2年,营运期5年。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按5年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124万元;假设使用5年后的实际变现价值为100万元。无形资产在建设期期末投入,从投产年份起按4年平均摊销。(2)该项目的固定资产原始投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款,该借款的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8%,分年付息一次还本。(3)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可使公司第一年增加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后每年比上一年增加200万元,付现成本为当年销售收入的40%。项目投产时需要投入营运资金300万元。(4)长江股份有限公司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为10%。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投资项目在经营期末的现金净流量是( )万元。
    A:1197.5
    B:1285.0
    C:1291.0
    D:1323.5

    答案:C
    解析:
    1.该投资项目建成投产时的投资总额=1400+200+300+1400×8%×2=2124(万元)
    2.第二年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额=(1400+1400×8%×2-124)/5+200/4=350(万元);第二年营业现金净流量=1200-1200×40%-(1200-1200×40%-350)×25%=627.5(万元)。
    3.该投资项目在经营期末的现金净流量=(1000+200×4)-(1000+200×4)×40%-[(1000+200×4)-(1000+200×4)×40%-300-24]×25%+100+300=1291(万元)
    4.第一年营业现金净流量=1000×(1-40%)-[1000×(1-40%)-350]×25%=537.5(万元);由第72题可知第二年经营现金净流量=627.5(万元);第三年营业现金净流量=1400×(1-40%)-[1400×(1-40%)-350]×25%=717.5(万元);第四年营业现金净流量=1600×(1-40%)-[1600×(1-40%)-350]×25%=807.5(万元);1824-537.5-627.5=659(万元),故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659/717.5=2.92(年)。

  • 第2题:

    某企业计划投资建设一条生产线,该固定资产原值50万元,建设期2年,投资在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预计投资后每年可获净利润20万元,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年折旧率为10%,期末无残值。则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年。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年折旧=50×10%=5(万元),年营业现金净流量=20+5=25(万元),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50/25=2(年),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2=4(年)。

  • 第3题:

    某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原始投资400万元,获利指数为1.35,该项目净现值为()万元。

    A.540

    B.140

    C.100

    D.200


    140

  • 第4题:

    某工业投资项目的A方案如下:
    项目原始投资1 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200万元,其余为无形资产投资(投产后在经营期内平均摊销),全部投资的来源均为自有资金。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1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分2年平均投入,流动资金投资在项目完工时(第2年年末)投入。
    固定资产的寿命期为10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有50万元的净残值;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收回。
    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发生的相关营业收入(不含增值税)和经营成本分别为600万元和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该项目不享受减免所得税的待遇。
    要求:
    (1)计算项目A方案的下列指标:
    ①项目计算期。
    ②固定资产原值。
    ③固定资产年折旧。
    ④无形资产投资额。
    ⑤无形资产年摊销额。
    ⑥经营期每年总成本。
    ⑦经营期每年息税前利润。
    (2)计算该项目A方案的下列税后净现金流量指标:
    ①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②投产后1-10年每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③项目计算期末回收额。
    ④终结点净现金流量。
    (3)按14%的行业基准折现率,计算A方案净现值指标,并据此评价该方案的财务可行性。(4)该项目的8方案原始投资为1 200万元,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1年,经营期不变,经营期各年现金流量NCF2~11=300万元,计算该项目B方案的净现值指标,并据以评价该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1)计算项目A方案的相关指标: ①项目计算期=2+10=12(年)
    ②固定资产原值=750(万元)
    ③固定资产年折旧=(750—50)/10=70(万元)
    ④无形资产投资额=1 000—750—200=50(万元)⑤无形资产年摊销额=50/10=5(万元)
    ⑥经营期每年总成本=200+70+5=275(万元)
    ⑦经营期每年息税前利 =600—275=325(万元)
    (2)计算该项目A方案的下列税后净现金流量指标:
    ①建设期各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NCF0=-(750+50)/2=-400(万元)
    NCF1=-400(万元)
    NCF2200(万元)
    ②投产后1~10年每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325×(1—25%)+70+5=318.75(万元)
    ③项目计算期期末回收额=200+50=250(万元)
    ④终结点净现金流量=318.75+250=568.75(万元)
    (3)A方案的净现值=318.75×(P/A,14%,10)×(P/F,14%,2)+250×(P/F,14%,12)=200×(P/F,14%,2)-400×(P/F,14%,1)-400
    =318.75×5.2161×0.7695+250×0.2076—200×O.7695—400×0.8772-400=1 279.395+51.9-153.9-350.88-400=426.52(万元)
    A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该方案是可行的。
    (4)B方案的净现值=300×(P/A,14%,IO)×(P/F,14%,1)-1 200=300×5.2161×0.8772-1 200=172.67(万元)
    B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该方案是可行的。

  • 第5题:

    某项目建设期购入固定资产价值100万元,取得无形资产20万元,资金均为借入,建设期1年,借款年利率为10%,建设期末发生开办费15万元,则原始投资总计()万元。


    ×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可提取的折旧额: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余额×年折旧率特点:折旧率不变,净值逐年减少;开始时折旧额较多,以后年度逐年减少;最后两年净值扣除预计残值后平均计算。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及2015年平均为: (2)采用年数总和法,每年可提取的折旧额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残值)×年折旧率特点:净值不变,折旧率逐年递减;开始时折旧额较多,以后年度逐年减少。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