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预防新生儿感染的要点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预防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2)加强对胎儿特别是高危儿宫内检测;
    (3)产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宫内窘迫;
    (4)胎儿头部娩出后,不应急于娩肩,而是立即挤压面部,并用吸管或吸球及时清理其鼻、口部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 第2题:

    新生儿期的保健要点不包括( )

    • A、保暖 
    • B、喂养 
    • C、护理 
    • D、足量饮水 
    • E、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为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置管后的护理要点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⑵保持尿液引流装臵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⑶应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⑷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消毒。
    ⑸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⑺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第4题:

    新生儿期保健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暖;
    (2)喂养:鼓励母乳喂养;
    (3)护理(包括衣服、脐带护理、皮肤护理、睡眠体重等);
    (4)预防感染: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
    (5)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 第5题: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 第6题:

    幼儿腹泻的护理与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饮食注意少量多餐,但不必禁食。
    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腹泻减轻后,再慢慢恢复平时的饮食。
    (2)重视补充液体。
    婴幼儿腹泻时不但易脱水,同时还损失电解质,故应重视补充,最合适的液体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可按包装上的说明加入适量白开水即可,分次饮用。
    (3)注意清洁卫生。
    注意食品、食具的卫生和消毒,保证食品的新鲜,不吃腐败变质、放置过久的食品和不洁净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干净。托幼机构中若发现腹泻病儿,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腹泻流行。
    (4)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实际上腹泻大多为病毒所致,或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好”细菌,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 第7题:

    新生儿护理要点()。

    • A、注意保暖,防止过热
    • B、选择合适的衣物
    • C、清洁护理
    • D、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填空题
    新生儿初脱离母体,适应外界的能力较差.故此期小儿的保健要点是(),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 注意保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预防压疮的观察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预防压疮的观察要点
    ①对不同的卧位应重点观察骨突出和受压部位;
    ②皮肤营养状况:弹性、颜色、温度、感觉;
    ③受压皮肤状况:潮湿、压红,压红消退时间、水疱、破溃、感染;
    ④活动能力: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意识状态;
    ⑤全身状态:高热、消瘦或肥胖、昏迷或躁动、疼痛、年老体弱、大小便失禁,水肿等高危因素;
    ⑥压疮判断: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溃疡期(I度浅度溃疡期、II度坏死溃疡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新生儿期的保健要点不包括()
    A

    保暖

    B

    喂养

    C

    护理

    D

    足量饮水

    E

    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新生儿期保健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暖;
    (2)喂养:鼓励母乳喂养;
    (3)护理(包括衣服、脐带护理、皮肤护理、睡眠体重等);
    (4)预防感染: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
    (5)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胎头吸引术术后新生儿护理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密切观察新生儿头皮产瘤位置、大小及有无头皮血肿、颅内出血、头皮损伤的发生,以便及时处理;
    (2)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反应、肌张力等,并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
    (3)新生儿静卧24小时,避免搬动,3天内禁止洗头;
    (4)给予维生素K110mg肌内注射,防止出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 第14题:

    以下不属于新生儿期护理要点的是()。

    • A、保暖
    • B、合理喂养
    • C、供氧
    • D、预防感染
    • E、测量体重

    正确答案:E

  • 第15题:

    新生儿初脱离母体,适应外界的能力较差.故此期小儿的保健要点是(),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注意保暖

  • 第16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 第17题: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与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及时观察发现婴幼儿有精神不好,食欲差,经常乏力,面色、口唇、甲床皮肤黏膜苍白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确诊后要积极配合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铁制剂。
    (2)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品。
    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并要根据婴幼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膳食中注意补充一些含铁丰富的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物,如猪肝、鸡蛋、海带等;调整膳食计划,膳食中多增加维生素C、瘦肉。
    (3)多吃促进铁吸收的物质;
    在多吃含铁丰富食品的同时,还应多吃一些酸性食物,如山楂片、维生素C等,这样可促进铁的吸收。
    (4)合理补充铁强化食品。
    对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应早防、早治,对早产儿及双胎 2个月开始给予铁剂,正常体重儿4个月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千克,每周1~2次),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
    (5)多运动。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增加铁的吸收。

  • 第18题:

    预防压疮的观察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预防压疮的观察要点
    ①对不同的卧位应重点观察骨突出和受压部位;
    ②皮肤营养状况:弹性、颜色、温度、感觉;
    ③受压皮肤状况:潮湿、压红,压红消退时间、水疱、破溃、感染;
    ④活动能力: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意识状态;
    ⑤全身状态:高热、消瘦或肥胖、昏迷或躁动、疼痛、年老体弱、大小便失禁,水肿等高危因素;
    ⑥压疮判断:淤血红润期、炎症浸润期、溃疡期(I度浅度溃疡期、II度坏死溃疡期)。

  • 第19题:

    问答题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预防新生儿感染的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保持新生儿居室的空气新鲜,不要让房间密不透风,以免空气污浊,但也要避免让风直接吹到孩子,避免打扫时尘土飞扬。家里人患感冒、咳嗽了,要戴口罩,以预防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
    (2)母亲在喂奶前要洗手、洗乳头,用完的奶瓶要洗净、放入冷水中煮沸,再用像皮奶嘴煮沸5分钟,消毒后放在带盖子的锅中备用。
    (3)包扎脐带的纱布要保持清洁,湿了要及时更换,预防细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而引起脐带感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新生儿护理要点()。
    A

    注意保暖,防止过热

    B

    选择合适的衣物

    C

    清洁护理

    D

    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幼儿腹泻的护理与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饮食注意少量多餐,但不必禁食。
    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腹泻减轻后,再慢慢恢复平时的饮食。
    (2)重视补充液体。
    婴幼儿腹泻时不但易脱水,同时还损失电解质,故应重视补充,最合适的液体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可按包装上的说明加入适量白开水即可,分次饮用。
    (3)注意清洁卫生。
    注意食品、食具的卫生和消毒,保证食品的新鲜,不吃腐败变质、放置过久的食品和不洁净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干净。托幼机构中若发现腹泻病儿,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腹泻流行。
    (4)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实际上腹泻大多为病毒所致,或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好”细菌,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