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的是()A歌德有时居然是个庸人B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C歌德是“人的诗人”,是“完美的人性”的体现D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题目
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的是()

A歌德有时居然是个庸人

B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

C歌德是“人的诗人”,是“完美的人性”的体现

D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更多“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谈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


    正确答案: 恩格斯的文艺批评一直坚持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这个观点体现他对歌德及其创作的评价上。他在一篇题为《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的评论中写道:“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格律恩把歌德思想中伟大的天才的人文精神加以抹杀,进行歪曲;故意将歌德身上所谓的人的东西加以吹捧和颂扬。格律恩宣扬和散布的人学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所说的人是经过包装的被抽象化的人,这种人表面上看来是脱离历史、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他正是把歌德说成是抽象的人的代表者和这种抽象的人的利益和愿望的代言人。
    实际上,歌德作为德国当时启蒙主义,即狂飙运动的旗手通过文学创作宣扬的人的个性解放,批判锋芒直指已经腐朽了的封建社会制度。可见,他的创作和作品所表现的人和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是富有时代感的德国现实的人的生态和心态,而决不是什么抽象的带有神秘性质的云雾中的人的精神幻想的飘荡和翱翔。
    恩格斯“并不像白尔尼和门采尔那样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我们是嫌他有时居然是个庸人;我们并不是责备他没用热心争取德国的自由,而是嫌他由于对当代一切伟大的历史浪潮所产生的庸人的恐惧心理而牺牲了自己有时从心底出现的较正确的美感。”他是把歌德作为艺术家而不是作为政治家或政党领袖来对待的。他对歌德的批判,不是从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观点着眼的。在恩格斯看来,评价一个艺术家的功过,衡量它创作的成败,应当以他的作品为依据,考察他的作品究竟有多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对歌德的评论是从歌德对待德国社会的态度着手的。他分析了歌德世界观和思想的两面性:既有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兴市民阶级的先进思想,又存在着阻碍历史进步的德国小市民的鄙俗气和封建贵族的庸人气。
    其实,歌德只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他不是一个革命家,用革命者的标准去衡量一个醉心于文学创作和潜心挖掘人生意义,自然奥妙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作家和思想家是不合适的,更不能由此得出“庸俗”之类的结论。另外,也不能说,一个作家,一个思想家对王公及其代表的制度只能采取批判的态度,如若不然,那就是“渺小”。
    恩格斯作为一个革命家,从革命的立场出发,为了革命的目的,有权对歌德做出他认为合理的评价。因此我们也应该更为客观地对歌德做出评价。

  • 第2题:

    马克思曾经指导过谁写诗()

    • A、恩格斯
    • B、泰戈尔
    • C、歌德
    • D、海涅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怎样理解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但丁及其创作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既有中世纪旧时代的烙印,又有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意识。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代。但丁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新旧交替时代的现实生活。青年时期的但丁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在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中站在进步势力一边。他主张城邦自主,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认为城邦之间的纷争危害意大利的进步,意大利应走和平统一的道路;但是他将统一国家的希望寄托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早期的诗集《新生》既表现了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纯真爱情的思想倾向,又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在政论著作《帝制论》中,他主张建立政教分离的统一国家,反对教皇干涉世俗政治;但又美化王权,寄希望于神圣罗马帝国。他的代表作《神曲》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旧思想的尖锐矛盾。这些都说明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诗人。

  • 第4题: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说的。

    • A、恩格斯
    • B、雨果
    • C、歌德
    • D、罗丹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恩格斯称某位诗人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是()。

    • A、但丁
    • B、歌德
    • C、莎士比亚
    • D、普希金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对()的评价。

    • A、列夫·托尔斯泰
    • B、巴尔扎克
    • C、劳拉·拉法格
    • D、普列汉诺夫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

    正确答案: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评价准确地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但丁及其创作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既有中世纪旧时代的烙印,又有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意识。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时代。但丁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新旧交替时代的现实生活。青年时期的但丁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活动,在佛罗伦萨的党派斗争中站在进步势力一边。他主张城邦自主,反对教皇干涉城邦内政,认为城邦之间的纷争危害意大利的进步,意大利应走和平统一的道路;但是他将统一国家的希望寄托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早期的诗集《新生》既表现了摆脱禁欲主义,追求纯真爱情的思想倾向,又具有宗教神秘色彩。在政论著作《帝制论》中,他主张建立政教分离的统一国家,反对教皇干涉世俗政治;但又美化王权,寄希望于神圣罗马帝国。他的代表作《神曲》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旧思想的尖锐矛盾。这些都说明但丁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诗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谁提出“法国革命是一部历史,我要做它的书记”?()
    A

    恩格斯

    B

    巴尔扎克

    C

    歌德

    D

    雨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句话的作者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歌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正确答案: 格律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正确答案: 恩格斯对于歌德的批评是从历史观点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的,属于一种辩证理性的批评,以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态度,揭示一个矛盾的歌德、多思想向度的歌德。结合歌德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分析。这种批评,不是“过度的诠释”,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而是实事求是的“对话”活动。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对歌德进行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评价。提出“德国庸人”的话语。这种批评,体现了全方位的批评原则:意识形态的审美批评,富有历史感和审美意识的批评,具有宏观的批评眼光。
    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种种非难和歪曲,例如非审美说、政治批评说、党派批评说、庸俗社会学说、道德批评说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的是()
    A

    歌德有时居然是个庸人

    B

    连歌德也无力战胜德国的鄙俗气

    C

    歌德是“人的诗人”,是“完美的人性”的体现

    D

    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


    正确答案: 恩格斯对于歌德的批评是从历史观点和美学相统一的方法来进行的,属于一种辩证理性的批评,以冷静客观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态度,揭示一个矛盾的歌德、多思想向度的歌德。结合歌德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评价、分析。这种批评,不是“过度的诠释”,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而是实事求是的“对话”活动。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意识,对歌德进行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的评价。提出“德国庸人”的话语。这种批评,体现了全方位的批评原则:意识形态的审美批评,富有历史感和审美意识的批评,具有宏观的批评眼光。
    从这里可以看到,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种种非难和歪曲,例如非审美说、政治批评说、党派批评说、庸俗社会学说、道德批评说等等,都是毫无意义的。

  • 第14题:

    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

    • A、莎士比亚
    • B、歌德
    • C、但丁
    • D、薄伽丘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谁提出“法国革命是一部历史,我要做它的书记”?()

    • A、恩格斯
    • B、巴尔扎克
    • C、歌德
    • D、雨果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一个西方人的东方诗集》是()模仿波斯诗歌所作。

    • A、席勒
    • B、歌德
    • C、高尔基
    • D、恩格斯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由于歌德创作思想上的深刻矛盾,因此恩格斯说他:“有时(),有时();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


    正确答案:非常伟大;极为渺小;天才;庸人

  • 第18题: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句话的作者是()

    • A、马克思
    • B、恩格斯
    • C、列宁
    • D、歌德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说的。
    A

    恩格斯

    B

    雨果

    C

    歌德

    D

    罗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马克思曾经指导过谁写诗()
    A

    恩格斯

    B

    泰戈尔

    C

    歌德

    D

    海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德国享有“诗人和哲人的国度”之称。下列世界名人中,(    )是德国人。
    A

    歌德

    B

    海涅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E

    拜伦


    正确答案: A,C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一个西方人的东方诗集》是()模仿波斯诗歌所作。
    A

    席勒

    B

    歌德

    C

    高尔基

    D

    恩格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谈谈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

    正确答案: 恩格斯的文艺批评一直坚持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这个观点体现他对歌德及其创作的评价上。他在一篇题为《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的评论中写道:“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我们并不是用道德的、政治的、或‘人’的尺度来衡量他。”格律恩把歌德思想中伟大的天才的人文精神加以抹杀,进行歪曲;故意将歌德身上所谓的人的东西加以吹捧和颂扬。格律恩宣扬和散布的人学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所说的人是经过包装的被抽象化的人,这种人表面上看来是脱离历史、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他正是把歌德说成是抽象的人的代表者和这种抽象的人的利益和愿望的代言人。
    实际上,歌德作为德国当时启蒙主义,即狂飙运动的旗手通过文学创作宣扬的人的个性解放,批判锋芒直指已经腐朽了的封建社会制度。可见,他的创作和作品所表现的人和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是富有时代感的德国现实的人的生态和心态,而决不是什么抽象的带有神秘性质的云雾中的人的精神幻想的飘荡和翱翔。
    恩格斯“并不像白尔尼和门采尔那样责备歌德不是自由主义者,我们是嫌他有时居然是个庸人;我们并不是责备他没用热心争取德国的自由,而是嫌他由于对当代一切伟大的历史浪潮所产生的庸人的恐惧心理而牺牲了自己有时从心底出现的较正确的美感。”他是把歌德作为艺术家而不是作为政治家或政党领袖来对待的。他对歌德的批判,不是从政治斗争、党派斗争的观点着眼的。在恩格斯看来,评价一个艺术家的功过,衡量它创作的成败,应当以他的作品为依据,考察他的作品究竟有多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对歌德的评论是从歌德对待德国社会的态度着手的。他分析了歌德世界观和思想的两面性:既有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兴市民阶级的先进思想,又存在着阻碍历史进步的德国小市民的鄙俗气和封建贵族的庸人气。
    其实,歌德只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他不是一个革命家,用革命者的标准去衡量一个醉心于文学创作和潜心挖掘人生意义,自然奥妙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的作家和思想家是不合适的,更不能由此得出“庸俗”之类的结论。另外,也不能说,一个作家,一个思想家对王公及其代表的制度只能采取批判的态度,如若不然,那就是“渺小”。
    恩格斯作为一个革命家,从革命的立场出发,为了革命的目的,有权对歌德做出他认为合理的评价。因此我们也应该更为客观地对歌德做出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