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原核生物启动子保守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问题
  • 第1题:

    原核和真核生物共有的转录调控序列是()。

    • A、poly(A)信号
    • B、启动子
    • C、操纵子
    • D、终止子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真核生物启动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分别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真核生物启动子包含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两部分。核心启动子元件即TATA box,其功能是使转录精确的起始。上游启动子元件包括CAAT box和GC box,其功能是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

  • 第3题:

    原核生物启动子所组成的保守序列和终止子特异序列是什么?如何分析大肠杆菌启动子保守序列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中绝大部分的启动子都存在位于-10bp处的TATAAT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这两个区是相当保守的序列,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s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在-35区和-10区之间的距离17±1bp。保持启动子这二段的序列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很重要的,否则会改变它所控制的基因的表达水平。UP 元件,位于启动子上游-57 和-47 富含A/T 。(5’-AAAATTATTTT-3’).
    不依赖于rho因子的终止子:终止位点上游一般都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卡式结构。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段由6-8个A组成的序列,所以转录产物的3`端为寡聚U,这种结构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转录的终止。依赖于rho因子的终止子:依赖rho因子的转录终止区DNA序列缺乏共性。Rho因子是一个相对分子量为2.0×105的六聚体蛋白,是一种NTP酶,通过催化NTP的水解促使新生RNA链从三元转录复合物中解离出来,从而终止转录。RNA合成起始以后,rho因子即吸附在新生的RNA链上,靠ATP水解产生的能量,沿5`→3`方向朝RNA聚合酶移动,到达RNA的3`-OH端后取代了暂停在终止位点上的RNA聚合酶,使之从模板DNA上释放mRNA ,完成转录过程。
    大肠杆菌启动子保守序列的重要性:
    a、-10bp处的TATAAT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b、两个保守序列之间的距离是16-19bp,小于15bp或者大于20bp都会降低启动子的活性,改变启动子所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
    d、如果突变使启动子与保守序列的吻合度降低,则启动子变弱。如果突变使启动子与保守序列吻合度上升,则启动子变强。
    e、通过突变改变启动子的保守序列,可以形成不同的启动子。不同的启动子,不同的启动子和不同的RNA聚合酶结合,达到调控转录的目的。

  • 第4题: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

    • A、真核生物有内质网,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 B、真核生物有核被膜,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 C、真核生物有高尔基复合体,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 D、真核生物有细胞骨架,而原核生物无此结构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位,即()、()、()。


    正确答案:起始部位;结合部位;识别部位

  • 第6题: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真核生物的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10区有一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TATAAT,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或被称作-10序列。在-35区还有一个共有序列TTGACA,被称作识别区域,或-35序列。在不同基因的启动子中,这两个共有序列的位置和序列略有区别。对上述共有序列进行化学修饰和定位诱变证明,-35序列与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特异性识别有关,-10区富含A-T对,有利于DNA局部解链,-10区与-35区之间的距离,明显影响转录的效率。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起始RNA聚合酶I、II、III的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 第7题: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由RNA聚合酶I、II、III进行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由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 第8题:

    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鞭毛的结构和运动方式。


    正确答案: 细菌鞭毛结构主要包括三部分:基体、鞭毛钩、鞭毛丝。
    每根鞭毛都是由鞭毛蛋白构成,通过鞭毛钩与基体相连。基体是19
    由一组环围绕着一条中心杆或轴组成。革兰氏阴性菌有一对嵌入细胞膜的环,另一对环与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和脂多糖层相连。原核生物鞭毛运动方式:旋转式
    真核生物鞭毛结构为“9+2”型。它是由膜包围的两根中心微管和九对周围微管组成。每根微管几乎与原核生物整个鞭毛的大小相同。真核生物鞭毛运动方式:挥鞭式

  • 第9题:

    概括典型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什么是保守序列。


    正确答案: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和转录起始的特殊序列。典型的原核生物启动子大约40个核苷酸,并由两个重要的序列:-10区,pribnowbox,TATA,和-35区TTGACA,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保守序列指所有启动子的该部位都有这一序列或十分相似的结构。

  • 第10题:

    填空题
    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位,即()、()、()。

    正确答案: 起始部位,结合部位,识别部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在δ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的。不同类型的δ亚基识别不同类型的启动子。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由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结构特点和功能。

    正确答案: R.NA聚合酶单链DNA模板以及四种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不需要引物,聚合生成RNA。原核生物中的RNA聚合酶: 全酶由五个亚基构成,即α2ββ’σ。σ亚基与转录起始点的识别有关,而在转录合成开始后被释放,余下的部分(α2ββ’)被称为核心酶,与RNA链的聚合有关。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功能主要有:
    ①以全酶形式从DNA分子中识别转录的起始部位。
    ②促使与酶结合的DNA双链分子打开约17个碱基对。
    ③催化与模板碱基互补的NTP逐一按与模版DNA链碱基配对规律5'至3'方向延伸成多聚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完成一条RNA的转录。
    ④识别转录终止信号。
    ⑤参与转录水平的调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转录激活蛋白的作用是()。

    • A、识别和结合启动子
    • B、激活结构基因的转录
    • C、原核和真核生物均有
    • D、与RNA聚合酶结合起始转录
    • E、属于负调控的转录因子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述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启动区长约40bp,-10序列是几乎所有的启动子都含有的一个6bp的序列,该六聚体通常位于转录起点上游10bp处,共有-10序列是TATAAT,通常称为Pribnow框,是RNA聚合酶的紧密结合位点。-35序列是另一个在大多数启动子中都可以找到的6bp序列,该六聚体一般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5bp处,共有-35序列TTGACA,是RNA聚合酶对启动子的识别有关序列,对转录起始频率影响很大。

  • 第15题: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启动子的主要差别?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TTGACA---TATAAT------起始位点。
    真核生物:增强子---GC---CAAT----TATAA—5mGpp—起始位点。

  • 第16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在δ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的。不同类型的δ亚基识别不同类型的启动子。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由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 第17题:

    简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结构特点和功能。


    正确答案:R.NA聚合酶单链DNA模板以及四种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不需要引物,聚合生成RNA。原核生物中的RNA聚合酶: 全酶由五个亚基构成,即α2ββ’σ。σ亚基与转录起始点的识别有关,而在转录合成开始后被释放,余下的部分(α2ββ’)被称为核心酶,与RNA链的聚合有关。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功能主要有:
    ①以全酶形式从DNA分子中识别转录的起始部位。
    ②促使与酶结合的DNA双链分子打开约17个碱基对。
    ③催化与模板碱基互补的NTP逐一按与模版DNA链碱基配对规律5'至3'方向延伸成多聚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完成一条RNA的转录。
    ④识别转录终止信号。
    ⑤参与转录水平的调控。

  • 第18题:

    真核生物中组装RNApolⅡ起始复合物需要的蛋白质数比原核生物中转录起始复合物所需的蛋白质数多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真核生物中细胞专一性的调节要求转录受到严格调控,多基因的蛋白质复合物有利于这一需求的满足
    • B、真核生物中的DNA结合蛋白质比原核生物多
    • C、真核生物中的基因数比原核生物多
    • D、真核生物启动子含有TATA框,原核生物启动子含有-35序列和-10序列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是如何找到启动子的?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之相比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在σ亚基引导下识别并结合到启动子上。单独的核心酶也能与DNA结合,σ因子的存在对核心酶的构象有较大影响,极大降低了RNA聚合酶与DNA一般序列的结合常数和停留时间。RNA聚合酶可通过扩散与DNA任意部位结合,这种结合是松散的,并且是可逆的。全酶不断变化与DNA结合部位,直到遇上启动子序列,随即有疏松结合转变为牢固结合,并且DNA双链被局部解开。真核生物基因组远大于原核生物,它们的RNA聚合酶也更为复杂。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主要有三类:RNA聚合酶I 转录45SrRNA前体,经转录后加工产生5.8SrRNA,18SrRNA和28SrRNA。RNA聚合酶II转录所有的mRNA前体和大多数SnRNA。RNA聚合酶III转录所tRNA,5SrRNA等小分子转录物。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转录过程大体于细菌相似,所不同的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自身不能识别和结合到启动子上,而需要在启动子上有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装配成活性转录复合物才能起始转录。

  • 第20题:

    对真核启动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启动子有三类
    • B、真核生物启动子都位于转录序列的上游
    • C、真核生物启动子没有固定的结构
    • D、真核生物启动子不能被RNApol直接识别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真核生物的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10区有一共有序列(consensussequence)TATAAT,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或被称作-10序列。在-35区还有一个共有序列TTGACA,被称作识别区域,或-35序列。在不同基因的启动子中,这两个共有序列的位置和序列略有区别。对上述共有序列进行化学修饰和定位诱变证明,-35序列与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特异性识别有关,-10区富含A-T对,有利于DNA局部解链,-10区与-35区之间的距离,明显影响转录的效率。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起始RNA聚合酶I、II、III的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真核生物中组装RNApolⅡ起始复合物需要的蛋白质数比原核生物中转录起始复合物所需的蛋白质数多得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真核生物中细胞专一性的调节要求转录受到严格调控,多基因的蛋白质复合物有利于这一需求的满足

    B

    真核生物中的DNA结合蛋白质比原核生物多

    C

    真核生物中的基因数比原核生物多

    D

    真核生物启动子含有TATA框,原核生物启动子含有-35序列和-10序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原核和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原核生物:启动子在两段由5个核苷酸组成的共同序列,即位于—10bp处的TATA区(也叫pribnow区),和—35bp处的TTGACA区,他们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位点,能与σ因子相互识别而具有很高的亲和力真核生物:启动子在—30~~—25bp处的Hogness区,类似pribnow区,在—70~~—80bp区有CAAT区(与—35区序列相对应),在—110~~—80的GC区(GCCACACCC或GGGCGGG序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