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1)清末教育立法的沿革。
(2)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沿革。
(3)解放以来的教育立法。
更多“简述我国建国后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建国后,我国对小学教育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pz_填空}。


    答案:多种类型办学形式|
    解析:

  • 第2题:

    简述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
    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
    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
    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
    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 第3题:

    简述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54年开始到1958年,这阶段叫做农业合作化阶段的土地规划。
    2)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1966年,人民公社阶段的土地规划。
    3)第三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前(1966~1978年),是土地规划工作基本停滞时期。
    4)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1978~现在)。

  • 第4题:

    简述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一)探索阶段:特点: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
    1989年,我国最早从事生态农业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目前,中国的IFOAM成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个。
    1990年,根据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茶叶贸易公司的申请,加拿大的国际有机认证检查员JoeSmillie先生受荷兰有机认证机构SKAL的委托,在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室科研人员的配合下,对位于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个茶园和2个茶叶加工厂实施了有机认证检查。此后,浙江省临安县的裴后茶园和临安茶厂获得了荷兰SKAL的有机颁证。这是在中国大陆开展的第一次有中国专业人员参加的有机认证检查活动,也是中国大陆的农场和加工厂第一次获得有机认证。
    (二)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
    1992年,中国农业部批准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CGFDC.”。负责开展中国国内的绿色食品认证和开发管理工作,1995年起,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食品的分级理论,即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等同于有机食品),CGFDC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认证机构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并参照IFOAM以及欧美日等有机食品标准和法规,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准则》,并开展AA级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
    1994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农村生态研究室改组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2003年改称为“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1999年3月,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在原OFDC茶叶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专门从事有机茶园、有机茶叶加工以及有机茶专用肥的检查和认证。
    (三)规范快速发展阶段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最初由设在国家环保总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认可委员会”负责。根据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将有机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转交国家认监委。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认监委认可的专职或兼职有机认证机构总共有8家。国家认监委于2003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有机食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国开展有机认证业务的还有几家外国有机认证机构。最早的是1995年进入中国的美国有机认证机构“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该机构与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
    OCIA中国分会。此后,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CIA-JAPAN都相继在北京、长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办事处,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

  • 第5题:

    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正确答案: 《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 第6题:

    简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4)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 第7题: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教育法正在颁布实施当中;
    (2)法制观念正在形成;
    (3)教育司法制度有了加强和落实
    (4)教育法制监督力度逐步增强;
    (5)教育法制宣传与教育法学研究取得一定发展。

  • 第8题:

    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正确答案: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介绍日本教育学阶段。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
    第三,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阶段。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 第9题:

    多选题
    我国从建国以来共制定了那三项基本国策()
    A

    计划生育

    B

    改革开放

    C

    法制建设

    D

    节能减排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建国后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 (1)清末教育立法的沿革。
    (2)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沿革。
    (3)解放以来的教育立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反思建国以来的教育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规律性的认识。

    正确答案: (1)必须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3)必须改革开放,借鉴外国教育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教育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
    (4)必须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5)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4)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改造期
    从1949年到1956年为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这个时期国内学者大量翻译和学习苏联心理学,试图树立心理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确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这一时期为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繁荣期
    从1956年到1966年是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迅速向纵深发展,研究范围涉及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智育心理、学科心理、学生个别差异、教学法改革等课题,1963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各师范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
    (3)破坏期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是心理学遭受厄运的最艰难的时期。
    (4)新生期
    1976年以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得了新生,教育心理学的科研课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学习归因,心理健康、特殊儿童教育心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 第14题:

    建国后我国白银市场的发展历程()。

    • A、统销统购
    • B、加强生产
    • C、全面市场化
    • D、对外开放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反思建国以来的教育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规律性的认识。


    正确答案:(1)必须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3)必须改革开放,借鉴外国教育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教育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
    (4)必须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5)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 第16题:

    我国从建国以来共制定了那三项基本国策()

    • A、计划生育
    • B、改革开放
    • C、法制建设
    • D、节能减排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简述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正确答案: 1.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
    2.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有种特色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3.1994年国务院又颁发了《纲要》的实施意见。
    这些文件均为我国整个教育工作的纲领,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 第18题:

    简述美国广告教育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广告业进入了所谓“科学发展时期”。有独特的理论来武装广告从业人员。最终促使广告人员提高社会地位的是从业人员培养体系的根本性改变。20世纪初,从业人员的培养主要是以学徒形式在广告公司内部进行。广告教育专业化,最终建立自己的培养体系。在大学出现了广告专业课程,一般设于大众传播系或学院。

  • 第19题:

    简述美拉德反应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1)开始和引发阶段
    A. 氨基和羰基缩合;缩合成羰胺化合物,然后脱去一分子水生成schiff碱,schiff碱可生成醛糖基胺或酮糖基胺,
    B. Amadori分子排叠:糖基胺分别经过分子重排生成氨基酮糖或氨基醛糖
    (2)中间阶段
    C. 糖脱水:氨基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HMF)
    D. 糖裂解:还原酮的生成
    E. 氨基酸降解:斯特克勒尔(Strecker)降解反应
    (3)后期阶段
    F. 醇、醛缩合:醇醛缩合是两分子醛的自相缩合作用,并进一步生成不饱和醛的过程。
    G. 生成黑色素的聚合反应。

  • 第20题: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 第21题:

    问答题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教育法正在颁布实施当中;
    (2)法制观念正在形成;
    (3)教育司法制度有了加强和落实
    (4)教育法制监督力度逐步增强;
    (5)教育法制宣传与教育法学研究取得一定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历程。

    正确答案: 1.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
    2.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有种特色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3.1994年国务院又颁发了《纲要》的实施意见。
    这些文件均为我国整个教育工作的纲领,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建国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从1954年开始到1958年,这阶段叫做农业合作化阶段的土地规划。
    2)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1966年,人民公社阶段的土地规划。
    3)第三阶段: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前(1966~1978年),是土地规划工作基本停滞时期。
    4)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1978~现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