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评估项目背景如下,评估对象是一套旧住宅,该住宅位于一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砖混结构、无电梯、总层数为6 层的住宅楼的4 层。为评估该住宅的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其中,甲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6 层住宅楼的5 层,成交价格为2900元/m2;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 层住宅楼的4 层,成交价格为3100元/m2 ;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 层住宅楼的5 层,成交价格为2700元/m2。并假设通过对估价对象所在地同类5 层、6 层住宅楼中的住宅成交价格进行大量调查及统计分析,得到以一层为基准

题目
某评估项目背景如下,评估对象是一套旧住宅,该住宅位于一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砖混结构、无电梯、总层数为6 层的住宅楼的4 层。为评估该住宅的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其中,甲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6 层住宅楼的5 层,成交价格为2900元/m2;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 层住宅楼的4 层,成交价格为3100元/m2 ;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 层住宅楼的5 层,成交价格为2700元/m2。并假设通过对估价对象所在地同类5 层、6 层住宅楼中的住宅成交价格进行大量调查及统计分析,得到以一层为基准的不同楼层住宅市场价格差异系数见表1,并得到6 层住宅楼的一层住宅市场价格为5 层住宅楼的一层住宅市场价格的98%。
表1 5 层、6 层普通住宅楼不同楼层的市场价格差异系数



<1> 、请计算三个可比实例的比准价值。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V甲=2900×110%/100%=3190.00(元/m2);
V乙=3100×110%/105%×98%/100%=3182.67(元/m2);
V丙=2700×110%/95%×98%/100%=3063.79(元/m2)。
更多“某评估项目背景如下,评估对象是一套旧住宅,该住宅位于一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砖混结构、无电梯、总层数为6 层的住宅楼的4 层。为评估该住宅的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其中,甲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6 层住宅楼的5 层,成交价格为2900元/m2;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 层住宅楼的4 层,成交价格为3100元/m2 ;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 层住宅楼的5 层,成交价格为2700元/”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1日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
    A:与被估价住宅的面积相同
    B:与被估价住宅的年龄相同
    C:成交日期应接近价值时点
    D: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除CD选项所列应符合的条件外,还包括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被估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本题考查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处理。本题中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而被估房地产为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所以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被估房地产为8层,而可比实例为11层,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2%)*(1-5%)=4655(元/m2)。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0.01)3=4852.95(元/m2)。

  • 第2题: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的修正和调整,应包括(  )。查看材料

    A.交易情况修正
    B.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C.交易日期调整
    D.房地产状况调整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处理。本题中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而被估房地产为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所以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被估房地产为8层,而可比实例为11层,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 第3题: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

    A、与被估价住宅的面积相同
    B、与被估价住宅的年龄相同
    C、成交日期应接近估价时点
    D、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答案:C,D
    解析:
    可比实例的选取应符合以下要求:(1)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被估价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2)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3)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尽量接近价值时点;(4)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 第4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米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的修正和调整,应包括()。
    A:交易情况修正
    B: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C:交易日期调整
    D:房地产状况调整

    答案:A,C,D
    解析: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成交日期应接近估价时点,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估价对象价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市场状况调整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8月:5000*(1-2%)=4900(元/米2),9月:4900*(1-5%)=4655(元/米2)。
    10层:5000/(1+1%)=4950.49(元/米2),9层:4950.49/(1+1%)=4901.48(元/米2),8层:4901.487(1+1%)=4852.95(元/米2)。

  • 第5题: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经过楼层调整后的价格为(  )元/㎡。查看材料

    A.4851.50
    B.4852.95
    C.5100.50
    D.5151.5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0.01)3=4852.95(元/㎡)。

  • 第6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1日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经过楼层调整后的价格为()元/m2
    A:4851.50
    B:4852.95
    C:5100.50
    D:5151.51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除CD选项所列应符合的条件外,还包括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被估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本题考查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处理。本题中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而被估房地产为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所以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被估房地产为8层,而可比实例为11层,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2%)*(1-5%)=4655(元/m2)。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0.01)3=4852.95(元/m2)。

  • 第7题:

    某小区中有一幢沿街商业楼,一、二层为商业用房,三~六层为住宅,现需评估其中第四层某套住宅价格,拟选取该小区中另一幢6层住宅楼第四层的某套住宅为可比实例,该楼为同期建造但不临街。对该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进行对比,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时,判断错误的有(  )。

    A.因位于同一小区,区位因素相同,不需进行区位状况调整
    B.因同期建造,质量一致,不需进行实物状况调整
    C.因房地产权利性质相同,不需进行权益状况调整
    D.因楼层相同,不需进行楼层因素调整
    E.因临街状况不同,应进行噪声污染因素调整

    答案:A,B,C,D
    解析:
    房地产状况调整可分解为区位状况调整、实物状况调整和权益状况调整。在这三种调整中,还应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因素的调整。虽然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位于同一小区,区位因素也会有差异,如临街状况、周围环境及景观、交通条件等;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虽然同期建造,质量一致,实物状况也可能会有差异,如是否带电梯、一梯三户还是一梯两户、楼梯宽窄、层高、是否南北通透等;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虽然权利性质相同,权益状况也可能有差异,如土地使用权剩余年限、共有情况、用益物权设立情况、担保物权设立情况等;虽然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楼层相同,因为是否设电梯或估价对象是底商住宅,商业部分层高较高,整体楼层系数可能与纯住宅楼的楼层系数不同等原因,也可能需要进行楼层因素调整。

  • 第8题:

    评估某底层商铺价格时,估价师选取的可比实例甲和乙均为底层商铺,丙为二层商铺(其成交价格经调整后为底层商铺价格),求取最终价格时,对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比较价格依次选取的权重,最合适的是( )。

    A.0.4.0.4.0.2
    B.0.3.0.4.0.3
    C.0.4.0.2.0.4
    D.0.4.0.3.0.3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最终的比较价值。丙为二层商铺,和估价对象底层商铺差异较大,所以应该取较小的权数。甲乙都是底层商铺,可以取较大的权数,而且题干给的信息,无法区别甲乙的优劣,因而二者取一样的权重。

  • 第9题:

    估价对象为总楼层6层的住宅楼中第四层的一套住宅,可比实例为总楼层5层的住宅楼中顶层的一套住宅,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700元/m2,所有交易税费均由买方负担,估价对象所在区域同类5层和6层住宅楼以第一层为基准的不同楼层住宅价格差异系数见表1;6层住宅楼中第一层住宅价格为5层住宅楼中第一层住宅价格的98%,买方和卖方应缴纳的交易税费分别为成交价格的3%和6%,除上述因素外,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的其他情况均相同,由可比实例成交价格求取的比准价值为(  )元/m2。
    表1 5层、6层住宅楼不同楼层的价格差异系数

    A.6280
    B.6408
    C.688l
    D.702l

    答案:C
    解析: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①先将可比实例的楼层调整至估价对象楼层状况下价格:

    ②再将可比实例不正常交易税费负担调整为正常交易税费负担状况下价格:

  • 第10题:

    评估某宗房地产的市场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甲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8000元/m2,比正常价格低2%;乙可比实例的卖方实收价格为7800元/m2,交易税费全由买方负担,当地房地产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应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交易价格的3%和6%;丙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8300元/m2,其装修标准比估价对象的装修标准高200元/m2。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三个可比实例比较价值的权重依次为0.4、0.2、0.4,该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  )元/m2。

    A.8157.60
    B.8158.91
    C.8163.57
    D.8164.88

    答案:D
    解析:
    在百分比修正中,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应以正常价格为基准来确定。假设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其正常价格高或低的百分率为±S%(当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比其正常价格高时,为+S%;低时,为-S%),则有:可比实例正常价格×(1±S%)=可比实例成交价格,因此有

    根据题意,甲可比实例比较价值=8000×100/(100-2)=8163.27(元/m2),乙可比实例比较价值=7800/(1-6%)=8297.87(元/m2),丙可比实例比较价值=8300-200=8100(元/m2),估价对象比较价值=8163.27×0.4+8297.87×0.2+8100×0.4=8164.88(元/m2)。

  • 第11题: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经过楼层调整后的价格为()元/m2。

    • A、4851.50
    • B、4852.95
    • C、5100.50
    • D、5151.51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多选题
    某小区中有一幢沿街商业楼,一、二层为商业用房,三一六层为住宅,现需评估其中第四层某套住宅价格,拟选取该小区中另一幢6层住宅楼第四层的菜套住宅为可比实例,该楼为同期建造但不临街。对该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进行对比,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时,判断错误的有( )。(2013年试题)
    A

    因位于同一小区,区位因素相同,不需进行区位状况调整

    B

    因同期建造,质量一致,不需进行实物状况调整

    C

    因房地产权利性质相同,不需进行权益状况调整

    D

    因楼层相同,不需进行楼层因素调整

    E

    因临街状况不同,应进行噪声污染因素调整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平方米,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经过交易日期调整后的价格为()元/平方米。
    A:4655.00
    B:4750.00
    C:4900.00
    D:5000.00

    答案:A
    解析: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估价对象的类似房地产;②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③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尽量接近估价时点;④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与被估房地产不同,故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可比实例楼层与被估房地产不同,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的价格=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的价格*成交日期的下一时期的价格指数*估价时点时的价格指数,故调整后价格=5000*(1-2%)*(1-5%)=4655(元/平方米)。
    调整后价格=5000/(1+1%)/(1+1%)/(1+1%)≈4852.95(元/平方米)。

  • 第14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米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
    A:与被估价住宅的面积相同
    B:与被估价住宅的年龄相同
    C:成交日期应接近估价时点
    D: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答案:C,D
    解析: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成交日期应接近估价时点,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估价对象价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市场状况调整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8月:5000*(1-2%)=4900(元/米2),9月:4900*(1-5%)=4655(元/米2)。
    10层:5000/(1+1%)=4950.49(元/米2),9层:4950.49/(1+1%)=4901.48(元/米2),8层:4901.487(1+1%)=4852.95(元/米2)。

  • 第15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1日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的修正和调整,应包括()。
    A:交易情况修正
    B: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C:交易日期调整
    D:房地产状况调整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除CD选项所列应符合的条件外,还包括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被估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本题考查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处理。本题中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而被估房地产为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所以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被估房地产为8层,而可比实例为11层,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2%)*(1-5%)=4655(元/m2)。
    本题考查比准价格的计算。5000/(1+0.01)3=4852.95(元/m2)。

  • 第16题:

    共用题干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平方米,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
    A:与被估价住宅的面积相同
    B:与被估价住宅的年龄相同
    C:成交日期应接近估价时点
    D: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答案:C,D
    解析: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估价对象的类似房地产;②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③可比实例的成交日期应尽量接近估价时点;④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应为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与被估房地产不同,故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可比实例楼层与被估房地产不同,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可比实例在估价时点的价格=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的价格*成交日期的下一时期的价格指数*估价时点时的价格指数,故调整后价格=5000*(1-2%)*(1-5%)=4655(元/平方米)。
    调整后价格=5000/(1+1%)/(1+1%)/(1+1%)≈4852.95(元/平方米)。

  • 第17题: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选取的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有(  )。查看材料

    A.与被估价住宅的面积相同
    B.与被估价住宅的年龄相同
    C.成交日期应接近价值时点
    D.成交价格应尽量为正常价格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选取可比实例应符合的条件。除CD选项所列应符合的条件外,还包括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被估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可比实例的交易类型应与估价目的吻合。

  • 第18题:

    某评估项目背景如下,评估对象是一套旧住宅,该住宅位于一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砖混结构、无电梯、总层数为6层的住宅楼的4层。为评估该住宅的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其中,甲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6层住宅楼的5层,成交价格为2900元/m2;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层住宅楼的4层,成交价格为3100元/m2;丙可比实例位于一幢同类5层住宅楼的5层,成交价格为2700元/m2。并假设通过对估价对象所在地同类5层、6层住宅楼中的住宅成交价格进行大量调查及统计分析,得到以一层为基准的不同楼层住宅市场价格差异系数见下表,并得到6层住宅楼的一层住宅市场价格为5层住宅楼的一层住宅市场价格的98%。
    5层、6层普通住宅楼不同楼层的市场价格差异系数表

    <1>、请计算三个可比实例的比准价值。


    答案:
    解析:
    V甲=2900×110%/100%=3190.00(元/m2);
    V乙=3100×110%/105%×98%/100%=3182.67(元/m2);
    V丙=2700×110%/95%×98%/100%=3063.79(元/m2)。

  • 第19题:

    【2012年真题】估价对象为总楼层6层的住宅楼中第四层的一套住宅,可比实例为总楼层5层的住宅楼中顶层的一套住宅,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700元/㎡,所有交易税费均由买方负担,估价对象所在区域同类5层和6层住宅楼以第一层为基准的不同楼层住宅价格差异系数见下表;6层住宅楼中第一层住宅价格为5层住宅楼中第一层住宅价格的98%,买方和卖方应缴纳的交易税费分别为成交价格的3%和6%,除上述因素外,估价对象与可比实例的其他情况均相同,由可比实例成交价格求取的比准价值为()元/㎡。
    5层、6层住宅楼不同楼层的价格差异系数
    一层 二层 三层 四层 五层 六层
    5层 100% 105% 110% 105% 95% -
    6层 100% 105% 110% 110% 100% 90%

    A.6280
    B.6408
    C.6881
    D.7021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房地产状况调整的方法。先将可比实例的楼层调整至估价对象楼层状况下价格:5700/95%×98%×110%=6468(元/㎡),再将可比实例不正常交易税费负担调整为正常交易税费负担状况下价格:6468/(1-6%)=6881(元/㎡)。

  • 第20题:

    为评估某商品住宅楼的价格,在该住宅楼附近地区调查选取了A、B、C三宗类似住宅楼的交易实例作为可比实例,有关资料如下所示:
    (1)可比实例交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上表交易情况中,正(负)值表示可比实例成交价格高(低)于其正常市场价格的幅度。 (2)该类住宅2007年1月至8月的价格指数分别为85.5,86.7,112,115,116,117,116, 117(均以上个月为100)。 (3)房地产状况的比较判断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利用上述资料测算该商品住宅楼:2007年8月3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


    答案:
    解析:

    此题意在考察市场法中交易情况修正、交易日期调整、房地产状况调整的方法,属于掌握的范畴。在进行计算时只要按部就班、依次进行计算就行,难度不大。掌握此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公式必须熟悉,计算时间指数要细心,系数中的比值切忌颠倒,平时多加强练习。计算过程:
    该商品住宅楼2007年8月31日的正常市场价格测算如下。
    (1)测算公式:
    比准价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交易日期调整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2)求取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3)求取交易日期调整系数。



    (4)求取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⑤求取比准价格(单价)VA、VB、VC:
    VA=5000×1.02×2.118×0.939=10 142.89(元/m2)
    VB=5200×1×1.588×0.971元/m2=8018.13(元/m2)
    VB=4900×0.99×1.17×1.042元/m2=5914.05(元/m2)
    ⑥将上述三个比准价格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市场法的测算结果,则
    估价对象价格(单价)=(10142.89+8018.13+5914.05)/3=8025.02元/m2

  • 第21题:

    评估某底层商铺的价格时,估价师选取可比实例甲和乙均为底层商铺,丙为二层商铺(其成交价格经调整后为底层商铺价格),在求取最终价格时,对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比准价格依次选取的权重,最合适的是(  )。

    A.0.4、0.4、0.2
    B.0.3、0.4、0.3
    C.0.4、0.2、0.4
    D.0.4、0.3、0.3

    答案:A
    解析:
    根据房地产估价的替代原则,相似的房地产具有相似的价值。甲、乙实例与估价对象最相似(均为底层商铺),故应取较高的权重。A项,甲、乙的权重均高于丙的权重,符合替代原则的要求;BCD三项,丙的权重均不是最小,不符合房地产估价替代原则的要求。

  • 第22题:

    某住宅组团占地20 000 m2,共建住宅楼10幢,总建筑面积为62 832 m2。其中8层住宅楼2幢、10层住宅楼2幢、12层住宅楼4幢、16层住宅楼2幢。该组团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为5 712 m2,则该组团住宅楼的平均层数是(  )层。

    A:11.0
    B:11.5
    C:11.6
    D:12.0

    答案:A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采用市场法评估某套位于8层的旧住宅于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选取了同楼某套位于11层的相似的旧住宅作为可比实例。该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5000元/m2,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同类住宅2010年8月至9月的市场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2%和5%。住宅所处楼层每高一层,价格高1%。 对该可比实例成交价格进行的修正和调整,应包括()。
    A

    交易情况修正

    B

    建立价格可比基础

    C

    交易日期调整

    D

    房地产状况调整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可比实例成交价格的处理。本题中可比实例成交日期为2010年8月1日,而被估房地产为2010年10月1日的市场价值,所以要进行交易日期的调整;被估房地产为8层,而可比实例为11层,所以要进行房地产状况调整。

  • 第24题:

    单选题
    评估某宗房地产的市场价值,选取了甲、乙、丙三个可比实例:甲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8000元/m2,比正常价格低2%;乙可比实例的卖方实收价格为7800元/m2,交易税费全由买方负担,当地房地产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应缴纳的税费分别为正常交易价格的3%和6%;丙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为8300元/m2,其装修标准比估价对象的装修标准高200元/m2。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三个可比实例比较价值的权重依次为0 4、0.2、0.4,该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为( )元/m2。(2013年试题)
    A

    8157. 60

    B

    8158. 91

    C

    8163. 57

    D

    8164. 88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