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个体问题产生的原因?

题目

如何看待个体问题产生的原因?


相似考题
更多“如何看待个体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教育过程的协作性和施教方式个体性的关系?
    教育过程的协作性与教师施教方式的个体性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个体性和协作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良好的教育质量只有在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协作性相统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教师个体的施教应尽职尽责,同时不可忽视相互间的协作性。

  • 第2题:

    如何看待古代的复仇问题?


    正确答案: 古代复仇者的结局要么是依法裁决的“死”,要么是被统治者宽赦、社会舆论支持后的“生”,复仇将情理法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法治社会里,对复仇的违法性毋庸置疑,但是复仇体现的情理法冲突仍困扰着法治建设。“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血亲复仇,原本是人类的一项权利,也是义务。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很长一个时期,这种复仇权利仍然为一般社会成员所享有。随着国家作用的扩大和地缘政治的强化,生杀之权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国家,复仇权也逐渐受到种种限制。《周礼》主张区别不同的杀人行为而给以区别对待,“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仇。仇之则死。”《春秋公羊传》则进一步明确:“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母被他人所杀,子女若不能为其复仇而苟且偷生,则于情于理不容,不孝之名难以摆脱;但若复仇杀人,则势必引起反复仇杀,导致社会混乱,危及国家政权,同时也会直接侵损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权。在中国这样一个极端重视宗法伦理的国度里,国家法律对私人复仇从认可、允许,到限制、禁止,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直到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相对健全完备的唐代,社会对于禁止复仇一事仍然久议不决。唐朝统治者本有强化国家统一司法权的总体设想,试图较大幅度地加强法律的强制性,禁止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国家司法权的民间复仇行为,但这一点又与唐代尚礼法、重伦常的基本国策相悖。于是,从朝廷、官府到民间,围绕着是否允许复仇的问题,一场广泛的讨论展开了,赞同、反对、调和的意见都获得了表达的机会。在法治社会首先应当对情、理、法重新认识;其次,正确看待情理法结合在实现法律体系本土化、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判决执行力中的价值;最后,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要恰当运用情理法。立法中要恰当吸收情理因素,社会变化时法律中的情理因素也应当作相应调整;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发挥情理的作用:结合情理因素进行事实认定;灵活运用情理,发挥调解制度的优势;法律缺位时使用情理弥补;司法应结合情理实现法律目的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第3题:

    萨特的短篇小说《墙》的思想内容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回答了()

    • A、如何对待金钱的问题
    • B、如何看待人生世界的问题
    • C、如何对待死亡的问题
    • D、如何对待友情的问题
    • E、如何看待生死转化的问题

    正确答案:B,C,E

  • 第4题:

    如何认识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应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计划经济条件下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民收入低造成农业发展积弱难返。
    2.对农村教育投入低,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发展缺少动力。
    3.对农业基础设建设投资少,造成农村、农业发展落后。
    4.城市化率不高,工业对农业的吸收消化能力低下,造成农民难以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劳动方式和劳动身份
    5.人为的城乡分割,用人用工上的歧视政策,使农民缺少通道改变自己的身份。
    针对上述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可以考虑一下方面:
    1.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安排,在用人用工上有同样的待遇和政策,打破人的身份界限。
    2.增加对农业基础设建设的投入,增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3.加快城市化步伐,增强工业、城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吸收消化能力。
    4.采取措施、保护农产品价格,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 第5题:

    什么是代沟?如何看待代沟问题?


    正确答案: (一)代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代沟是指两代人在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狭义的代沟是指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差异与互不理解。
    (二)代沟产生的原因:
    1.社会文化变迁;
    2.心理吸纳程度。
    缩小代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互相尊重,加强理解。
    其二,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 第6题:

    你如何看待动物克隆问题?


    正确答案: 克隆技术对人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诸如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另一方面,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 第7题:

    社会主义公正原则规定的是如何看待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群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个体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正确答案:中国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公平的概念,这种概念是不断演化的,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统治者有不同的公平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公平”应该具有现代的意义。它不同于传统的“均贫富”,而是与“民主”“平等”等现代理念相联系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往往把“公平”理解为“均等”,“均等”是实证的概念,“公平”则是规范的概念。公平本身是建立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上,是依据一种社会正义观念,对于分配结果或者分配过程进行判断所得出的结论。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平不等于均等。
    社会公平不仅仅是就收入分配或者经济机会而言的,它还包含很多非经济的因素。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社会公平问题,要求我们给出一个更加全面的社会公平观。社会公平观应该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则,或者三个层次上的要求:一是人的基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二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当中,最重要的是人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社会来说,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最基本的收入保障,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享受义务教育。这些权利不应该和个人的能力、收入挂钩,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社会公平应该承认差别原则,这种差别原则是社会公众所能接受的分配结果上的差距,收入和财产分配上的差距。讲公平并不是要提倡平均主义。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模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了整个公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承认这个差别原则,就是要反对平均主义,这种差别原则是指社会公众能够接受的分配结果上的差距,是和政府主张的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的原则相吻合、相一致的。

  • 第9题:

    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艺术最初是从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的生产劳动之中萌发的,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必须的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特殊的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和生产劳动精密的联系在一起等。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城市问题?

    正确答案: ⑴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它问题的恶化;
    ⑵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
    ⑶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艺术最初是从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的生产劳动之中萌发的,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必须的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特殊的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和生产劳动精密的联系在一起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曝气池中的泡沫问题?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 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污泥浓度过低时产生泡沫,可以提高污泥回流比,减少气量;
    若是由表面活性剂引起泡沫,可加适量的汽油、机油、煤油等物质消除气泡表面张力,达到消泡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印度人的宗教观指印度人如何看待信仰问题,如何看待不同宗教,以及对精神内涵的认识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如何看待城市问题?


    正确答案:⑴大部分城市问题是相关的:许多问题有相同的根源,一些问题能够造成其它问题的恶化;
    ⑵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同于市场方法;
    ⑶大多数城市问题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

  • 第15题:

    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正确答案: 西蒙认为从决策与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与行政并不妥当,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
    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
    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以上区分原则并非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分等同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但是它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是,就政策问题而言,价值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立法人员的主观价值;而对于行政问题来说,事实因素则在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所涉及的价值问题主要是反映社会价值,所以衡量其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客观、实证的真实性。
    西蒙的这种政策(政治)与行政区分说,其目的并不在于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准则,而是在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或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

  • 第16题:

    如何看待克隆动物的伦理问题?


    正确答案: 首先,违背了伦理学的自主原则,被克隆者作为人所享有的独特性被粗暴地剥夺了。
    再次,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平等原则。
    最后,社会学上克隆人与供体者的关系,克隆人身份、地位、家庭观念、克隆人的权利、婚姻及克隆的不确定性等将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还可能扰乱征程的进货规律,干扰性别比例等。

  • 第17题:

    观察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看待观察误差?


    正确答案: 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讲,任何观察都会有一定的误差,而观察误差的大小会对调查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
    在观察者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观察者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二,观察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第三,观察者的能力、知识与经验。
    第四,观察者的心理素质。第五,观察手段。
    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被观察者的反应。
    第二,人为的假象。
    第三,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针对造成观察误差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首先要选择合
    格的观察者,然后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统一思想,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要按照观察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行事。通过这种努力,尽管仍然不可能完全消除观察误差,但是却可以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观察结果也可以做到基本准确

  • 第18题:

    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恋爱问题?


    正确答案: 第一,要相信他们。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恋爱属乎正常现象,他们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二,要引导他们。大学生的身心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一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时多一份思考和理性,同时还要处理好和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关系。
    第三,要帮助他们。对于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的恋爱问题,如失恋、单相思、婚前性行为、为爱情铺张浪费等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坚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恋爱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 第19题:

    能力发展存在哪些个体差异?应该如何看待能力的个别差异?


    正确答案: 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有些人则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三)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 第20题:

    如何看待投票率低的问题,如何改进?


    正确答案: 首先搞投票率不一定代表民主。缺乏自由的选举有时候却也是投票率很高的选举。但是,显而易见,这与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选举制度中自由选举原则是相违背的。同时,这种高投票率的选举结果也一定不是民主的实质。其次,投票率高低即使问题也不是问题,一方面如果投票率低则成功当选的政党在当选后的执政力度会受影响,选民可能一开始就不信任他们,对于他们的执政能力和政策执行会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反对的态度。另一方面只有在时代有大变革的时候,候选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方案,同时由于选民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活的保障,也因此会刺激选民积极投票,导致投票率高。相反时代太平,往往会造成选民搭便车的现象。选民常常有这样的心态:因为生活稳定富足,所以选谁都可以。因此有时候投票率低反而是社会太平的表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首先候选人要和选民多接触,让选民了解每个候选人,因此选民在投票时可以将这一票投给自己信任的候选人,而不是因为不了解而放弃权利。其次在投票后也要保持高度公民参与。让选民意识到自己可以参与决定公共政策。让选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一票是重要的。

  • 第21题:

    为什么会产生估价的准确性问题?如何看待估价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 产生准确性问题主要是因为估价总是在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下作出的,而且真实价值只是理论上存在的,实际中不可得知,所以评估会产生误差。应对准确性问题全面认识:
    即使都是合格的估价师,也不可能得出完全相同的评估价值,只会得出近似的评估价值;
    所有的评估价值都会有误差;
    不能用物理量测量的误差标准来要求估价的误差标准,应允许估价有较大的误差;
    判断一个评估价值的误差大小或者准确性,理论上是将它与真实价值进行比较;
    实际中不轻易直接判断一个评估价值的对与错,误差有多大,而是通过考察估价师和估价机构在改造估价程序上有无疏漏、估价过程中有无失误等,间接对其估价结果予以肯定或者否定。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古代的复仇问题?

    正确答案: 古代复仇者的结局要么是依法裁决的“死”,要么是被统治者宽赦、社会舆论支持后的“生”,复仇将情理法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法治社会里,对复仇的违法性毋庸置疑,但是复仇体现的情理法冲突仍困扰着法治建设。“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血亲复仇,原本是人类的一项权利,也是义务。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很长一个时期,这种复仇权利仍然为一般社会成员所享有。随着国家作用的扩大和地缘政治的强化,生杀之权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国家,复仇权也逐渐受到种种限制。《周礼》主张区别不同的杀人行为而给以区别对待,“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仇。仇之则死。”《春秋公羊传》则进一步明确:“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母被他人所杀,子女若不能为其复仇而苟且偷生,则于情于理不容,不孝之名难以摆脱;但若复仇杀人,则势必引起反复仇杀,导致社会混乱,危及国家政权,同时也会直接侵损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权。在中国这样一个极端重视宗法伦理的国度里,国家法律对私人复仇从认可、允许,到限制、禁止,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直到包括法律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相对健全完备的唐代,社会对于禁止复仇一事仍然久议不决。唐朝统治者本有强化国家统一司法权的总体设想,试图较大幅度地加强法律的强制性,禁止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国家司法权的民间复仇行为,但这一点又与唐代尚礼法、重伦常的基本国策相悖。于是,从朝廷、官府到民间,围绕着是否允许复仇的问题,一场广泛的讨论展开了,赞同、反对、调和的意见都获得了表达的机会。在法治社会首先应当对情、理、法重新认识;其次,正确看待情理法结合在实现法律体系本土化、保障司法公正以及增强判决执行力中的价值;最后,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要恰当运用情理法。立法中要恰当吸收情理因素,社会变化时法律中的情理因素也应当作相应调整;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发挥情理的作用:结合情理因素进行事实认定;灵活运用情理,发挥调解制度的优势;法律缺位时使用情理弥补;司法应结合情理实现法律目的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西蒙如何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

    正确答案: 西蒙认为从决策与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与行政并不妥当,因为行政也必须作决策。
    西蒙是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以及决策理论的观点来看待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别的。
    关于判断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不同的,即前者是基于人的主观价值,而后者则是基于客观的、实证的真实性。基于这种观点,西蒙提出了下列区分政策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
    (1)一个决策问题是应该交给立法机关还是应该交给行政机关,这取决于其中所含的事实问题和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关于事实问题的纷争程度。
    (2)行政机关的价值判断必须反映社会价值,当价值判断有争议时,则行政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必须向立法机关负完全责任,也就是说,立法机关对这种价值判断保留控制权。
    以上区分原则并非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区分等同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但是它与价值-事实的区分有着密切关系。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都包括价值与事实这两种因素,但是,就政策问题而言,价值因素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立法人员的主观价值;而对于行政问题来说,事实因素则在其中占居着重要地位,所涉及的价值问题主要是反映社会价值,所以衡量其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在于客观、实证的真实性。
    西蒙的这种政策(政治)与行政区分说,其目的并不在于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准则,而是在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或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萨特的短篇小说《墙》的思想内容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回答了()
    A

    如何对待金钱的问题

    B

    如何看待人生世界的问题

    C

    如何对待死亡的问题

    D

    如何对待友情的问题

    E

    如何看待生死转化的问题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