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何谓“八功德水”?

题目

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何谓“八功德水”?


相似考题
更多“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何谓“八功德”相关问题
  • 第1题:

    八功德水想


    正确答案: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之一,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之相的行法。

  • 第2题:

    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正确答案: “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

  • 第3题: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正确答案: 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 第4题:

    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以下不属于“八水”的是?()

    • A、灞河
    • B、浐河
    • C、延河
    • D、滈河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如来授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授唐僧为什么?()

    • A、旃檀功德佛
    • B、檀旃功德佛
    • C、金身罗汉
    • D、罗汉金身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某地在家二众向法师学习唱念蔚为风气,此种赞叹如来功德无量,但末学以为专事唱念,难了生死,对后学之人,易生我慢,更是自障,老居士以为然否?


    正确答案:了生死之法,一是断惑证真,一是带业往生,会此者有分,昧之者无分。若专事唱念,不与戒定慧相应,只是有漏功德,倘能以唱念之法,做到断惑,或是得到一心,自可了生死,不能者仅得福报而已。

  • 第7题:

    单选题
    如来授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授唐僧为什么?()
    A

    旃檀功德佛

    B

    檀旃功德佛

    C

    金身罗汉

    D

    罗汉金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八功德水

    正确答案: 具有八种好处的水,即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二、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满於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须弥山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正确答案: “清凉”,喝起来特别清爽,可以消除酷热,具有解毒之功效;“香”,水质甘美香甜,没有任何臭味;“轻”,矿物质含量少,饮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损害;“柔”,水感柔软可口;“澄清”,不浑浊,很清净;“无有垢”,没有任何杂质;“饮时不损喉”,喝完后对嗓子没有伤害;“饮已不伤腹”,喝了以后不会闹肚子、生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亲友书》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功德?了知作者功德后,对你学习本论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亲友书》的作者是龙树菩萨又称龙猛菩萨。
    佛教历史上,龙猛菩萨是公认的登地菩萨,佛陀在《楞伽经》中亲自授记:“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意即南方碑达国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龙猛,在佛陀涅槃之后,佛教内部产生争论时,他站出来弘扬大乘中观,破除有边与无边,诠释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在《大鼓经》、《大云经》、《文殊根本续》等大乘经续中,对龙猛菩萨也有明显的授记,有些说他是一地菩萨,有些说是七地菩萨,有些甚至说获得了佛果。藏传佛教中他被喻为“二胜六庄严”之一,汉传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奉为开山始祖,这样的大菩萨、大圣者,佛教徒没有一个不承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若是居士家况关系未皈依佛门,照佛戒律修持,未知和皈依功德一样否?

    正确答案: 皈依与修持,不必混为一谈。但既信奉佛,自当皈依,方合事理。惟修持不皈依,虽有功德,但以无师承,而信奉亦欠诚敬,功德自少。设皈依者,而不修持,或懈怠不进,亦无多大功德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缘佛陀而顶礼会有何种功德?若想获得这些功德,是否必须要有虔诚的信心?请具体说明。


    正确答案: 《阿含经》中讲过,礼佛有五种功德:一、相貌端正,身相庄严;二、声音好听;三、具足财富;四、生于富贵家、贵族家;五、命终后转生天界。
    礼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无论以什么样的发心礼佛,哪怕以嗔恨心或蔑视的眼光注视着佛像,也有无量的功德。《华严经》中说:“见闻供养彼等佛,亦增无量大福聚。”以佛陀作为对境,见到、听到或供养顶礼,都会产生极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有些人不信佛,让他参加法会看到一些佛像,这样功德也很大。

  • 第14题:

    梁武帝一生布施设斋造寺度僧问达摩言有何功德?达摩答无功德,不知何故?


    正确答案:功德分有漏无漏二种,有漏者多是福业,无漏者皆是慧业。福得正依二报之果,慧乃解脱二死之因。武帝所闻,皆是福业正依之事,而非慧业解脱之事,正依乃生灭法,故祖师云,实无功德,意欲其进修心性也。

  • 第15题:

    念佛同修们,其中有人朝夕设敬饭奉祀佛祖是否必要或无必要。依听讲经内谈及西方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内能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万般应有尽有谓何凡间人再设敬饭乎?


    正确答案:岂独佛祖不食人间敬饭,即欲界诸天亦不食人间烟火,四禅天众,饮食已全断之,况佛祖乎。此不过尽我之心,竭我之诚,佛智鉴照万方,亦知之矣。种我福田,供之自是有益,如梁武帝前生为樵夫,遇雨见佛像被淋,取笠覆之,一念之诚,后报无穷。

  • 第16题:

    大泽山功德碑林,又称“日照庵碑林”,现存120余通功德碑,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功德碑林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以下何人将“胡说八道”讲成“胡说九道”?

    • A、信心王
    • B、齐心王
    • C、功德王
    • D、俱明王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八功德水


    正确答案: 具有八种好处的水,即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二、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满於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须弥山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

  • 第19题:

    单选题
    彭埠八桥中著名的清风桥、明月桥,取名寓意在于()。
    A

    幸福安康

    B

    高风亮节

    C

    歌颂功德

    D

    祈求长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赵朴初居士的诗句“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何谓“八功德水”?

    正确答案: 所谓的“八功德水”即先澄清、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功德

    正确答案: 音译作“惧曩[nǎng]”、“麌[yǔ]曩”、“求那”等。功,是指福利之功能;德,则指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即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八功德水想

    正确答案: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之一,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之相的行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在世间层面上,如何分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这和“视师如佛”相违吗?

    正确答案: 据堪布所讲,在世间层面,按佛经的意趣,上师的功德一定要超过弟子。比如我是一个资粮道的修行人,那我的上师,至少应该是加行道的;如果是我加行道的,上师就应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以此类推。这与“视师如佛”并不相违,因为“视师如佛”是从最终的密意融入无二无别。因此,在祈祷时,应把上师观作和佛一模一样,但在平常学习、依止的过程中,尤其是初学者,最好先把上师当做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来看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