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ISO 9000族标准产生的背景”相关问题
  • 第1题:

    ISO 9000为本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试述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1.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全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一度出现高潮,这是行为科学产生的政治背景。
    2.行为科学产生的经济背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有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这就为行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
    3.行为科学产生的人文背景。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管理进行了思考:反思的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对人的研究,梅奥开辟了行为研究的方向。行为科学就在大萧条中的霍桑实验后开始兴旺起来了。

  • 第3题:

    试述全面质量管理(TQM)与ISO9000标准有哪些不同点?


    正确答案: (1)TQM强调广义质量;ISO9000是仅与产品有关的质量。
    (2)TQM是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ISO9000是以标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
    (3)TQM追求超过用户期望;ISO9000要求符合标准。
    (4)TQM重在信誉;ISO9000重在证据。
    (5)TQM强调经营哲理;ISO9000是固定的质量体系模式。
    (6)TQM注重激励创造性;ISO9000要求遵守程序文件。

  • 第4题:

    试述ISO9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及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正确答案: (1)ISO9000系列标准有以下五个标准:
    ①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是这套标准的导则。
    ②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是指导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质量体系的文件。以上两个指南对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③ISO9001、ISO9002、ISO9003三个标准规定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用于合同环境,也适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模式。
    (2)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质量体系认证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受理申请并对接受申请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阶段,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相应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
    质量体系认证的具体程序包括:
    第一,申请,包括认证申请的提出与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检查与评定,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前的准备、现场检查与评定、提出检查报告。
    第三,审批与注册发证,包括审批与注册发证。
    第四,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包括供方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暂停或撤销、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 第5题:

    试述清代地丁合一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背景: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乱,是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人口疏散,土地荒芜,城市萧条。清廷为此颁布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其中一项就是地丁合一。
    内容:就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旨在改变丁税的征收方法。此法分两部实施。第一步。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廷决定,一康熙五十年的丁税作为定数,以后新增人丁,不收丁税。把丁税固定下来。第二步是实行地丁合一。此法先在康熙末年开始行之于广东、四川等省,到雍正元年(1723年),以后,相继在各省普遍推行。所谓地丁合一就是摊丁入亩,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而把固定下来的丁税摊到亩上。具体办法是,把各省丁税原额分摊在各州县的土地上,地税一两分摊若干丁税。地银和丁银合一,叫做地丁银。
    意义:地丁合一表面上是一种赋税征收方式的改变,但其进步意义和社会影响却是巨大的。改革之后,原来独立的丁税已不存在,而是丁税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贫民就不必因担心丁税而杀生、逃匿。这对家庭人口增长、国家人口统计都有好处。

  • 第6题:

    试述ISO9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科学技术和国际间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许多产品往往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厂,或者由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几个公司联合生产,再由这些公司的代理商、子公司等分销。为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必然要求协作厂或子公司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同时,由于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复杂产品由上万个零部件和电子元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精度很高,如果其中任何一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失败,其后果往往给用户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时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了。从用户来说,不再满足供应厂商地产品质量的一般担保,关心的是得到长期稳定使用的产品,因而要求生产方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提供能充分说明质量符合要求的客观证据。从生产方来说,为避免由于产品质量责任而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并且要在被追究责任时能提供足够的证据为自己辩护,所以,有些企业为提高信誉和竞争力,在加强质量管理和开展质量保证同时,还向权威机构申请对其质量体系进行认证。这是产生ISO9000系列标准的客观条件。
    (2)另外,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信赖和相互竞争日益增强。近年来非价格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商品的质量、包装、品种往往是成交的首要条件,这就加剧了供应在质量方面的竞争。为了实现国际间的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首先必须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建立质量体系,取得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用户不仅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还要对生产厂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这已成为贸易成交和国际合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消除国际贸易中因认证体制不同而造成技术壁垒,客观上就要求建立国际统一的认证体制。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审委员会(ISO/CASCO)颁布了ISO/IEC48号指南《第三方对供方质量体系进行评审和注册的导则》,从而促进了国际间质量体系认证的协调和发展。

  • 第7题:

    试述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主张。


    正确答案:背景:在当今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情况下,那种传统的官僚行政组织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如庞大的机构、集权式的管理、标准化的统一服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官僚主义,僵化死板、繁文缛节、低效率、高浪费等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基本主张:把企业经营的一些成功管理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业,提高行政效率,以重塑政府形象。

  • 第8题:

    ISO9000标准的产生,促进了全球化采购的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ISO9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及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正确答案: (1)ISO9000系列标准有以下五个标准:
    ①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是这套标准的导则。
    ②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是指导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质量体系的文件。以上两个指南对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③ISO9001、ISO9002、ISO9003三个标准规定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用于合同环境,也适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模式。
    (2)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质量体系认证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受理申请并对接受申请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阶段,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相应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
    质量体系认证的具体程序包括:
    第一,申请,包括认证申请的提出与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检查与评定,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前的准备、现场检查与评定、提出检查报告。
    第三,审批与注册发证,包括审批与注册发证。
    第四,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包括供方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暂停或撤销、认证有效期的延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医院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意义。

    正确答案: 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落后,正经历着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医院中全面实施ISO9000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适应国家卫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卫生改革工作必须与国际惯例结合,才能有条件参与国际医疗市场竞争。以ISO9000作为我国医院建设的科学方法和基本途径,利用ISO9000的科学管理理念,推进我国医院管理和质量建设是一项急迫而重要的工作。
    (2)改进并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全部活动的综合反映。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很多,医院只有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有效地控制,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为社会和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医院实施ISO9000族标准,就是为了实现医院全方位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多层次微观质量控制与宏观管理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增强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
    (3)通过实施ISO9000族标准,有利于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质量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落实,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素质。同时ISO9000族标准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医院的管理手段及方法更理性化、常规化、透明化。
    (4)ISO9000族标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考虑了利益、成本和风险基础上使质量最佳化并对质量加以控制的非常有价值的管理资源。医院通过医院质量体系认证,取得认证标志,向社会和病人提供医院质量保证的客观证据,取得社会和病人对医院质量的充分信任,必将广泛吸引病员,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正确答案: (1)城市的复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2)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提高了欧洲的文化智力水平,导致12世纪文化复兴,为大学的产生提供识基础
    (3)中世纪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了大学的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管理科学的诞生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七八十年间,西方国家经历了化时代的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革命中,不仅工业迅速发展了,农业也在迅速发展。这场革命,使大部分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使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出现了,加之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国际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剧烈的国际竞争使得各国产业界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在经济竞争中获得高额利润,促使一批企业家和学者致力于管理的研究,希望通过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于是,管理科学在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中应运而生。
    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的推动这一事实,给教育家及教育管理人员以极大的启示。把企业中科学管理的理论迁移到教育管理中来,这就是从事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最初动因。
    (2)政治制度变革所引起的行政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城市化,形成了经济中心和各种工业的基地,这一切促成了中世纪封建政权的瓦解和新型国家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原则是法律上承认人与人之间在财产、等级和种族方面的差异,但更强调人的基本权力,“自由、平等、博爱”成了普遍的原则。为了按照这样的政治原则管理好社会,就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行政制度。于是以研究行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取向的行政学得以产生。
    教育行政则是现代社会国家行政职能扩大化的产物。工业革命的加速发展,为工人提供某种教育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把国家从后台推向前台,要求国家承担教育责任。随着19世纪以来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国家对教育的责任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国家对教育事业干预的普遍加强,意味着教育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了。特别是现代教育是一项大规模的公共事业,是利用和调动社会的人、财、物资源才得以进行的高度组织化的事业,因此,现代教育的运行不能不依赖科学化的行政管理。这就产生了以行政学为基础的教育行政学。
    (3)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呼唤着教育管理理论的诞生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劳动力需要量的聚增,妇女也成了工厂制度下的劳动力。家庭教育功能的减弱,使工人子女流浪街头,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工人要求有不同以往的知识和技术,要求未来的工人在就业前必须掌握起码的阅读、计算、写作等基本文化知识,他们必须接受起码的学校教育。改善教育事业和学校的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成了社会性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无非是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教育同外部环境的关系;二是教育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工期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化、都市化、世俗化、教育普及化、法制化的过程。教育由“私人”的事情变成了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对教育事业进行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保障社会和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类型、结构、布局、质量、秩序、效益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就成为研究宏观教育行政管理的必然内容;当然教育事业内部也存在着质量、效益、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做出回答。正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
    (4)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空前提高,新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产生。在教育管理的领域里,教育科学工作者把调查、统计、测量、评价、预测、诊断、实验、预算之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力图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使有限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产生尽可能高的教育管理效益,致力于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促使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这种科学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大大扩展了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围,这就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从单个的专题研究发展成为规范化、体系化的研究,推动着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所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教育管理理论水平提供了可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ISO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是()。

    • A、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卖方赢得竞争的一种手段
    • B、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必然要求
    • C、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卖方增加运行成本的重要原因
    • D、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各国政府保护本国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

    正确答案:A,B,D

  • 第14题:

    试述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立法思想有:(1)刑乱国用重典的立法思想;(2)立法必须简明、严厉;(3)礼法结合、明刑弼教。
    形成的原因有:(1)元朝法制废弛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2)元末农民起义是其灭亡的直接原因;(3)宋、元法律繁杂;(4)立法目的是镇压人民,加强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 第15题:

    试述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管理科学的诞生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七八十年间,西方国家经历了化时代的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革命中,不仅工业迅速发展了,农业也在迅速发展。这场革命,使大部分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使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出现了,加之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更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国际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剧烈的国际竞争使得各国产业界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在经济竞争中获得高额利润,促使一批企业家和学者致力于管理的研究,希望通过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于是,管理科学在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中应运而生。
    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的推动这一事实,给教育家及教育管理人员以极大的启示。把企业中科学管理的理论迁移到教育管理中来,这就是从事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最初动因。
    (2)政治制度变革所引起的行政学的发展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城市化,形成了经济中心和各种工业的基地,这一切促成了中世纪封建政权的瓦解和新型国家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原则是法律上承认人与人之间在财产、等级和种族方面的差异,但更强调人的基本权力,“自由、平等、博爱”成了普遍的原则。为了按照这样的政治原则管理好社会,就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的行政制度。于是以研究行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取向的行政学得以产生。
    教育行政则是现代社会国家行政职能扩大化的产物。工业革命的加速发展,为工人提供某种教育的必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把国家从后台推向前台,要求国家承担教育责任。随着19世纪以来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国家对教育的责任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国家对教育事业干预的普遍加强,意味着教育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了。特别是现代教育是一项大规模的公共事业,是利用和调动社会的人、财、物资源才得以进行的高度组织化的事业,因此,现代教育的运行不能不依赖科学化的行政管理。这就产生了以行政学为基础的教育行政学。
    (3)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呼唤着教育管理理论的诞生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劳动力需要量的聚增,妇女也成了工厂制度下的劳动力。家庭教育功能的减弱,使工人子女流浪街头,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工人要求有不同以往的知识和技术,要求未来的工人在就业前必须掌握起码的阅读、计算、写作等基本文化知识,他们必须接受起码的学校教育。改善教育事业和学校的管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成了社会性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无非是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教育同外部环境的关系;二是教育内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工期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经历了工业化、都市化、世俗化、教育普及化、法制化的过程。教育由“私人”的事情变成了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对教育事业进行统筹规划、资源配置、保障社会和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类型、结构、布局、质量、秩序、效益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就成为研究宏观教育行政管理的必然内容;当然教育事业内部也存在着质量、效益、秩序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做出回答。正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
    (4)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空前提高,新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产生。在教育管理的领域里,教育科学工作者把调查、统计、测量、评价、预测、诊断、实验、预算之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管理之中。力图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使有限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产生尽可能高的教育管理效益,致力于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促使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这种科学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大大扩展了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围,这就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从单个的专题研究发展成为规范化、体系化的研究,推动着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所以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教育管理理论水平提供了可能。

  • 第16题:

    标准产生背景


    正确答案: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的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

  • 第17题:

    试述明初立法指导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1)明初的立法思想对整个明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开国帝王的朱元璋通过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思想。这些法律思想既有对唐、宋、元立法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有朱元璋本人的政策、方针,它指导了明初的立法。主要特点有:
    ①强化封建中央集权的“重典治世”思想
    《周礼·秋官·司寇》记载,早在西周就有“三国三典”之说,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它是指治国时要根据社会形势与治安状况的优劣灵活运用刑法手段。中国古代统治者又将治理社会分为两个层面,即治吏与治民的综合。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明君治吏不治民”的思想。朱元璋将治吏作为治国的重点,提出“刑乱国用重典”的政策。
    出身于贫困阶层的朱元璋在反元起义中,亲眼目睹了元末吏治腐败的状况,对当时官吏“多不恤民”、“贪财好色”、“饮酒废事”以至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印象深刻。平定天下后,朱元璋又总结了两宋时期吏治失之过宽的教训,决心“重典治乱世”、“重典治吏”。这种政策稳定了明初的社会秩序,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在“重典治吏”的同时,朱元璋也未放松“治民”的工作。他运用严酷的手段制止人民的反抗,镇压明初各地的农民起义,达到了稳定社会的预期效果。
    但“重典治世”,尤其是“重典治吏”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它的最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就是削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削弱了整体的力量。明初官僚体系几经大规模清洗,导致官员人人自危,最终危害皇权的巩固。朱元璋统治后期也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对刑事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但明成祖上台后,为了强化皇权,打击异己,将“重典治世”作为治国的根本方针确定了下来,成为明朝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思想。由于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政策对于明朝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人评价为治世取得明显成效的具有典型性的指导思想。
    ②“礼法并用”的思想
    朱元璋在使用“重典”来治国的同时,也注意运用“德礼”的作用。他认为要使朱明王朝长治久安,需要推行“礼法并用”的思想,即把伦理道德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律的镇压犯罪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以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在“礼法”关系上,他认为封建道德的教育感化是先导,刑罚镇压是手段。《大明律》卷首将“八礼图”与“二刑图”并列,并规定“存留养亲”、“同居亲属有罪得相互容隐”、“奴婢不得告主”、“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等多项条款,进而使封建道德的精神统治力量与封建法律的强制执行力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③立法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并举的思想
    朱元璋在治理社会上主张采取全方位的方法,不但把预防犯罪与惩治犯罪相结合,而且把日常的立法工作与法制的普及宣传工作相结合。朱元璋在位期间向各郡县颁发《律令直解》、建“申明亭”、刊布《大明律诰》,要求天下人有一册其亲手编的《御制大诰》、派人定期讲读《大诰》等等,都体现了他立法工作与法制宣传工作并举的思想。
    (2)明朝上述立法指导思想是基于治乱世而形成的:①元末农民起义规模浩大,朱明王朝即是在这场起义中应运而生。松散的农民组织可以将蒙古铁骑打败,元政府吏治腐败是主要原因。因此,明朝建立后,为防范官吏横行导致人民造反,将重点治吏作为治乱世的一个重要内容;②元末明初之际,内外形势复杂,就政府运作而言,前元的法制十分松弛,极不可取,因此,也就导致明初承元乱世必须治以重典;③宋、元法律复杂,连司法官也不能完全掌握,普通百姓更不知如何守法,大大方便了贪官污吏从中舞弊。因此,明太祖立法时,不仅要求法律要简明,而且重视法制宣传,使官吏无出入之弊,民畏法而不犯;④朱明王朝建立,首先要确立其皇权的不可挑战性,明确朱元璋的皇位是承天运而生。为达到这个目的,法律的任务就是要严刑峻法镇压人民,清除统治阶层中对朱明王朝形成威胁的异己,以此树立权威,强化极端君主专制统治。

  • 第18题: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基础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世界上最早的质量保证标准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采购军用物资过程中,美国发布的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70年代,美、英、法、加拿大等国先后颁发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保证方面的标准。为了统一各国质量管理活动,同时持续提高提供产品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6-87年,ISO发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

  • 第19题:

    试述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正确答案:(1)城市的复兴、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2)十字军东征客观上提高了欧洲的文化智力水平,导致12世纪文化复兴,为大学的产生提供识基础
    (3)中世纪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了大学的产生。

  • 第20题:

    问答题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基础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世界上最早的质量保证标准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采购军用物资过程中,美国发布的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70年代,美、英、法、加拿大等国先后颁发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保证方面的标准。为了统一各国质量管理活动,同时持续提高提供产品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9年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6-87年,ISO发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质量奖、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哪一句?()
    A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

    B

    贸易的国际化加速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

    C

    质量管理学的发展为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D

    各国尚无质量保证活动的经验促使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A、B、C三句的描述都是正确的,但是各国质量保证活动的成功经验促进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D。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ISO9000族标准的概况。

    正确答案: 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 Standardization,ISO)于1987年制定,后经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标准。现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此标准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一般地讲,组织活动由三方面组成:经营、管理和开发。ISO9000族标准并不是产品的技术标准,而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ISO9000族标准主要针对质量管理,同时涵盖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范畴。具体地讲,ISO9000族标准就是以下四个方面规范质量管理:
    (1)机构:标准明确规定了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建立的管理机构及职责权限。
    (2)程序:组织的产品生产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质量手册、质量体系操作检查程序,并使之文件化。
    (3)过程:质量控制是对生产的全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点的控制。从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产品、采购原材料,到生产、检验、包括和储运等,其全过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质量。并要求过程具有标志性、监督性、可追溯性。
    (4)总结:不断地总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通俗地讲,就是把组织的质量管理标准化,而标准化质量管理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其质量是可以信赖的。ISO9000族标准非常适宜我国国情,因此国家规定"九五"期间全面推行ISO9000族标准。目前,我国被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认定的ISO9000标准认证机构有数十家,有数所医院也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ISO9000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科学技术和国际间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许多产品往往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厂,或者由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几个公司联合生产,再由这些公司的代理商、子公司等分销。为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必然要求协作厂或子公司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同时,由于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复杂产品由上万个零部件和电子元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的精度很高,如果其中任何一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产品的失败,其后果往往给用户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时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了。从用户来说,不再满足供应厂商地产品质量的一般担保,关心的是得到长期稳定使用的产品,因而要求生产方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提供能充分说明质量符合要求的客观证据。从生产方来说,为避免由于产品质量责任而在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并且要在被追究责任时能提供足够的证据为自己辩护,所以,有些企业为提高信誉和竞争力,在加强质量管理和开展质量保证同时,还向权威机构申请对其质量体系进行认证。这是产生ISO9000系列标准的客观条件。
    (2)另外,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相互合作、相互信赖和相互竞争日益增强。近年来非价格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商品的质量、包装、品种往往是成交的首要条件,这就加剧了供应在质量方面的竞争。为了实现国际间的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首先必须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建立质量体系,取得合作伙伴的相互信任。用户不仅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还要对生产厂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这已成为贸易成交和国际合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消除国际贸易中因认证体制不同而造成技术壁垒,客观上就要求建立国际统一的认证体制。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审委员会(ISO/CASCO)颁布了ISO/IEC48号指南《第三方对供方质量体系进行评审和注册的导则》,从而促进了国际间质量体系认证的协调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