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的过失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题目

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 A、匡正皇帝的过失
  •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 C、替皇帝草拟政令
  •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相似考题
更多“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相关问题
  • 第1题:

    “皇上什么也没有穿”这句话是()说的。

    • A、有一个小孩
    • B、侍臣
    • C、围观的人

    正确答案:A

  • 第2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道:“中国之土地在美国之上。而物产之丰、宝藏之富,实居世界第一。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

    • 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
    • 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
    • C、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
    • D、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唐太宗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诏敕出自()。

    • A、中书省
    • B、尚书省
    • C、门下省
    • D、皇帝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宋朝宰相制度的特点()。

    • A、宋代三省长官虽存,但却不一定行宰相之权
    • B、中书门下长官只有加上“同平章事”,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是真正的宰相
    • C、宋代设置枢密院掌军事,以三司掌财政,与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并称“二府三司”
    • D、二府三司互不统属,宰相权已被一分为三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 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 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 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 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汤显祖曾给皇帝上过什么书()

    • A、《上运使孙司谏书》
    • B、《与高司谏书》
    • C、《谏逐客书》
    • D、《论辅臣科臣疏》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有学者说:“(唐朝)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这表明唐朝的官僚制度() 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②可有效制约君权③提高了行政效率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问答题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措施:
    ①虚心纳谏
    ②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④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也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始生的枝芽),足搔而绝,手可擢拔”(枚乘《谏吴王书》),句中的“擢”和“拔”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擢”是拔的动作,而“拔”是强调结果,是拔出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
    A

    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

    B

    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

    C

    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

    D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A

    唐朝门下省

    B

    宋朝中书门下

    C

    元朝中书省

    D

    明朝内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枢密院”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 D、枢密院和三司使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 A、分工明确,互为补充
    •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 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 B、宋朝中书门下
    • C、元朝中书省
    • D、明朝内阁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 A、匡正皇帝过失
    • B、执行皇帝意旨
    • C、草拟皇帝政令
    • D、审批决策机要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措施:
    ①虚心纳谏
    ②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③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④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也可。

  • 第19题: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始生的枝芽),足搔而绝,手可擢拔”(枚乘《谏吴王书》),句中的“擢”和“拔”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擢”是拔的动作,而“拔”是强调结果,是拔出来。

  • 第20题:

    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 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 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
    • 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翻译: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即楚王。〕者,谒者〔秦汉时,皇宫中负责通报传达等事的官员。〕操以入。中射之士〔官名,在宫中负责保卫工作。〕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正确答案: 有人向楚王敬献了一种长生不老之药,谒者捧着它入见楚王。中射之士看到后,问:“可以吃吗?”谒者答道:“可以!”于是中射之士夺过来,吞下肚去。楚王怒不可遏,让人把中射之士杀掉。中射之士托人说服楚王说:“我(吃那药时)问过谒者。谒者说可以吃,所以我才吃了。罪不在我,而在谒者。况且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我吃了药如被杀死,这药岂不成了死药?大王杀死我这个无罪的人,只能证明献药人欺骗了您!”楚王于是不杀(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说道:中国之土地在美国之上。而物产之丰、宝藏之富,实居世界第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枢密院”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