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新中国电影史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及其对此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武训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在这场持续将近半年、声势浩大的批判运动中,发表的各种批判文章数以百计。批判的内容,除了指责《武训传》犯了“歪曲人民革命历史”的“严重政治错误”,是“反现实主义”的作品外,还给武训本人戴上了“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三顶帽子。
    影片的编导孙瑜、主演赵丹等主创人员遭受不公正的批评。孙瑜被迫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检讨文章。赵丹被停止工作多年,这场批判运动,还波及到私营厂出品的其他许多影片,其中被重点批判的有《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等。

  • 第2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格局有如下基本含义:
    第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 第3题:

    试述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要点:
    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必然趋势
    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欲建立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是行不通的,世界永远没有的“霸权”,大英帝国的衰落就是历史的见证;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转录格局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力;欧盟的建立,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已让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
    2)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美日关系的新发展,美中关系的改善,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欧盟一体化进程对美国对欧洲控制的削弱,日本对亚洲关系的寻求,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出关系复杂化,集团松散化,外交多边化,合作区域化的新特征。
    3)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
    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4题: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新中国是在战争结束后整个资本帝国主义已大为削弱、社会主义国家威信大为提高、民族民主进步力量大为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以及美苏之间存在冷战这样的世界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被压迫民族的新生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端,它给予后来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以极大的影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大,政治上有反帝革命传统,新中国诞生本身又大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非等地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缩小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战后初期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民主进步力量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反动力量之间的对比,出现了大大有利于前者的变化。尤其是,战后美国一方面叫嚣对苏战争,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反动派在中国打内战,支持老殖民帝国作垂死挣扎、进行殖民战争,以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战争叫嚣和行为在战后初期显得十分狂妄;因而,新中国站的诞生也是给了帝国主义战争力量以有力的打击。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站在被压迫民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中国的诞生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阶段。

  • 第6题:

    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庙制等一系列制度。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她是儒家文化赖以产生的土壤,是忠孝一源观念的制度基础,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张本。

  • 第7题:

    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引起我国南方普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东部地区三叠纪以前以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从此结束;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边缘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西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印支运动以后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WTO的原则、基本内容及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正确答案: W.TO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包括以下原则。
    第一,非歧视原则。
    第二,关税减让原则。
    第三,任何缔约国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第四,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
    第五,透明度的原则。
    第六,解决争端的机制。
    围绕上述六项原则,WTO的主要进展有:
    ①作为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WTO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
    ②WTO进一步明确、规范了GATT的上述原则和原来不十分清楚的贸易、法律概念及条文;
    ③扩展了多边贸易体制协调的领域,并在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方面制定了过渡原则,将原GATT的原则、管理权限扩大到了上述领域;
    ④强化了争端解决机制及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并使之法律化;
    ⑤较好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规定或强化了差别优惠、免责条款、例外规定等;
    ⑥成员资格比过去更具代表性,吸收了国际组织以成员或观察员身份介入WTO的活动。从发展趋势看,WTO在制定游戏规则、贯彻游戏规则、调节争端、协调多边贸易政策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追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上述国际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计划,美国在“遏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在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圜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新中国是在战争结束后整个资本帝国主义已大为削弱、社会主义国家威信大为提高、民族民主进步力量大为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以及美苏之间存在冷战这样的世界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被压迫民族的新生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端,它给予后来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以极大的影响。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广大,政治上有反帝革命传统,新中国诞生本身又大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非等地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缩小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战后初期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民主进步力量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反动力量之间的对比,出现了大大有利于前者的变化。尤其是,战后美国一方面叫嚣对苏战争,一方面支持蒋介石反动派在中国打内战,支持老殖民帝国作垂死挣扎、进行殖民战争,以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战争叫嚣和行为在战后初期显得十分狂妄;因而,新中国站的诞生也是给了帝国主义战争力量以有力的打击。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站在被压迫民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新中国的诞生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当代金融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金融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出现如下若干特点:
    (1)金融活动以境外市场为依据,受到的管制极少,甚至于几乎没有什么管制;
    (2)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影响面宽;
    (3)银行从事的国际性经营活动,于国内经营活动密切交织在一起。因此,金融业国际化在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内金融业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消极影响表现在:
    (1)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表现为:国际融资便利条件容易导致信用规模膨胀,乃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国际化和各种金融创新技术的出现,使资产转换的充分便利。但如果金融市场遇到重大震荡时,这种转换可能受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暴露资产的流动性危机;许多大银行统一经营国内外业务,国际业务经营失 利常会冲击整个银行的稳定。
    (2)给实施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带来困难,如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大量资本流动冲击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目标难以把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于1979年月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中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和认真坦率的谈判,在美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也采取灵活作法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在对台关系上,美政府在建交公报中承诺“美国人民与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却在建交初期以“不抛弃老朋友为由,制订违反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突击出售大量武器,这给中美两随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执留下了隐患。总的来说,中美建交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过程(1949—1972年)。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双方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长达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大使级会谈取得的唯一成果是双方签署了平民回国的协议,但中美都通过该正式渠道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如美方强调不希望孤立中国,准备派高级使节访华等,中方则强调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等。1970年—1971年,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及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等渠道,加强了与美方的沟通。1971年7月9日,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后来的《上海公报》定了基调。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于2月28日签署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历史的结束,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并为后来双过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同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还有利地推动了我与西国家的关系。其次,是双边关系徘徊的过程(1972年—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官方关系的突出发展成果是1973年达成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的协议。然而,自福特74年8月上台后,由于美利用中国搞均势外交,美国内政局的纷争及台湾问题等情况,中美关系处于徘徊境地。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务卿万斯时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此时,双方都更加明确了对方的立场。最后,是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阶段(1978—1979年)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这表明美接受了我提出的建交三原则。7月初,双方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半年的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第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第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职979年4月1日之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第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26日晚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中国与美国建交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有:1,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美苏的战略对峙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变。美苏双方在对国际重大问题上不能再一意孤行,彼此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为自身的利益服务;2,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美建交本身就说明了美对中国地位的重视。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了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格局也由两超级大国主宰世界命运,逐步向多极世界发展;3,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历来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大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际间爱好和平的力量,这对于全球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于1979年月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中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和认真坦率的谈判,在美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也采取灵活作法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在对台关系上,美政府在建交公报中承诺“美国人民与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却在建交初期以“不抛弃老朋友为由,制订违反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突击出售大量武器,这给中美两随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执留下了隐患。总的来说,中美建交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过程(1949—1972年)。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双方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长达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大使级会谈取得的唯一成果是双方签署了平民回国的协议,但中美都通过该正式渠道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如美方强调不希望孤立中国,准备派高级使节访华等,中方则强调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等。1970年—1971年,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及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等渠道,加强了与美方的沟通。1971年7月9日,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后来的《上海公报》定了基调。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于2月28日签署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历史的结束,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并为后来双过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同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还有利地推动了我与西国家的关系。其次,是双边关系徘徊的过程(1972年—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官方关系的突出发展成果是1973年达成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的协议。然而,自福特74年8月上台后,由于美利用中国搞均势外交,美国内政局的纷争及台湾问题等情况,中美关系处于徘徊境地。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务卿万斯时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此时,双方都更加明确了对方的立场。最后,是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阶段(1978—1979年)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这表明美接受了我提出的建交三原则。7月初,双方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半年的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第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第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职979年4月1日之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第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26日晚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中国与美国建交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有:1,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美苏的战略对峙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变。美苏双方在对国际重大问题上不能再一意孤行,彼此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为自身的利益服务;2,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美建交本身就说明了美对中国地位的重视。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了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格局也由两超级大国主宰世界命运,逐步向多极世界发展;3,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历来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大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际间爱好和平的力量,这对于全球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第14题:

    试述当代金融国际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金融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出现如下若干特点:
    (1)金融活动以境外市场为依据,受到的管制极少,甚至于几乎没有什么管制;
    (2)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影响面宽;
    (3)银行从事的国际性经营活动,于国内经营活动密切交织在一起。因此,金融业国际化在推动国际资本流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国内金融业必然产生重大影响。
    消极影响表现在:
    (1)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潜在威胁。表现为:国际融资便利条件容易导致信用规模膨胀,乃至出现债务危机;金融市场国际化和各种金融创新技术的出现,使资产转换的充分便利。但如果金融市场遇到重大震荡时,这种转换可能受阻,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暴露资产的流动性危机;许多大银行统一经营国内外业务,国际业务经营失 利常会冲击整个银行的稳定。
    (2)给实施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带来困难,如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大量资本流动冲击货币供应、利率和汇率,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目标难以把握。

  • 第15题:

    下列关于国际战略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是一个“一超多强”的样式
    • B、国际战略格局对世界军事形势没有什么影响
    • C、一般认为,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将会是多极格局
    • D、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很不稳定

    正确答案:A,C

  • 第16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世界性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从17-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到19世纪中叶,统一的世界市场得以形成,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力量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构成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使得美国和苏联成为国际政治中的超级大国。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这两大力量的基本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 第17题:

    试述中国现行经济生态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我国行政系统的影响。


    正确答案: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经济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也使得我国行政系统所面临的经济生态呈现出转型时期的种种特征。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近二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总体上说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这种经济结构是造成当前我国行政体制现代性与传统性并存这一“异质性”;特征的根本经济原因。
    其二,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这无疑极大地限制了行政系统所能动用的财力资源总量,限制着我国行政组织的活动范围和能力,造成行政能力不足,使国家行政组织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其三,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但与此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地域、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农业、能源、交通运输、文教卫生部门发展不足。这些都构成了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瓶颈因素”;。这一状况既造成了行政组织的区域性特征,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市场分割等不良行政行为的恶性膨胀;同时也增加了行政系统满足其要为国民经济的稳定、高速、协调发展提供推动力这一社会环境总体要求的难度。
    其四,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
    (2)国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打破了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单一型结构,逐步形成了目前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现行社会经济结构。新型结构为我国行政系统摆脱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集权行政模式创造了经济基础上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关系行政化、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化等问题的存在和难以解决,国有经济仍然缺乏活力,总体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形下,要想维持现行社会经济结构,要想维持缺乏竞争力的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除了用行政干预等非市场竞争性垄断手段加以维持外,别无它法。这样一来,现行行政体制就难以进行有效改革,也就无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新型行政体制。不过,党的十五大以来,政企分开这一我国政治、经济尤其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性课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必然对我国行政系统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市场体制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受限市场模式。所谓“受限市场模式”;,是雷格斯在分析过渡型社会特征时提出的一种独特市场体制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价格的不可决”;(Price Indeterminacy),即在经济结构已经建构化、但却非完全*市场化的社会中,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限制外,还要受到买卖双方的社会地位、名望、亲疏关系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这种受限市场仍然在我国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价格双轨制,即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有少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所谓基本物质、基本能源及产品仍实行国家定价。其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当然,这种受限市场模式日益受到我国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不满与反对,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全球化市场体系中的一员之后,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成为我国国内经济环境的基本要素。

  • 第18题:

    试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国法律起源于“刑”和“礼”。
    (1)发端于部落战争中的“刑”。①黄帝时代的部落战争带有了政治目的。战争的目的是掠夺与征服:掠夺是为了本部落的经济利益;征服是为了本部落对其他部落具有支配权力。②战争中的号令与对被征服者的镇压是“刑”产生的温床。
    (2)具有法律性质的“礼”发轫于祭祀与习俗。
    ①礼本是部落祭祀活动的仪式程序。人民确信只有举止如礼,神明才能接受贡品,否则是对神明的亵渎,违礼者必遭神明的惩罚。这种以神权为后盾的礼,无疑具有法的性质。
    ②礼与风俗习惯的关系。部落的风俗习惯是部落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礼则是通过祭祀而逐步确立的,它比风俗习惯更具有权威,而且更规范,它是维护部落首领权威的工具。从礼的内容看,风俗习惯是礼的直接渊源。
    影响:中国法律的形成时,特色已然形成。源于战争的刑,格外重视法的威慑力,手段也极为残酷;源于祭祀的礼,则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手段也较为温和。融残忍与温情为一体也正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色。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度、分封制、庙制等一系列制度。宗法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她是儒家文化赖以产生的土壤,是忠孝一源观念的制度基础,是历代封建政治、文化制度的张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中国古代主要的商业制度及其对其时商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专卖制度】
    指某些重要的工商业部门禁止私人经营,而由政府垄断。主要有盐、铁、酒、茶等专卖政策。
    早期阶段可能抑制奴隶主势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政权。
    其最终结果是造成生产萎缩,人民的需求不但不能扩大,反而日趋下降,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应不断减少。
    【均输平准法】
    (1)均输法规定郡国应缴贡物,按照正常市价,折为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这些产品是商人们一向贩运出境的物品,郡国只要就地交给均输官就行了。均输官像过去的商人那样将这些商品运往需要该种物品的其他地方去销售。这样一来就把贡品商品化了,政府不必再加一文钱就可以从土特产的辗转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而民营商业的贩运贸易却部分的被官府取代了。
    随着均输法的全国推行,活跃了地区间的各种物资的交流;大大扩充了财政收入;私人批发商的贩运贸易则受到很大的限制。
    (2)平准法由官府来吞吐物资,平抑物价。使物价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格局有如下基本含义:
    第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引起我国南方普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东部地区三叠纪以前以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从此结束;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边缘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西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印支运动以后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贸易壁垒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1)关税壁垒。关税是指进出口商经过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海关对进出口商品征收飞关税。关税壁垒是一国提高关税以限制对外商品进口的措施。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政府实行的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非关税壁垒的类型繁多,包括:外汇管制、歧视性政府采购策略、自动出口配额制、进口配额制、最低现价和禁止进口、内容和手续繁杂的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复杂的健康与卫生检疫、条件苛刻的技术标准、繁琐的海关程序和海关估价制度等。在全球贸易中。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和关税约束,各国使用关税作为贸易壁垒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的空间越来越受限制。因此,非关税壁垒成为对外贸易政策日益重要的成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