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方法、运作机制及理论基础上,多有不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并不是道德教育,不能取代道德学校教育。但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观念、方法、内容上,对学校德育具有补偿功能;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辅助下,学生克服意义障碍,建立起良好心境,或使心理疾病得到矫治,学校德育因此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本身虽不是德育,却是学校德育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 第2题:

    孟子的教育内容是()

    • A、人伦教育
    • B、道德教育
    • C、权术教育
    • D、法律教育

    正确答案:A,B

  • 第3题:

    简述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正确答案: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作为美德的知识虽是可教的,但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把存在于人的心灵和理智中的先天的知识,通过特殊的方法引导、启发出来,这种特殊的方法就是“精神助产术”。即通过双方的谈话和诘难,指出那种把一般定义归结为个别、特殊的东西的看法是不妥的、有矛盾的,从而把对方思想中本来就存在的普遍性的认识引导出来。

  • 第4题:

    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


    正确答案: 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大的方面:
    (1)持志养气;
    (2)动心忍性;
    (3)存心养性;
    (4)反求诸己。
    简述墨家对教育内容的主张。答:墨家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墨家主张培养“兼士”,其主要品德是“兼爱”,即能够毫无区别地爱一切人。而作为兼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2)技能教育方面的内容:注重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和军事知识等技能训练。
    (3)思维方法方面的教育内容:注重思维方法的教育。

  • 第5题:

    简述孟子的经济思想的价格与质量。


    正确答案:价格与价值。孟子认为价格之大小应该决定于商品本身的质量。他与子贡、范蠡等以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不同,从商品本身寻找商品价格不同的原因。孟子认识到不适当的价格会影响生产,“巨屦小屦同价,人岂为之哉”,必定导致“相率而为伪”。
    孟子首次提出“垄断”一词,孟子的“垄断”指小商小贩在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 第6题:

    简述警察道德教育的方法。


    正确答案: (1)正面教育与必要的奖惩相结合。
    (2)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3)典型教育融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 第7题:

    简述孟子的性善论与仁义观。


    正确答案: 性善论:孟子对于性善论的最用力的论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证明的。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恻隐和羞恶是人的一种心理常态,孟子说“人皆有之”,即认为这种心理常态是人人具有的,无一例外,以此是带有普遍性的。普遍存在的,也就是天然所固有的。无一人能够例外,非个人能力所及,于是就成为一种绝对,一种极致。所以孟子说性善“人皆有之”,又说“我固有之”。孟子认为,这种人心所固有的心理常态就是仁义的萌芽之所,是仁义礼智的本原。孟子认为,虽然人的本性是善的,但是每一个人的作为都有善有不善,并非可以不加努力完全自动地依据本性去行善。遵守性善的人,就是顺受其正,就得天之助,得人之心,就是正命,就得以成功。不遵守性善的,就不得天助,不得人心,就非正命,就要逆天而亡。有行之者,有不行之者,孟子学说最后的关键是聚焦在“取舍”一点上。所以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强调一个“求”字。孔子重“仁”,孟子重“义”。“仁”与“义”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在内涵上却是可以合为一体,重合为一的。“仁”具体化就是“礼”,遵“礼”而行就是“义”。《孟子•尽心上》:“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仁”与“义”的差别,不在于概念的内涵不同,而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仁”是名词性的,是理论上的、本体的、静止的。“义”则具有行为和实践的含义,是动词性的一个概念。《孟子•公孙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又《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又《孟子•尽心上》:“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仁”是一个原则,一个标准。“义”是有所作为,有所取舍,以达到这个原则和标准。所以孟子说“仁”是“居”,是“宅”,而称“义”为“路”。依“仁”而行,有所由,有所取舍,就是“义”。所以“义”是一个带有实践性倾向的概念。
    在孟子当时,关于“仁”、“义”这两个概念,诸家已有争论。《管子•戒》说:“仁从中出,义由外作。”告子也持此说,认为:“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告子上》)。以仁为内,以义为外,即以仁为本性和本体的,以义为非本性和非本体的。其目的有可能是为了否定作为本体的“义”的概念,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管子•戒》与告子强调“义”的外在实践性的合理倾向。《孟子•告子上》说:“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孟子坚持认为“义”与“仁”没有内外之分,反对“义”为外,而强调“义”出于天,出于普遍心理。但孟子说“义”是“行吾敬”,“敬”就是“仁”,“行吾敬”就是“行仁”,对于“义”的实践特点是明白承认的。“义”的关键问题在于取舍一点,孟子提出性善说的目的也是要归结于取舍的选择。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孟子的思想以及《孟子》与《论语》在体制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孟子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仁政的具体内容以民为本的“王道”。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孟子》是记述孟子言行的书,此书共七篇。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与《论语》比较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了,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如果加上一个标题,就可单独成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容。

    正确答案: 董仲舒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主要有四点:
    (1)“以仁安人,以正义我”。他强调“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认为道德教育中,要养成宽于待人和严于责己的德行。
    (2)“必仁且智”。他提出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思想,指出“仁而不智”与“智而不仁”的片面性。
    (3)“明道”“重志”。他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强调“正义明道”而反对功利,与“明道”相联系,他提出“重志”,要求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与修养。
    (4)“强勉行道”、“进善诛恶”。董仲舒的“明道”。并不限于认识道德,而是要“强勉行道”。他在主张“明道”、“行道”中,要求“兴善去恶”和“进善诛恶”;这是在德育原则上破立兼行的正确见解,是符合德育规律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孟子的教育内容是()
    A

    人伦教育

    B

    道德教育

    C

    权术教育

    D

    法律教育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正确答案: 对象、目的、内容、方式、方法、运作机制及理论基础上,多有不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并不是道德教育,不能取代道德学校教育。但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观念、方法、内容上,对学校德育具有补偿功能;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辅助下,学生克服意义障碍,建立起良好心境,或使心理疾病得到矫治,学校德育因此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本身虽不是德育,却是学校德育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 ①持志养气
    ②动心忍性
    ③存心养性
    ④反求诸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同伴友谊与道德教育的意义。
    (1)友谊对道德发展的作用。
    (2)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背景。
    (3)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特征。

  • 第14题:

    简述港口道路布置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 1.平行、垂直岸线的干道数条
    2.进出港口的道路1∼2条
    3.联系各港区的道路按主要道路考虑
    4.港内道路尽量布置成环形系统
    5.交叉路口设圆弧转角
    6.路面高程与码头、作业区适应,与铁轨顶齐平
    7.道路尽头处设掉头区

  • 第15题:

    简述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完善道德人格。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很多的,大体上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条主要途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言传身教、情理相融的原则;
    (2)严格要求与关心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3)尊重集体与尊重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 第16题:

    简述精液稀释的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①等温稀释(精液和稀释液的温度要一致或相近,二者只能相差5℃以内);
    ②稀释方向要正确(要把稀释液沿着精液容器的壁缓慢地加入到精液中。稀释的方向绝对不能弄反。操作时,要一边加稀释液,一边轻轻地晃动精液容器,使之及时混匀);
    ③高倍稀释要分步进行(稀释不超过2倍时,可进行一步稀释;若需进行高倍稀释,则应分步进行——前一步稀释后应停数分钟,经镜检符合继续稀释的要求时再行下一步稀释,每一步只稀释1~2倍)。

  • 第17题:

    简述孟子经济思想分工与劳动。


    正确答案:社会分工是孟子的重要经济思想。孟子不仅认识到分工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分工的利益。第四,价格与质量。

  • 第18题:

    简述孟子的思想以及《孟子》与《论语》在体制上的异同。


    正确答案: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是孔子学说的发展。孟子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仁政的具体内容以民为本的“王道”。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孟子》是记述孟子言行的书,此书共七篇。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与《论语》比较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了,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如果加上一个标题,就可单独成篇。

  • 第19题:

    简述地方文献的采购原则与方法。


    正确答案:原则:
    (1)目的行和计划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地方文献建设。
    (2)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体系系统完备,内容完整。
    (3)制度保障性,社会保障制度如呈缴本制度,内部保障如采访经费、人员、方法等。
    方法:
    (1)建设信息网络,收集书目和确立各种信息渠道
    (2)采取呈缴,订购、采购,征集、交换等多种途径采集文献。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孟子的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

    正确答案: 孟子关于道德教育原则方法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四个大的方面:(1)持志养气;(2)动心忍性:(3)存心养性;(4)反求诸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同伴友谊与道德教育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友谊对道德发展的作用。
    (2)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背景。
    (3)友谊是道德发展的重要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警察道德教育的方法。

    正确答案: (1)正面教育与必要的奖惩相结合。
    (2)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3)典型教育融于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道德教育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道德教育的目的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习惯,完善道德人格。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很多的,大体上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条主要途径。
    (2)基本原则
    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①言传身教、情理相融的原则。
    ②严格要求与关心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③尊重集体与尊重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④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