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阐明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般情况下,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每亩铃数表现为主导因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衣分起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有几个?如何计算皮棉产量?


    正确答案: 产量构成因素有:亩株数、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每亩皮棉产量(千克)=亩株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1000。

  • 第4题:

    构成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铃重
    • B、单位面积总铃数
    • C、籽指
    • D、衣分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述水稻产量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粒重构成。

  • 第6题:

    构成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棉花的产量一般以皮棉数量来表示。皮棉产量通常由单位面积总铃数、平均铃重和衣分三部分组成。当三个因素都大时,产量最高。三因素中除衣分主要受遗传特性支配外,其它二者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化较大。
    (1)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单位面积总铃数是株数和单株成铃数的乘积。然而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单位面积的株数越多则单株成铃数就较少,所以争取最高总铃数必须始两者协调。单位面积的总铃数通常表现为构成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它们的变化幅度很大。高产田通常每亩总铃数达8-9万个,低产田通常为2-3万个。影响总铃数的因素有种植密度与配置、土壤肥力和水分等。
    (2)平均铃重。铃重常以单个棉铃中籽棉的重量、100个棉铃的籽棉重量(百铃重)或0.5公斤籽棉的棉铃数来表示。在单位面积总铃数相同的情况下,铃重是决定籽棉产量的主要因素。陆地棉的单铃重一般为4~6克,大铃品种为7~9克,小铃品种为3~4克。铃重除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同一品种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不同成熟期的铃重均不同。早衰或霜后棉铃或迟熟棉铃都较轻。影响铃重的因素有温度、有机养料、肥水条件、病虫害等。
    (3)衣分。衣分是指皮棉占籽棉重量的百分比。衣分基本受品种遗传特性所影响。个别高衣分品种可达45%,低的只有30%左右。有了上面三个数据,就可以粗略地预估某地区棉花产量。假如A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是20万亩,单位面积的总铃数为8万个/亩,铃重为7.5克,衣分为40%。则产量为200000×80000×7.5×40%/1000/1000=48000吨。当然,单位面积的总铃数、铃重、衣分这三个指标需要实际去调查统计得来。

  • 第7题:

    棉花的产量因素是由亩铃数、铃重和()构成。


    正确答案:衣分

  • 第8题:

    简述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小麦产量是由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构成的,叫做产量构成三因素。
    (2)小麦产量三因素是在不同生育过程形成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生育前期以形成穗数为中心,为粒数奠定基础,生育中期以形成粒数为中心,也是巩固穗数,为粒重打基础的时期,生育后期以形成粒重为中心,又是巩固粒数的重要时期。
    (3)小麦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个因素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当单位面积的穗数过多时,则每个穗占的空间和营养面积过小,会影响粒数和粒重的提高;同时每穗结实粒数过多,会影响粒重的提高和籽粒整齐度。

  • 第9题:

    简述棉花的产量形成因素。


    正确答案:棉花产量有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之分,一般以皮棉产量来表示。皮棉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三因素构成。

  • 第10题:

    以禾谷类作物为例,说明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组成。
    关系:
    1.结实率与千粒重呈正相关,与其他产量因素之间呈负相关。
    2.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3.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 第11题:

    多选题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

    株数

    B

    每株有效铃数

    C

    分枝数

    D

    每铃籽棉重

    E

    衣分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是()
    A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B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配置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C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药量与时间关系,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D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E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A.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配置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B.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药量与时间关系,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C.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D.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E.是研究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疗效与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答案:D
    解析:

  • 第14题:

    棉花理论产量的构成:(),衣分,(),单铃重。


    正确答案:单株铃重;亩株数

  • 第15题:

    棉花产量通常指皮棉产量,它是由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因素构成的


    正确答案:总铃数、单铃重、衣分

  • 第16题:

    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的理论体系。它以()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怎样发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伤亡事故

  • 第17题:

    简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正确答案: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有株数、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分别叙述各因素的形成。

  • 第18题:

    构成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它们相互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构成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每亩产量的计算等于每亩有效穗数乘每穗粒数再乘千粒重,然后除以1000折算为公斤。即为每亩产量多少公斤。
    三个产量因素中,以每亩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最易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变化的幅度最大,千粒重变化的幅度较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各因素之间互相制约并能自动调节。例如,每亩有效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密度增大,空秆株数增多,并且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也随之下降。因此,增加密度虽然可以提高每亩有效穗数,但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若由每亩增加穗数所增加的产量部分,不能补偿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的损失部分,亦难以获得高产。相反,每亩种植密度过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虽然较高,但由于每亩株数少,每穗粒数与千粒重两者的收益,不能抵偿因每亩穗数减少的损失,也不能获得高产。因此,要想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高,就要解决好群体生长与个体发育的矛盾,使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之间能协调发展,片面追求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难以获得较高产量。

  • 第19题:

    一般情况下,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每亩铃数表现为主导因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构成棉花产量的要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有亩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构成。

  • 第21题:

    分析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决定阶段。


    正确答案: (1)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3因素构成。
    (2)产量构成形成于不同的生育阶段
    ①穗数决定于营养生长阶段。即由基本苗、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决定。
    ②每穗粒数决定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即由小穗的分化数、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决定。
    ③粒穗决定于生育后期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

  • 第22题:

    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的理论体系。它以()为研究对象,探讨()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怎样发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伤亡事故;事故致因因素

  • 第23题:

    问答题
    构成棉花产量的要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有亩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构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