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题目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报业组建报业集团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
    2、通过内部演变或对外扩张,优化组合,形成集团.
    3、以资产为纽带,扩大规模.

  • 第2题:

    唐传奇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1)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唐传奇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2)小说本身的文体演进,为唐传奇的繁荣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唐代的科举制度和温卷习俗,直接刺激了传奇的 发展。
    (4)迎合广大群众的好奇心理,也是唐传奇繁荣的又一原因。

  • 第3题:

    盛唐边塞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盛唐国力强盛
    (2)统治者极其重视边疆功绩;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分子向往功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向往边塞生活、追求边关则成了唐代文人的一大目标,如:高适《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招得成功;
    (3)与唐代文人入边塞幕府的风气有关。

  • 第4题: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5》提出的中国报业面临的六大挑战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报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远未得到充分满足。
    2.束缚报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弊端仍未根本革除,报业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3.出版资源紧缺与闲置矛盾日益突出,报业发展模式尚未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4.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5.中心城市报业市场趋于饱和,新的生产空间尚待挖掘。
    6.新媒体咄咄逼人,报业面临深刻的战略转型变革。

  • 第5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一方面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和法律,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清朝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报业短暂繁荣的表现:
    北京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以下依次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还出了午刊、晚刊。
    新出版的报刊中,绝大多数是政党报刊。除了“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两大政党系统的报刊以外,一些小的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了不少报刊。

  • 第6题:

    清初词繁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清代是词学复兴的时代,这不仅表现在词家大增,流派纷呈,而且还体现在词的抒情功能的拓展和词论的繁荣。

  • 第7题:

    问答题
    西方国家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产业集团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政治角度,拥有经济优势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为了控制舆论,进而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各方面实行全面控制,以此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宣传步调一致。
    2)从经济角度看,西方报业进入“大众化报纸”阶段以后,报纸成为盈利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为赚取更大的利润,财力雄厚的财团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开始兼并报纸,扩大产业,而财力不足的难以支撑,只能接受兼并。
    3)从社会角度看,进入自由发展时期后的西方报纸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却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因此需要调整报业格局。也是一种社会需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我国报业组建报业集团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
    2)通过内部演变或对外扩张,优化组合,形成集团.
    3)以资产为纽带,扩大规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武昌起义的枪声,调皮响了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丧钟。禁锢已久的新闻界也冲破了樊篱,获得了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报纸由100多种猛增至500多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下此同时,新闻通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仅在1912年,在武汉、上海等地就创办了6家通讯社。总之,我国新闻界呈同一派繁荣景象。
    这种繁荣景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颁布布的那些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无形中被废除;新政权颁布布的法令中,列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如湖北军政府在1911年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就规定:“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也规定:“人民得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之自由。”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这些法律的颁布布,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鼓励的保护作用。
    第二、由革命党人控制政权的地区对报刊的出版给予支持,致使其他地区的政权机关在当时的形势下,也对报刊的出版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第三、民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为了在议会中争得席位,办报纸为自己宣传。一些军阀、政客和资本家也纷纷办报,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取政治资本和借机发财。
    这就是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的原因。可异好景不长。在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以后不久,新闻界的厄运也随之到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办报古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正确答案: (一)历史背景:民国初年,随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和旧有制度的废除,中国出现了第三次的了业高潮,然而袁世凯上台后扭曲新闻法律、法规,使得报业发展脚步嘎然而止,在这次短暂的办报高潮中,民国新闻事业和业务也发生了变化。
    (二)新闻事业的变化
    与清末比起来,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a、政党报刊(党会林立),民初的报纸,包括原有的和新创刊的,大部分是政党报纸。由于民初党会成立,这些政党或政客,一般都创办报刊,将其作为言论机关,客观上就导致了政党报刊的峰起。
    b、新建政权各级的机关报取代前清宫报。民国成立后,各级组织纷纷出版机关报,数日大大超过前清宫报。
    C、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了版。
    D、通讯社的兴起。中国人自办通讯社,始于20世纪初,是从译报、剪报、通信工作发展而来的。武昌起义胜利后,1912年和1913年两年内,全国新出现多家通信社,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计报。
    (三)新闻业务的变化
    a、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和“新闻时代演变”。“二次革命后,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专横、残暴,以及党派报刊宗旨,思想水平下降,政论既易贾祸,又不再为读者所看重,在报上所占篇幅剧减。与政论衰退相反,新闻报道有长足发展,这种发展适应了当时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b、报纸副刊的发展
    副刊的发展表现在,当时报纸普遍设立副刊栏目或辟有固定版面,专门刊载杂文、随笔、小说、诗歌、戏曲,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等专栏。
    (四)总评:在民初短暂的办报中,中国新闻事业适应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新闻事业及新闻业务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现代报纸的形态日益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唐传奇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唐传奇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
    (2)小说本身的文体演进,为唐传奇的繁荣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唐代的科举制度和温卷习俗,直接刺激了传奇的 发展。
    (4)迎合广大群众的好奇心理,也是唐传奇繁荣的又一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一方面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和法律,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三是废止清朝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颁布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法令。
    报业短暂繁荣的表现:
    北京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以下依次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还出了午刊、晚刊。
    新出版的报刊中,绝大多数是政党报刊。除了“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两大政党系统的报刊以外,一些小的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了不少报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方新闻摄影的繁荣时期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方新闻摄影繁荣发展时期。
    1931年,法国画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从绘画转入摄影。他虽然不是摄影记者,但是却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用抓怕手法记录了法国的解放、新中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1952年,布列松又将其摄影创作的理论进行总结,出版了《决定性瞬间》一书,提倡抓拍。他的理论对新闻摄影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35年,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聘请了13名摄影师,纪录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失业贫民、移民的生活。这次活动虽然不是新闻摄影活动,但其手法如“要以画面语言表达信息”等对新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时代公司的创立者亨利•卢斯创立了《生活》,这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生活》首刊了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当时称为摄影文章的形式,对推动新闻摄影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42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1986年又增设了新闻特写图片奖。普利策新闻奖新闻摄影奖反映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新闻摄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强调揭露性,注重深刻、真实、客观地表达新闻信息。
    1956年,荷兰三位摄影家发起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从1957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这些活动对推动世界新闻摄影的发展、繁荣起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 第14题:

    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明代长篇小说有两个引人注意而又密切相关的现象:一是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问世后到弘治前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二是从弘治到万历这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又突然冒出了数以百计的长篇小说,出现了明代长篇小说的繁盛时期。除了通常讲的这个时期社会经济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导致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思想解放思潮的原因外,还有几个影响小说规模营作的直接原因。
    ①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明初统治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压政策是造成明初一百多年小说沉寂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到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其统治驾御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会刺激小说的兴盛发达。
    ②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明代中叶后,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和提高。
    ③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小说写作的整体水平、社会上对小说地位的认识,以及印刷手段的因素等等,也影响了小说的生产。

  • 第15题:

    西方国家报业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产业集团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从政治角度,拥有经济优势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为了控制舆论,进而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各方面实行全面控制,以此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宣传步调一致。
    2)从经济角度看,西方报业进入“大众化报纸”阶段以后,报纸成为盈利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为赚取更大的利润,财力雄厚的财团借助自己的经济实力开始兼并报纸,扩大产业,而财力不足的难以支撑,只能接受兼并。
    3)从社会角度看,进入自由发展时期后的西方报纸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但却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因此需要调整报业格局。也是一种社会需要。

  • 第16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旧的禁令的废除
    2、新的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将言论出版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5、国人与世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

  • 第17题:

    简析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正确答案:美国之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柯立芝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当时国内外形势提供的客观机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内急需更新固定资本;战争期间无暇顾及大规模的住宅建筑,住宅需求强劲,为战后建筑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资本家在战时获得了巨额利润,为更新固定资本和扩大生产储存了充足的资金;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为美国的部分产品提供了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产业结构更新提供了技术基础。
    其二是柯立芝政府的主观努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动经济繁荣,这些措施包括:实行高额的进口关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公共开支,降低所得税和公司税等税收,鼓励向企业投资;频繁举行商业与工业会议,向资本家及时提供有关生产、存货、商品消费量和失业等方面的信息。
    其三是垄断资本集团的主观努力。随着垄断规模的扩大,垄断资本集团有能力设立独立的研究实验室,大量吸取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广泛开展工业技术和工业管理的研究,推动生产合理化运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合理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专业化,产品规格化标准化,使用工时测定法,采用流水作业法和传送带作业法,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第18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表现
    ①民国初年,中国的新闻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有人把武昌起义后的半年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记载,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多家,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家,另据1912年北京政府内务部公布的报告说,从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到10月22日的8个多月内,在内务部注册立案的北京报纸有89家。报纸的急剧增加,反映了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的渴求。有的报纸为抢时间、多发稿,还增出午刊、晚刊,有的接电报后立即印发号外。
    ②政党报刊泛滥。当时的两个大党,即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为了争占国会席位,都争相创办报刊来为自己作宣传。民国初年,同盟会——国民党系的报纸遍布于各大城市。在上海有《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太平洋报》、《民国西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在北京有《国风日报》、《亚东新报》;在天津有《民意报》、《国风报》等。其他一些省市也有该系统的报纸。这些报纸拥护共和,反对专制,对袁世凯、黎元洪进行过抵制和斗争,表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和革命上的不彻底性,这些报纸革命的调子越来越低,甚至泯灭敌我,自相矛盾。共和党——进步党系统的报刊也遍布各地。两党对国内外一切事务的主张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因而两党报刊也互相攻击,争论不休。争论的问题主要是:实行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实行“超然内阁制”、“人才内阁”制还是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院对总统负责还是向国会负责,要不要向外国借款,建都于南京还是建都于北京,实行公元纪年还是实行民国纪年,要不要遣散民军等等,其中显然也有原则性的政治斗争。不过,两党报纸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争夺概略的斗争,是为本党在谇和政府中获得更多的席位和更大的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此外,还有一些小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也办起了不少报刊。
    ③除政党报刊外,还有一些其他各类的报纸。有政权机构的机关报;有政党的机关报;有民国新贵资产阶级政客出资创办的为自己作鼓吹的报纸;有知识分子为发表自己的主张而创办的报纸;有“专对女界立言”,争取妇女参政的报纸;还有一些是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而创办的纯商业报纸。此外,新闻通讯社在这里也有较大的发展。
    (2)原因
    ①“暂行报律”事件和《临时约法》对言论自由的规定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订了《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基本内容为
    (一)出版报刊必须发行登记手续;
    (二)“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
    (三)“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但是这引起了上海报界和章太炎的反对。其主要论点是:立法权在国会,内务部无权制定法律;民国始造,杀人行劫之律未定而先定报律是本末倒置。孙中山知道此事后,政令撤消《暂行报律》。1912年3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群众的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暂行报律”事件反映了孙中山的新生舆论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与斗争。章太炎的文章意气用事,想借机反对孙中山和临时政府,更是错误。也有人是从“绝对新闻自由”的观点出版,反对任何报律。这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新闻思想还很幼稚,不懂得那种“自由”的实质和危害。这样,他们就迫使临时政府不得不放弃对新闻事业的管理和约束,这就为敌人(主要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用报刊破坏革命提供了方便。
    ②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3月17日,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交通部核减新闻邮电费,以利报业的发展。交通部接到孙中山的命令后,拟决“报界之电费,悉照现时价目减轻四分之一,邮费减轻二分之一”。3月27日,孙中山批准了交通部所拟酌减报界邮电费办法,并要求交通部“仰即令行所属知照”,并同时致电袁世凯转饬北京邮电总局知照。
    ③废止亡清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明代长篇小说有两个引人注意而又密切相关的现象:一是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问世后到弘治前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长篇小说的创作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二是从弘治到万历这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又突然冒出了数以百计的长篇小说,出现了明代长篇小说的繁盛时期。除了通常讲的这个时期社会经济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导致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和思想解放思潮的原因外,还有几个影响小说规模营作的直接原因。
    ①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明初统治者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压政策是造成明初一百多年小说沉寂的局面的根本原因。到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统治者政治的腐败,其统治驾御能力和实际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削弱,客观上会刺激小说的兴盛发达。
    ②社会对商品经济看法的变化。明代中叶后,整个社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和提高。
    ③小说生产能力的因素。小说写作的整体水平、社会上对小说地位的认识,以及印刷手段的因素等等,也影响了小说的生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旧的禁令的废除
    2、新的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1)将言论出版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5、国人与世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繁荣和大发展的原因?

    正确答案: 繁荣: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短暂的繁荣,全国报纸由十年前的一百多种,陡增近五百种,其中1912年2月向北京民政部进行登记的报纸,就多达九十余种,称为“报界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那时的政党报刊掀起了出版热潮。
    原因:
    一、旧的禁令的废除;
    二、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三、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运动和推动;
    四、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盛唐边塞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盛唐国力强盛
    (2)统治者极其重视边疆功绩;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分子向往功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向往边塞生活、追求边关则成了唐代文人的一大目标,如:高适《塞下曲》:万里不惜死,一招得成功;
    (3)与唐代文人入边塞幕府的风气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