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毛诗序》大相径庭。
更多“《毛诗序》论述了怎样的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诗经》在西周时期的演变为例,中国诗歌的基本逻辑是()。

    • A、从景物描写到抒情言志
    • B、从抒情言志到景物描写
    • C、从典礼歌唱到个人抒情
    • D、从个人抒情到典礼歌唱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毛诗大序》对诗歌抒情的认识与规范以及在后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正确答案:《毛诗大序》比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并且提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发乎情‛是正确的,这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但是这种抒情必须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突出强调文艺必须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这样必然影响到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而使之成为经学附庸。《毛诗大序》明显地反映出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了。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要求十分委婉地提出统治者允许的批评。 

  • 第3题:

    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正确答案:抒情诗

  • 第4题:

    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1)《毛诗序》继承了《尚书》、《荀子》、《庄子》等关于“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
    (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为后人对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重要基础。
    (3)《毛诗序》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封建的“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也就是说,“情”要受到“志”的规范。“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毛诗序》的这一观点明显带有封建时代统治思想的印记。

  • 第5题:

    “诗言志”出自古书()。

    • A、《诗经·毛诗序》
    • B、《诗言志辨》
    • C、《尚书》
    • D、《论语》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单选题
    “诗言志”出自古书()。
    A

    《诗经·毛诗序》

    B

    《诗言志辨》

    C

    《尚书》

    D

    《论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毛诗序》所述诗歌的本质特征。

    正确答案: (1)《毛诗序》提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其云:“诗者,志之所之也”,阐明了诗歌创作的本源在于“志”,“志”构成诗的内容,与先秦时代时已产生的“诗言志”的观点一脉相承。《毛诗序》出于汉儒之手,与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是融洽的,因而“诗言志”正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中而被经学化。更进一步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比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述,在这里“志”与“情”的关系与内涵虽没有得到明确的说明,但《毛诗序》认为它们是可以统一的。
    (2)抒情之说,早先主要用在乐论之中,序文关于抒情观点的表述可说袭自《荀子 乐论》或《礼记 乐记》。序文的诗论中还保留许多乐论的因素。《毛诗序》汲取了乐论中的抒情说作为先秦以来言志说的必要补充,联系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整个发展史,这一补充有重大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毛诗充》阐述了怎样的诗歌感人化人的特征

    正确答案: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说明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其教化作用,与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荀子•乐论》中的论点,一脉相承。儒家这些观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正确答案: 抒情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诗经》在西周时期的演变为例,中国诗歌的基本逻辑是()。
    A

    从景物描写到抒情言志

    B

    从抒情言志到景物描写

    C

    从典礼歌唱到个人抒情

    D

    从个人抒情到典礼歌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A

    《诗经·毛诗序》

    B

    《诗言志辨》

    C

    《论语》

    D

    《尚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毛诗序》阐述了怎样的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毛诗序》提出“六义”说,这也是根据《周礼•春官》的旧说而来,但对六义的解释,却成为古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义”中的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只是诗的表现手法。《毛》对风、雅、颂三类诗歌的区别和理解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 A、《诗经·毛诗序》
    • B、《诗言志辨》
    • C、《论语》
    • D、《尚书》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毛诗充》阐述了怎样的诗歌感人化人的特征


    正确答案: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说明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其教化作用,与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荀子•乐论》中的论点,一脉相承。儒家这些观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 第15题:

    《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正确答案: (1)《毛诗序》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进一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2)在这两种形式中,《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在穷苦无告时,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是有条件的,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失,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
    (4)《毛诗序》同时认为,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 第16题:

    《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此说概括了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被朱自清称为“()”。


    正确答案:开山的纲领

  • 第17题:

    问答题
    《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的?

    正确答案: (1)《毛诗序》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进一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2)在这两种形式中,《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文艺的根本目的。
    (3)《毛诗序》同时也认为:下层百姓在穷苦无告时,也可以诗歌“刺上”。但“刺上”是有条件的,要求“主文而谲谏”,即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失,注意方式方法,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对后代现实主义创作和理论都形成的一定的影响。
    (4)《毛诗序》同时认为,诗歌是社会政治的反映,所以从一个时代的诗歌,也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填空题
    《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此说概括了诗歌抒情言志的本质特征,被朱自清称为“()”。

    正确答案: 开山的纲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毛诗序》论述了怎样的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正确答案: “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这说明诗歌反映着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社会政治情况,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了诗歌反映时代的冶乱,兴衰的变化,基本正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毛诗序》论述了怎样的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

    正确答案: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毛诗序》大相径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

    《毛诗大序》

    B

    《报任安书》

    C

    《论衡•艺增》

    D

    《史记•屈原列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本质(即“情”与“志”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1)《毛诗序》继承了《尚书》、《荀子》、《庄子》等关于“诗言志”的有关观点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观点,并有所发挥。
    (2)《毛诗序》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情感特性的重视,为后人对于诗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奠定了重要基础。
    (3)《毛诗序》对“情”的肯定是有限度的,它要求以封建的“礼义”道德规范来约束“情”,也就是说,“情”要受到“志”的规范。“情”与“志”相比,情始终是第二位的。《毛诗序》的这一观点明显带有封建时代统治思想的印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毛诗大序》对诗歌抒情的认识与规范以及在后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正确答案: 《毛诗大序》比较明确地指出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并且提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发乎情”是正确的,这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但是这种抒情必须受到“礼仪”的规范和约束,突出强调文艺必须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这样必然影响到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而使之成为经学附庸。《毛诗大序》明显地反映出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进一步加强了。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要求十分委婉地提出统治者允许的批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