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秋天的时间界定一般为9-11月。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主要有()。A.以温带季风气候区为主B.夏季短暂而温暖湿润,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C.春秋凉爽少雨D.降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减少。E.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湿润

题目

北方秋天的时间界定一般为9-11月。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主要有()。

A.以温带季风气候区为主

B.夏季短暂而温暖湿润,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

C.春秋凉爽少雨

D.降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E.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湿润


相似考题
更多“北方秋天的时间界定一般为9-11月。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北方地区气候特征主要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水岭,秦岭以南较以北暖湿。()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南方较为湿暖,北方更加寒冷干燥。

  • 第2题: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分布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B
    牢记秦岭一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和半湿润区、1月度零度等温线的界线。

  • 第3题:

    初中地理《黑土地与黄土地》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通过展示具有北方特色的冰雕和雾凇景观图,引出哈尔滨和吉林位于我国北方,并提问: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理特征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自主学习】读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边界。
    (2)北方地区濒临什么海?
    (3)渤海、黄海于位北方地区的什么方位?
    【学生读图回答】
    (1)北方地区的边界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以及秦岭—淮河以北。
    (2)北方地区临近渤海和黄海。
    (3)渤海、黄海于位北方地区的东方。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
    【问题】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形?位于北方地区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平原位于东部,高原位于西部。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北方地区的气候
    【展示】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地区的气候图,思考问题。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的气候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下,最热月气温都在20℃以上。
    (2)齐齐哈尔、石家庄气候差异主要是气温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主要是降水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活动】学生讨论,结合降水、温度带分布图,找出北方地区温度、降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北方地区的土壤
    结合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说说不同地形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被称为“黄土地”。
    (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北方地区的位置。
    2.简述纲要信号法的教学意义。


    答案:
    解析:
    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枯燥的文字知识转化为趣味性很强的纲要符号,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巩固地理知识
    把繁杂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符号,符合心理学的记忆规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地理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纲要信号法能够诱导学生发现规律、灵活掌握规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 第4题:

    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 B、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
    • C、农耕区和牧业区
    • 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苹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以北的广大地区。

    • A、黄河
    • B、长江
    • C、淮河
    • D、秦岭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国氟中毒病区分布特点,北方以()型病区为主,南方以()型病区为主,交汇区大致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正确答案:饮水型;燃煤污染

  • 第9题:

    判断题
    从地理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界线。但人们常常将长江一线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

    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

    C

    农耕区和牧业区

    D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正确答案: C
    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田农业区和旱地农业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农耕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一致,故答案选C。

  • 第11题:

    填空题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温度带的分界线,线以北是()带,线以南是()带。

    正确答案: 暖温,亚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国氟中毒病区分布特点,北方以()型病区为主,南方以()型病区为主,交汇区大致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正确答案: 饮水型,燃煤污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实行冬季取暖补贴的地区是()以北地区。

    A、长江

    B、秦岭淮河

    C、黄河

    D、山海关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高中地理《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展示我国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图片,为什么我国南北方会有如此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师活动】出示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图片,及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回答
    【教师归纳补充】
    秦岭—淮河一线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河湖结冰,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此线以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地形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除此之外,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2.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图片与传统民居图片。引导学生看图,思考: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活动】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
    (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南方水田(一年二至三熟)、北方旱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平房)、南方(瓦房)。
    (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出示南、北方交通运输图片以及文化景观图片,按照分析农业和民居的学习方法,讨论分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还有那些影响”。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以及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有影响。除此之外对工业生产也会有影响(北方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发达)。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搜集更多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文化不同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请谈谈地理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答案:
    解析:
    1.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5)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6)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知识,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以下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想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并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经纬线的空间定位,快速确定某一区域位于哪一个大洲或哪一个国家,然后引导学生注意特殊地理界线,从空间定位和地面状况分析出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的形成原因、自然带、水文状况、资源分布、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交通等,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使其有效应用地理知识。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教师则要鼓励学生走出地理课堂,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进行地理实地观测、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等,既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 第15题: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界线是()

    • A、秦岭—淮河一线
    • B、黑河—腾冲一线
    •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

    • A、珠江三角洲
    • B、南岭以北
    • C、黄河流域
    • D、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和秦岭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 A、长江
    • B、黄河
    • C、淮河
    • D、海河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西汉时期103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74郡,以南有29郡;西晋时期162郡中,秦岭淮河以北有86郡,以南有76郡。与这种变化相关的因素是()

    • A、西晋的疆域比西汉疆域大
    • B、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 C、南方的经济地位超过北方
    • D、政治中心由北向南转移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秦岭——淮河一线的一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

    • A、-8℃
    • B、0℃
    • C、8℃
    • D、4℃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单选题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
    A

    珠江三角洲

    B

    南岭以北

    C

    黄河流域

    D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1000毫米等降水量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

    是我国一月零度等温线

    C

    是我国年降水量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

    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冬季中国大多数地方温度较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