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破字”等术语的用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读为、读曰是音韵术语。这两个术语总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参考答案:正确

  • 第2题:

    如何遮破“借助术语知关联,错乱关联无所需”的观点?


    正确答案: 对方所谓的“术语”实际是没有经过详细观察而承许的,如果真正观察,则不超出对自相或对共相或对自相与共相误为一体这三者任何一种使用术语,若如此没有错乱的话,就没办法将外境取上相应的名称。原因是:假使自相与义共相二者无有错乱而对自相取名,势必会招致对外道所说的过失;倘若对义共相使用术语,则对声闻宗所说的过失又会降临头上;如果按照最后一种,也就是自相共相误为一体而安立,那就是在证实我们的观点。

  • 第3题:

    简述“浑言”、“析言”等术语的用法。


    正确答案: 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言、散文,与析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浑统称说之意,用以说明同义词共同的意义,而不计较其细微差别。
    如:《说文解字•疒部》:“病,疾加也。”“疾,病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包咸注《论语》曰:“疾甚曰病。”浑言则“疾”、“病”意义相同。
    《说文解字•行部》:“行,人之步趋也。”段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析言,也叫“对文”、“对言”。
    同“浑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分析称说之意,用以辨析、说明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说文•走部》:“走,趋也。”段注:“《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日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也。许浑言不别也。”

  • 第4题:

    王献之书风有()之称。

    • A、破体
    • B、破题
    • C、破字
    • D、削字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注疏术语“言”和“谓”的关系是()。

    • A、格式不同,但用法却一样
    • B、格式不相同,用法也不一样
    • C、格式相同,用法也一样
    • D、格式相同,但用法不一样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 A、读如
    • B、如字
    • C、读曰
    • D、之为言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读曰、读为”说明通假字的术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多选题
    书稿加工要符合规范原则,其中特别要注意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数字用法,汉语拼音拼写方法以及(  )等。[2002年真题]
    A

    科技名词的选择

    B

    章节标题的行长和转行

    C

    标点符号用法

    D

    版面行距的设计

    E

    外文字母的大小写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规范是指按照国家的规定统一有关用法。如科技名词的选择,数字用法,汉语拼音拼写方法,标点符号用法,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外文字母的大小写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如果作者用得不合规范,编辑加工整理时应该将它们一一改正过来。

  • 第9题:

    多选题
    书稿加工要符合规范原则,其中特别要注意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数字用法,汉语拼音拼写方法以及()等。
    A

    科技名词的选择

    B

    章节标题的行长和转行

    C

    标点符号用法

    D

    版面行距的设计

    E

    外文字母的大小写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古注术语用于破通假字的是()
    A

    谓之

    B

    读为

    C

    读如

    D

    当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古代名、字、号的不同用法。

    正确答案: 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在一般情况下直呼对方的名是不礼貌的。因此,对人称呼常用字,字的使用率大大超过名。对名人雅士,称号则比称字更显尊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浑言”、“析言”等术语的用法。

    正确答案: 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言、散文,与析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浑统称说之意,用以说明同义词共同的意义,而不计较其细微差别。
    如:《说文解字•疒部》:“病,疾加也。”“疾,病也。”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包咸注《论语》曰:“疾甚曰病。”浑言则“疾”、“病”意义相同。
    《说文解字•行部》:“行,人之步趋也。”段注:“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析言,也叫“对文”、“对言”。
    同“浑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分析称说之意,用以辨析、说明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说文•走部》:“走,趋也。”段注:“《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日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也。许浑言不别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术语中,属于注音的术语是()。

    A、之言

    B、如字

    C、读若

    D、读如

    E、之貌


    正确答案:BCD

  • 第14题:

    下列古注术语用于破通假字的是()

    • A、谓之
    • B、读为
    • C、读如
    • D、当作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古代名、字、号的不同用法。


    正确答案: 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一般用于谦称、卑称。上对下、长对少方可称名;下对上、平辈之间,称字不称名。在一般情况下直呼对方的名是不礼貌的。因此,对人称呼常用字,字的使用率大大超过名。对名人雅士,称号则比称字更显尊重。

  • 第16题:

    简述“破字”等术语的用法。


    正确答案: 破字,也叫“读破”、“破读”、“改读”,易字,其作用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的,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引其父王念孙说:“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之,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故毛公《诗》传多易假借之字而训以本字,已开改读之先。至康成笺《诗》注《礼》,屡云‘某读为某’,而假借之例大明。后人或病康成破字者,不知古字多假借也。”
    “破字”、“易字”有时也指改正形误的字,如破字,读破,还用来改变某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词性的转变。通常是改变声调。

  • 第17题:

    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哪些?它们各是怎样的用法?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当作”、“当为”和“衍”、“脱”。其中前两个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文字错误。如《韩非子*说林上》:“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与。”王先慎注:“‘请’当为‘索’,上下文并作‘索’,《策》亦作‘索’”。“衍”这个术语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多出的文字。如《左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脱”字这个术语则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脱漏的文字。如《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疑今本‘吾’下有脱字。”

  • 第18题:

    训诂术语“谓”和“谓之”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用法却不同。“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词语的特定意义的,而“谓之”则主要用于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用“谓”时,被释词在其前,用来解释的词在其后;用“谓之”时,正好相反,是被释词在其后,用来解释的词语在其前。

  • 第19题:

    简要说明“谓”和“谓之”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用法。


    正确答案: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被解释的词和解释的词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谓之不仅是用来解释词意的而且还是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的。谓用来解释的词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的词所指的范围或者隐射的事物。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破字”等术语的用法。

    正确答案: 破字,也叫“读破”、“破读”、“改读”,易字,其作用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的,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引其父王念孙说:“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之,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故毛公《诗》传多易假借之字而训以本字,已开改读之先。至康成笺《诗》注《礼》,屡云‘某读为某’,而假借之例大明。后人或病康成破字者,不知古字多假借也。”
    “破字”、“易字”有时也指改正形误的字,如破字,读破,还用来改变某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词性的转变。通常是改变声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王献之书风有()之称。
    A

    破体

    B

    破题

    C

    破字

    D

    削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哪些?它们各是怎样的用法?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常用的校勘术语有“当作”、“当为”和“衍”、“脱”。其中前两个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文字错误。如《韩非子*说林上》:“宣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与。”王先慎注:“‘请’当为‘索’,上下文并作‘索’,《策》亦作‘索’”。“衍”这个术语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多出的文字。如《左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阮元《校勘记》:“《释文》无‘水’字,云‘或作汉水以为池,水字衍’。”“脱”字这个术语则用来指出文中因传抄而脱漏的文字。如《论语*颜渊》:“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阮元《校勘记》:“疑今本‘吾’下有脱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CFR术语和CIF术语的区别

    正确答案: CFR与CIF的不同之处在于价格构成。按CFR术语成交时,价格构成中不包括保险费,也就是说,买方要自行投保并支付保险费用,其余关于交货地点、买卖双方责任、风险及费用的划分都与CIF术语相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谓”和“谓之”这两个术语的不同用法。

    正确答案: 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被解释的词和解释的词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谓之不仅是用来解释词意的而且还是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的差别的。谓用来解释的词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的词所指的范围或者隐射的事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