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更多“4、《小城之春》是中国电影史上现代电影的杰出先驱。()”相关问题
  • 第1题:

    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划分情况是()。

    • A、中国电影被划分为精英电影和主旋律电影
    • B、中国电影被划分为商业电影和非商业电影
    • C、中国电影被划分为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
    • D、中国电影被划分为主旋律电影和非主旋律电影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中国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是()。


    正确答案:1932;《狂流》

  • 第3题:

    影片()是战后中国电影冷峻现实主义的典范。

    • A、《乌鸦与麻雀》
    • B、《万家灯火》
    • C、《三毛流浪记》
    • D、《小城之春》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简述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各家对“谢晋电影模式”的批评观点。


    正确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电影模式”的提出及其引起的广泛争议,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场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中,既有肯定性评价,也有否定性评价。
    (1)1986年文学批评家朱大可发表《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率先提出“谢晋电影模式”这一概念,对谢晋电影模式口诛笔伐,提出重新评估和扬弃谢晋电影模式:
    ①所谓谢晋电影模式指:谢晋电影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这些密码服从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②谢晋模式文化密码指“情感扩张主义”和“俗文化的既定模式”。“情感扩张主义”即通过影片中人物命运故事,用“道德激情”感化、激励观众,使观众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俗文化的既定模式”即通过“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向观众提供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道德神话。
    ③谢晋的“道德神话”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文化殖民主义下,训练养成的“标准的好莱坞式的审美眼光和习惯”。
    ④谢晋一味迎合的趣味,与现代意识无关,传统文化心态构成谢晋模式的种族基础。谢晋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爱国主义背后是“某种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
    ⑤以文化的观点考察谢晋电影模式,可以发现“它现在是中国文化变革进程中的一个严重的不谐和音、一次从‘五四’精神的轰轰烈烈的大步后撤。”
    (2)邵牧君在《为谢晋电影一辩》中,对谢晋电影模式的“催泪技巧”及其与好莱坞的“亲缘关系”给子正面肯定,认为把谢晋电影斥为与现代意识相悖的做法是“危言耸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条件决定的“现代意识”,超越现实的“泛现代意识”是不存在的。
    (3)钟惦裴的《谢晋电影十思》将“谢晋电影模式”争议导向更加深入的探讨。他告诫批评者需用历史眼光考察对象是否对社会进步有益,同时,他对谢晋电影的突破和突破中的局限性进行了认真思考,并表示,“谢晋作为谢晋固然值得珍视;而促使谢晋臻于完善,所言或有不当也同样值得珍视”。朱大可文章的“闪光处”,除了作为理论的“概括”和“勇气”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电影作为“文化现象”,表现了对整个社会和文艺的“责任感”,因此,“不应以锋芒毕露和某些不当,忽视它的合理内核”。钟惦裴既希望从电影历史及电影本体出发,评判创作主体及其电影创作;同时又希望突破电影的视界,从思想和文化更人的空间里看待谢晋及其电影现象一一对创作主体艺术个性的评价和张扬,必须在电影本体批评与电影文化阐释之间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其既具有电影本体批评所蕴含的电影特性,又具有电影文化阐释的深刻度和开放性。

  • 第5题:

    下列中国电影中,不是现代主义电影的是()。

    • A、《月蚀》
    • B、《小武》
    • C、《苏州河》
    • D、《周渔的火车》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为什么说1959年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正确答案:1959年被公认为是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这个创作高峰的出现,首先是经过十年的发展,电影工作者在思想、业务、创作各方面都趋于成熟,而且同时又与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1959年是建国十周年,尽管此前经历了反右斗争和“拔白旗”的挫折,但在政府的号召下,电影工作者又一次将电影创作推向高潮,推出了一大批好的电影作品,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这些影片无论从政治上、艺术上、技术上,都达到了50年代的最高水平。它们的出现,使得一时间银幕上佳作纷呈,好评如潮。1959年也被称作是新中国电影史上“难忘的1959年”。

  • 第7题:

    被海外影评家誉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影片的是费穆导演的()。

    • A、《八千里路云和月》
    • B、《一江春水向东流》
    • C、《神女》
    • D、《小城之春》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小城之春》


    正确答案:这是费穆导演的以“文华”的名义发行的一部影片。由于影片在艺术上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使之成为这一时期不同于“影戏”风格的非主流电影创作的一个突出代表。《小城之春》描写的只是一个小家庭中的一段情感波澜,通过一个平淡且并不曲折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后一些知识分子和市民观众的苦闷心情。这部影片一方面是费穆一生艺术创作探索的高峰,另一方面也代表着近代中国电影在人物心理刻画和民族风格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影片中的情节结构、场景、人物设置等都被最大程度地加以简约化的处理了,从而得以腾出更大精力来细腻地揭示影片的思想内涵。《小城之春》的影象风格在近代中国电影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它以其舒缓的节奏,富于变化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因此使这部影片显得特别耐人寻味。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散文诗电影”?()
    A

    《小城之春》

    B

    《城南旧事》

    C

    《金陵十三钗》

    D

    《边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三个重要时期

    正确答案: 1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的局面下,中国民族掀起了抗日就忙的爱国热潮。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1949—1966)。从见过初期的蓬勃发展,到1956年前后掀起高潮,再到1959年达到高峰,直到文革前未能形成的创新时期,中国电影经历了“四起四落”的曲折发展过程。
    3“新时期”中国电影(1976—1989)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由费穆担任导演的电影有()、()、()。
    A

    《小城之春》

    B

    《生死恨》

    C

    《狼山喋血记》


    正确答案: B,A
    解析: 费穆,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其作品镜头凝炼,构图优美,节奏缓慢,清丽淡雅,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代表作有《生死恨》《小城之春》《狼山喋血记》等。

  • 第12题:

    单选题
    影片()是战后中国电影冷峻现实主义的典范。
    A

    《乌鸦与麻雀》

    B

    《万家灯火》

    C

    《三毛流浪记》

    D

    《小城之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文学剧本是洪深所作的《()》。


    正确答案:申屠氏

  • 第14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1932

  • 第15题: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的电影是下面哪一部电影()

    • A、《渔光曲》
    • B、《小城之春》
    • C、《神女》
    • D、《歌女红牡丹》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散文诗电影”?()

    • A、《小城之春》
    • B、《城南旧事》
    • C、《金陵十三钗》
    • D、《边城》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在中国电影史上,1933年被称为“中国电影年”。为什么?


    正确答案:新兴电影运动在1933年迅速崛起,并改变了中国电影的面貌。制片业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影片公司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制片方针,从单纯追求商业利润转变为服从现实需要,注重维护民族利益、关心国家命运,表达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933年,《三个摩登女性》、《狂流》等一大批表现新的思想、描写新的内容的影片陆续上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1933年也因此被称作“中国电影年”。

  • 第18题:

    从《小城之春》谈费穆电影的独特性。


    正确答案:费穆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电影导演。他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艺术手法和对电影写实的艺术特性,都有精深的理解与把握,并在创作中努力探索两者的完美结合。他的导演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上。他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特别擅长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调动电影从各种艺术因素为塑造人物服务。因此费穆执导的影片“另成一派,与众不同”。
    镜头凝炼,构图优美,节奏缓慢,清丽淡雅。他拍摄过《城市之夜》、《狼山喋血记》等10部故事片,其代表作为《小城之春》。这部描写一个家庭情感波澜的影片,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电影化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种具有普遍的人的感情、道德意识和民族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这种表现又寄寓于一种淡雅、优美、精致的电影形式之中,使人性真实与艺术美感达到了和谐统一。这部影片在80年代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 第19题:

    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是?


    正确答案:延安电影团

  • 第20题:

    试论蔡楚生的电影成就及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蔡楚生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导演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
    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
    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第21题:

    单选题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的电影是下面哪一部电影()
    A

    《渔光曲》

    B

    《小城之春》

    C

    《神女》

    D

    《歌女红牡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年前后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 193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电影是哪部?

    正确答案: 《定军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在革命根据地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组成部分是?()

    正确答案: 延安电影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