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初步建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A.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B.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 C.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最终目标--中介目标 D.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最终目标

题目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初步建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

A.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B.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
C.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最终目标--中介目标
D.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最终目标

相似考题
更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初步建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98年,我国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 )为主。

    A.直接传导

    B.直接、间接传导

    C.快速传导

    D.间接传导


    正确答案:D

  • 第2题:

    货币政策性传导机制主要包括(  )。

    A.利率传导机制
    B.货币传导机制
    C.资产负债传导机制
    D.信贷传导机制

    答案:A,B,D
    解析:

  • 第3题:

    以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着重考虑到开放经济条件的是( )。

    A.利率传导机制
    B.信用传导机制
    C.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D.汇率传导机制

    答案:D
    解析:
    汇率传导机制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是外汇资产的价格,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

  • 第4题:

    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和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到实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 第6题: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试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传导的?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托宾q传导机制、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思路是: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因为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2)托宾的q理论
    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PE;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对现存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
    M.R→PE→q→I→Y
    P.E为股票价格;q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他符号同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
    M.E→I→Y
    式中的M→E,是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Y的变动。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①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
    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相应减少,存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L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下降。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②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研究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
    M.R→PE→NCF→H→L→I→Y
    式中,NCF为净现金流;H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他符号同上。
    5)财富传导机制
    资本的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P.E→W→C→Y
    式中,W为财富;C为消费。
    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下过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
    M.PE
    M.r→PE
    货币供给和利率会作用于资本的市场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的市场行情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不十分清楚。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
    M.R→re→NX→Y
    式中,re为汇率;NX为净出口;其他符号同上。
    (2)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制定的年度国民经济增长计划与物价涨幅控制目标以确定相应的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这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控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以影响国民经济的过程说明,信贷总量和现金发行总量作为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变量构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联结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的关键环节,即社会投资总规模的大小。如果投资规模扩大,则直接引起个人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和储蓄增加,最终促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在近年来的利率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发行试行招投标制,国债一级、二级市场上的利率也已经放开;在1997年6月建成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是,就绝大部分利率、特别是利率的形成机制而言。但是,迄今为止,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还远未达到,这就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实际运作中缺乏利率这个重要环节。
    (3)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无论是从1997年到2002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是从2003年开始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来看,都不理想,这说明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利率没有市场化,企业的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不敏感,货币市场和资本的市场发展缓慢。

  • 第7题:

    1998年,我国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为主。

    • A、直接传导
    • B、直接、间接传导
    • C、快速传导
    • D、间接传导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判断题
    中央银行体制建立后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初步建立了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操作目标→最终目标的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和传导机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98年,我国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为主。
    A

    直接传导

    B

    直接、间接传导

    C

    快速传导

    D

    间接传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着重考虑到开放经济条件的是(   )。
    A

    利率传导机制

    B

    信用传导机制

    C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D

    汇率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
    A

    货币政策调整机制

    B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C

    货币政策监督机制

    D

    货币政策反映机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哪些?试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传导的?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托宾q传导机制、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和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思路是: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
    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因为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2)托宾的q理论
    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
    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PE;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对现存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q,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
    M.R→PE→q→I→Y
    P.E为股票价格;q为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其他符号同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应。货币学派论证的传导机制可表示如下:
    M.E→I→Y
    式中的M→E,是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Y的变动。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
    ①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
    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R相应减少,存款货币D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L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下降。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②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研究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
    M.R→PE→NCF→H→L→I→Y
    式中,NCF为净现金流;H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他符号同上。
    5)财富传导机制
    资本的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P.E→W→C→Y
    式中,W为财富;C为消费。
    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下过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
    M.PE
    M.r→PE
    货币供给和利率会作用于资本的市场是没有疑问的。但是,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的市场行情特别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不十分清楚。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
    M.R→re→NX→Y
    式中,re为汇率;NX为净出口;其他符号同上。
    (2)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制定的年度国民经济增长计划与物价涨幅控制目标以确定相应的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这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控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以影响国民经济的过程说明,信贷总量和现金发行总量作为中央银行直接操作的变量构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联结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的关键环节,即社会投资总规模的大小。如果投资规模扩大,则直接引起个人收入增加,进而引起消费和储蓄增加,最终促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在近年来的利率体制改革中,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放开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发行试行招投标制,国债一级、二级市场上的利率也已经放开;在1997年6月建成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但是,就绝大部分利率、特别是利率的形成机制而言。但是,迄今为止,利率市场化的目标还远未达到,这就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实际运作中缺乏利率这个重要环节。
    (3)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无论是从1997年到2002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是从2003年开始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来看,都不理想,这说明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利率没有市场化,企业的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不敏感,货币市场和资本的市场发展缓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机制是 ( )。


    答案:D
    解析: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影响国民收入的传导机制是:

  • 第14题:

    一、题目
    试述近年来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主要因素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改革开放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系是"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基 本没有商业银行,没有金融市场,传导过程简单直接。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随着中央 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货币政策形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 导体系。
    90年代以后,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初步形成"中央 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 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90年代中期以来,直接调控逐步缩小,间接调控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稳 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 (操作目标)的间接调控体系。
    但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请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问题: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定义
    (二)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制约因素

    答案:
    解析: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定义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手段指标变量[c1]后达到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央银行操作货币政策后,需要经过各种传导机制才能改变最 终目标变量,因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如何,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效果具有很 大的影响。
    (二)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tiIT完整的间接调控体系,但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 看,间接调控的实际效力非常低,在重大的调控时期,直接的行政性控制在货币政策操作 中仍占据着主导作用。以下因素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
    1.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尚未进入货币政策目标系统。在作为价格调节的利率 政策问题上,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也不高,虽然居民对银 行存款以至贷款利率的敏感度有所提高,但总体还需要一个过程。
    2.作为数量调节的基础货币调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基础 货币需求与供应的矛盾,削弱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货币政策的 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也有所减弱。
    3.选择性政策工具效力不明显。作为结构调节的信贷政策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扩大内需,中央银行连续发布了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农业信贷、外贸信贷的指导意见,对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和业务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指导意见是一种道义劝说,对商业银行约束和激励作用较弱。
    4.货币市场基础建设有待加强。货币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市场参与主体尚不够,主要是国有和其他商业银行,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和众多的企业、个人尚未参与进来,交易偏淡。同时,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割现象。
    5.商业银行利益机制和发展动力问题尚未解决。总体来看,无论是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还是信贷管理,商业银行总体上加强了内部约束机制,相对于过去盲目扩张行为来说,这是一种进步,符合改革的方向。但是,
    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锅饭"机制没有真正打破,责权利仍然不明,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商业银行运行机制。至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近些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力促进了银行业的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但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余额较小,由于市场风险的加大,贷款行为也较为谨慎。因此,加大对商业银行的调控,扩大其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力度,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6.国有企业机制没有根本改变。根据调查,作为货币政策传导微观基础的企业、居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国有企业机制没有根本转变,整体资产负债率偏高。二是目前企业资金总体相对宽松,但企业间、地区间结构失衡。三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四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五是消费市场主导产品仍未形成,最终消费回升较慢,居民收入和支出预期变化不大,"惜购"现象依然存在。
    7.财政部国债发行的品种数量尚不能适应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目前部分国债虽然 实现了市场化招标发行,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国债发行成本仍然偏高,没有 体现金边债券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国债的品种和期限结构尚不合理,短期国债偏少,不 适应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短期资金的需要。另外,在国债发行计划、日期、利率、 期限等方面,财政与银行沟通不够。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是 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企业、居民、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府等诸多方面 的体制和行为。其中,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商 业银行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货币市场建设和中央银行是 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基础和政策因素。从实际情况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需要 进一步改进。但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处于经济转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也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第15题:

    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正确答案:凯恩斯

  • 第16题:

    试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正确答案: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转轨时期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
    (4)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最终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仍将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即实行以数量型为主的间接调控。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要重视引入资金的价格(利率)调控机制,即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引导货币市场的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利润约束,以及企业和居民的利润利益动力。
    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标是:实现从中央银行到货币市场,到金融机构,再到企业的灵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建立以稳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到短期利率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到中长期利率、传导通畅的间接调控体系。
    (1)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2)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性建设,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利率真正发挥引导利率总水平的作用。
    (3)强化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4)改变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发展消费信贷。
    (5)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 第17题: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

  • 第18题:

    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

    • A、货币政策调整机制
    •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C、货币政策监督机制
    • D、货币政策反映机制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填空题
    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正确答案: 凯恩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
    A

    直接传导机制

    B

    间接传导机制

    C

    直接、间接双重传导机制

    D

    以间接传导为主的传导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  )。Ⅰ.利率传导机制Ⅱ.信用传导机制Ⅲ.资产价格传导机制Ⅳ.汇率传导机制
    A

    Ⅲ、Ⅳ

    B

    Ⅰ、Ⅱ、Ⅲ、Ⅳ

    C

    Ⅱ、Ⅲ

    D

    Ⅰ、Ⅱ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

    正确答案: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转轨时期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
    (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
    (4)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建议:考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最终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仍将是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即实行以数量型为主的间接调控。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要重视引入资金的价格(利率)调控机制,即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引导货币市场的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成本利润约束,以及企业和居民的利润利益动力。
    完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标是:实现从中央银行到货币市场,到金融机构,再到企业的灵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建立以稳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到短期利率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到中长期利率、传导通畅的间接调控体系。
    (1)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2)加快货币市场的基础性建设,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使货币市场利率真正发挥引导利率总水平的作用。
    (3)强化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4)改变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努力发展消费信贷。
    (5)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要描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起始点,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对基础货币、准备金和信贷政策导向等方面;
    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主体,按照“四自”、“三性”经营原则,相应调整企业和居民的贷款总量、投向及其利率浮动幅度,以影响其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