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相关问题
  • 第1题:

    麦金农在总结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的最佳顺序,他认为金融自由化的第一步应当是( ) 。

    A平衡中央政府财政日
    B.稳定物价水平
    C.开放国内资本市场
    D.改革外汇体制

    答案:A
    解析:
    麦金农在《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过度中的金融控制》一书中,论述了金融自由化的政策顺序。他认为,金融自由化最佳顺序是,财政调整应在金融自由化之前,而解除资本流动管制应在国内金融体系自由化之后。故选项A中平衡中央政府财政为麦金农认为金融自由化的第-一步,所以答案选A.

  • 第2题:

    金融自由化的合理顺序为()。

    A: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B: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
    C: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D:先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E:先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

    答案:A,C
    解析:
    金融自由化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如果国内部门超前自由化,资金在扭曲的价格体系指引下会产生错误的配置。如果对外金融部门自由化超前,在国内利率和资金流动环境劣于国际环境时,极易产生大规模的资金外逃。

  • 第3题:

    分析国民政府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
    第二,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
    第三,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使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
    第五,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的来源。

  • 第4题:

    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其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偏居世界一隅的它们,虽然,这种关注有点苦不堪言。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以他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从5月开始对泰铢发动了攻击。并推翻了这个多米诺骨牌。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价狂跌;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三小龙也难逃此劫。刚刚回归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纽约道·琼斯指数、伦敦和东京的大型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泥潭。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来势之猛、涉及之广令全球为之震惊!

  • 第5题: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什么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小?中国应该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 (1)金融危机的成因
    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因是国际投机资本利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失衡、金融体制不健全以及本币高估等问题兴风作浪、肆意炒作,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存在深层次问题。
    第一,经济结构失衡,“泡沫经济”过度膨胀。亚洲发展中国家多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结构单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相互竞争激烈,在欧美紧缩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出口开始下滑,进口势头上升,外贸赤字增加。如1996年泰国国内的私人消费按现价计算比1995年增长13.4%,货物和劳务进口同比增长14%,但出口却只增长9.2%。部分投资者盲目将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如1996年泰国金融机构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总贷款额的50%,酿成“泡沫经济”。目前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出现大量房地产积压,造成银行呆、坏帐激增。
    第二,在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盲目推动金融自由化,过早地开放了金融市场。股票、证券等虚拟资本投资比例过高,外国短期资本流入过多。九十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收支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1994年进一步放松资本项目下的有关限制,如放宽入境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1996年,泰国的外债总额超过90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流入的外资中有53%属于短期资本。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央行很难对短期的投机性资本流动进行调控,一旦外资抽逃,经济必受影响。
    第三,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未能及时地调整汇率。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与美元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九十年代以来,美国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成功地进行了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通胀率低,美元坚挺;东亚一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滞后,通胀率高于美国,货币明显高估,出口竞争力被削弱。这时,他们未能及时调整汇率政策,而是实行高利率政策,指望吸引大量的短期外资,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使金融风险加大,最终爆发金融危机。
    第四,对迅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缺乏相应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国际资本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目前全世界现货、期货和外汇交易合同日平均交易额为1.23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额的50倍。由于东南亚国家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和经济状况的恶化,其货币很容易成为国际投机商的攻击目标。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已有许多专家指出了这一迹象,但东南亚国家政府没有充分重视这些信息,当危机最终爆发时,显得措手不及,采用的调控措施失当,造成巨大的外汇损失。
    第五,政治腐败。亚洲有的国家政局不稳,有的政府更迭频繁,有的腐败蔓延,政府官员与银行、财团、大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也是加剧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2)金融危机的危害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会涉及方方面面,社会总会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屡受其害。亚洲金融危机则使一向欣欣向荣的亚洲经济倒退五六年,“东亚奇迹”黯然失色;
    ①使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日产生命公司、三洋证券公司、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公司接连宣告破产。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泰国政府一次关闭了56家金融机构。即使一些银行幸而没有倒闭,经营上也会困难重重。首先是盈利能力下降;其次是不规范竞争增多;再次是银行体系的整体信誉下降,融资成本增加,等等。
    ②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及其与千百万中小存户的密切联系,各国在发生银行危机时,财政都会出面救助。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仅重组其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就分别耗去了各国1999年GDP的58%、50%、29%、22%、7%。日本为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不止一次投入公共资金,给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
    ③降低货币政策效率
    不稳定的银行体系打乱了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正常的联系规律。比如,货币乘数有明显变化;货币供给量的利率弹性有明显变化,等等。在金融动荡期间所出现的扰动,往往难以预计其摆动方向以及摆动幅度。这无疑会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增加困难。
    ④债务紧缩效应
    金融危机之后的萧条阶段银行信用必然过分紧缩并成为抑制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1997年由于银行抑制融资而直接造成的企业倒闭达226家。其中山一证券的倒闭、八佰伴的破产,都和融资困难有关。
    ⑤金融危机的诸多不利影响最终都将打击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跌至-13.7%,马来西亚跌至-7.5%,韩国跌至-5.8%,泰国跌至-10.8%。
    (3)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
    ①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通过构造一套预警指标体系,使一国金融当局能在危机发生前有所准备。“选取的指标主要是:国际储备的变化、实际汇率、国内信贷、对公共部门的信贷、国内通货膨胀率、短期外债与GDP的比例、贸易差额、出口、货币供应增长率、GDP增长率、财政赤字等。把这些指标组合成了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并力求恰当地赋予这些指标一定的权重,还有可能计算出在某一特定时间后的24个月中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
    ②稳定金融市场。
    一是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针对国际投资资本的侵入,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本外币资金人市干预,以稳定汇率。1997年5~10月,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的中央银行先后动用近百亿美元外汇储备购买本国货币,以阻止本币贬值。
    二是提高利率,增加借用本币资金成本。提高短期利率的目的,在于拉高投机者在进行卖空投机操作时借入本币的成本。1997年5月,菲律宾中央银行将隔夜拆借利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5%。1997年7月20日到8月18日,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由7%提高到30%。
    三是动用财政资金,稳定股市。199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国有企业将净利润的1%用于在雅加达股票市场上购买股票。更正规的形式是建立股市稳定基金。当股价下跌到某一水平,可运用基金进场护盘。
    四是保障金融债权,维护存款人信心。1998年1月27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向所有银行提供了储蓄业务和外债的全面保证,以维护储户和债权人的利益。1998年,日本修改存款保险法,允许储蓄存款保险机构设立特别结算账户,共可动用资金13万亿日元,使原先不在保险范围内的大额储蓄存款,也可以获得保险。
    ③管理国际资本流动
    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中,暂时实施资本账户管制,特别受到关注。在管理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最突出的建议就是对短期资本流动课税。除课税手段外,还有很多直接管理资本流动的手段。比如中国台湾为防范国际游资对岛内经济的冲击,在平时就建有多层次的防范措施。其中如对于外汇进出台湾,就有每一家公司每年汇入汇出台湾资金的结售额度各为1000万美元的规定;对于外资投资于证券市场,有总限额的规定——外国机构投资台湾证券的总额度为7.5亿美元,有对单个外商的限额规定——最高不得超过2亿美元等等。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台湾股票交易所中外国证券投资仅占股市总值的4%,兴不起大风浪。
    ④重组和改革金融部门
    发生了金融危机,金融部门难辞其咎。在金融危机之后,大规模的金融部门重组和改革势在必行。银行业的重组和改革被置于核心地位。1997年11月,泰国国会通过了6项旨在改革金融业的法律。根据这些法律,财政部专门成立了“金融重组局”,负责各项金融重组事务。
    ⑤推进宏观及结构性改革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1998年4月,马来西亚便为防止衰退而放松了财政政策。
    (4)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小的原因,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资本项目没有开放,这就不存在国际短期资本急速抽逃从而引爆危机的机制。这在危机时刻是有其关键意义,但并不是惟一的原因,也不是决定性的。
    ②中国特有的金融结构,就效率来看,问题突出,可是从抗拒金融冲击的角度看,却又较强。在中国,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80%,其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又占间接融资总额的70%。较小的金融市场和国家直接支持的银行信贷,是外部冲击较难动摇的。
    ③国家综合债务水平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中国综合债务的特点是:银行不良资产多,但政府债务、居民债务和外债却不高。若以政府内债、银行坏账以及外债表示国家综合债务额,那么中国国家综合债务率(国家综合债务额/名义GDP),在1997年为47%,1998年也低于50%。而同期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的这一比率则分别达114.3%、109.3%、92.7%、75.4%。美国的同一指标长期在70%,欧元区的标准为60%。
    ④中国经济具有活力,它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竞争潜力。也正是具备这样的根基,才使得自身的金融脆弱性虽在不断累积的情况之下,却能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8~2000年三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虽然较之前数年有明显下降,但仍分别达7.8%、7.2%和8.0%;出口总值也依然持续增长。实体经济的良好状态从根本上保证了金融稳定的态势。
    (5)中国应该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①短期资本流动性很强,与此相比,外国直接投资相对稳定,对一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而且,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同时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力资本以及海外销售渠道。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所有这些相伴随的因素都与融资本身同等重要。因此,当一个经济实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时,迫切需要创造出一个政策框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和长期资本流入,不鼓励短期贷款流入。
    ②遭受危机严重打击的经济有许多短期资本流入被用来为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提供融资,引起这些市场过热。如果允许银行将相当大比重的贷款投向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则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将导致这些贷款成为呆坏账,银行体系变得极为脆弱。所以,当泡沫破灭,或者预期要破灭的时候,就会引起银行危机,使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触发货币危机。为了防止泡沫和金融危机,在放开资本的市场的同时,加强银行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③在开放经济中,追求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相符的政策的国家很快就会受到国际资本的市场的惩罚。对于一个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的经济,主要的政策是维护自由市场制度,以便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和供需信息,制定并执行游戏规则,消除外部性。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④在任何国家几家大的金融资本家联手对该国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操纵在法律上都是不容许的,但目前几家大的国际投机家联手对他国货币市场的冲击却尚无法律可以制止,使经济规模小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和货币市场自由化时的风险大增。面对不可避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该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来发展经济以提高经济基本面的健康程度,并改革和上述原则不相符合的政策制度,有序地推行金融、货币市场的自由化来迎接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但为了避免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国际投机资本以大吃小的一个手段,国际间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构架,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也是非常必要的。

  • 第6题: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基本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货币改革和金融自由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在研究战例时,应对战前情况,火势情况,战斗经过和()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 A、成功经验
    • B、失败教训
    • C、失败原因
    • D、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其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偏居世界一隅的它们,虽然,这种关注有点苦不堪言。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以他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从5月开始对泰铢发动了攻击。并推翻了这个多米诺骨牌。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价狂跌;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三小龙也难逃此劫。刚刚回归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纽约道·琼斯指数、伦敦和东京的大型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泥潭。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来势之猛、涉及之广令全球为之震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分析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状况是相当不平衡的。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世界银行《198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就是金融自由化改革,其总结的主要教训有以下几点:
    (一)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
    (三)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干预,而是要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
    (四)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应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什么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小?中国应该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 (1)金融危机的成因
    亚洲金融危机的直接导因是国际投机资本利用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失衡、金融体制不健全以及本币高估等问题兴风作浪、肆意炒作,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存在深层次问题。
    第一,经济结构失衡,“泡沫经济”过度膨胀。亚洲发展中国家多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结构单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相互竞争激烈,在欧美紧缩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出口开始下滑,进口势头上升,外贸赤字增加。如1996年泰国国内的私人消费按现价计算比1995年增长13.4%,货物和劳务进口同比增长14%,但出口却只增长9.2%。部分投资者盲目将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项目,如1996年泰国金融机构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总贷款额的50%,酿成“泡沫经济”。目前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出现大量房地产积压,造成银行呆、坏帐激增。
    第二,在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盲目推动金融自由化,过早地开放了金融市场。股票、证券等虚拟资本投资比例过高,外国短期资本流入过多。九十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收支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1994年进一步放松资本项目下的有关限制,如放宽入境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1996年,泰国的外债总额超过90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流入的外资中有53%属于短期资本。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央行很难对短期的投机性资本流动进行调控,一旦外资抽逃,经济必受影响。
    第三,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未能及时地调整汇率。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与美元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九十年代以来,美国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成功地进行了结构调整,经济持续增长,通胀率低,美元坚挺;东亚一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滞后,通胀率高于美国,货币明显高估,出口竞争力被削弱。这时,他们未能及时调整汇率政策,而是实行高利率政策,指望吸引大量的短期外资,来弥补经常项目赤字,使金融风险加大,最终爆发金融危机。
    第四,对迅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缺乏相应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日益增多的国际资本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目前全世界现货、期货和外汇交易合同日平均交易额为1.23万亿美元,是国际贸易额的50倍。由于东南亚国家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和经济状况的恶化,其货币很容易成为国际投机商的攻击目标。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已有许多专家指出了这一迹象,但东南亚国家政府没有充分重视这些信息,当危机最终爆发时,显得措手不及,采用的调控措施失当,造成巨大的外汇损失。
    第五,政治腐败。亚洲有的国家政局不稳,有的政府更迭频繁,有的腐败蔓延,政府官员与银行、财团、大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也是加剧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2)金融危机的危害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会涉及方方面面,社会总会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屡受其害。亚洲金融危机则使一向欣欣向荣的亚洲经济倒退五六年,“东亚奇迹”黯然失色;
    ①使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日产生命公司、三洋证券公司、北海道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公司接连宣告破产。1997年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泰国政府一次关闭了56家金融机构。即使一些银行幸而没有倒闭,经营上也会困难重重。首先是盈利能力下降;其次是不规范竞争增多;再次是银行体系的整体信誉下降,融资成本增加,等等。
    ②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及其与千百万中小存户的密切联系,各国在发生银行危机时,财政都会出面救助。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仅重组其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就分别耗去了各国1999年GDP的58%、50%、29%、22%、7%。日本为解决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不止一次投入公共资金,给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
    ③降低货币政策效率
    不稳定的银行体系打乱了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正常的联系规律。比如,货币乘数有明显变化;货币供给量的利率弹性有明显变化,等等。在金融动荡期间所出现的扰动,往往难以预计其摆动方向以及摆动幅度。这无疑会给货币政策的实施增加困难。
    ④债务紧缩效应
    金融危机之后的萧条阶段银行信用必然过分紧缩并成为抑制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1997年由于银行抑制融资而直接造成的企业倒闭达226家。其中山一证券的倒闭、八佰伴的破产,都和融资困难有关。
    ⑤金融危机的诸多不利影响最终都将打击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的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率跌至-13.7%,马来西亚跌至-7.5%,韩国跌至-5.8%,泰国跌至-10.8%。
    (3)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
    ①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通过构造一套预警指标体系,使一国金融当局能在危机发生前有所准备。“选取的指标主要是:国际储备的变化、实际汇率、国内信贷、对公共部门的信贷、国内通货膨胀率、短期外债与GDP的比例、贸易差额、出口、货币供应增长率、GDP增长率、财政赤字等。把这些指标组合成了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并力求恰当地赋予这些指标一定的权重,还有可能计算出在某一特定时间后的24个月中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
    ②稳定金融市场。
    一是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针对国际投资资本的侵入,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本外币资金人市干预,以稳定汇率。1997年5~10月,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的中央银行先后动用近百亿美元外汇储备购买本国货币,以阻止本币贬值。
    二是提高利率,增加借用本币资金成本。提高短期利率的目的,在于拉高投机者在进行卖空投机操作时借入本币的成本。1997年5月,菲律宾中央银行将隔夜拆借利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15%。1997年7月20日到8月18日,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将再贴现率由7%提高到30%。
    三是动用财政资金,稳定股市。199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政府规定国有企业将净利润的1%用于在雅加达股票市场上购买股票。更正规的形式是建立股市稳定基金。当股价下跌到某一水平,可运用基金进场护盘。
    四是保障金融债权,维护存款人信心。1998年1月27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向所有银行提供了储蓄业务和外债的全面保证,以维护储户和债权人的利益。1998年,日本修改存款保险法,允许储蓄存款保险机构设立特别结算账户,共可动用资金13万亿日元,使原先不在保险范围内的大额储蓄存款,也可以获得保险。
    ③管理国际资本流动
    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中,暂时实施资本账户管制,特别受到关注。在管理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最突出的建议就是对短期资本流动课税。除课税手段外,还有很多直接管理资本流动的手段。比如中国台湾为防范国际游资对岛内经济的冲击,在平时就建有多层次的防范措施。其中如对于外汇进出台湾,就有每一家公司每年汇入汇出台湾资金的结售额度各为1000万美元的规定;对于外资投资于证券市场,有总限额的规定——外国机构投资台湾证券的总额度为7.5亿美元,有对单个外商的限额规定——最高不得超过2亿美元等等。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台湾股票交易所中外国证券投资仅占股市总值的4%,兴不起大风浪。
    ④重组和改革金融部门
    发生了金融危机,金融部门难辞其咎。在金融危机之后,大规模的金融部门重组和改革势在必行。银行业的重组和改革被置于核心地位。1997年11月,泰国国会通过了6项旨在改革金融业的法律。根据这些法律,财政部专门成立了“金融重组局”,负责各项金融重组事务。
    ⑤推进宏观及结构性改革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结构。1998年4月,马来西亚便为防止衰退而放松了财政政策。
    (4)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和影响较小的原因,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①资本项目没有开放,这就不存在国际短期资本急速抽逃从而引爆危机的机制。这在危机时刻是有其关键意义,但并不是惟一的原因,也不是决定性的。
    ②中国特有的金融结构,就效率来看,问题突出,可是从抗拒金融冲击的角度看,却又较强。在中国,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80%,其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又占间接融资总额的70%。较小的金融市场和国家直接支持的银行信贷,是外部冲击较难动摇的。
    ③国家综合债务水平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中国综合债务的特点是:银行不良资产多,但政府债务、居民债务和外债却不高。若以政府内债、银行坏账以及外债表示国家综合债务额,那么中国国家综合债务率(国家综合债务额/名义GDP),在1997年为47%,1998年也低于50%。而同期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的这一比率则分别达114.3%、109.3%、92.7%、75.4%。美国的同一指标长期在70%,欧元区的标准为60%。
    ④中国经济具有活力,它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竞争潜力。也正是具备这样的根基,才使得自身的金融脆弱性虽在不断累积的情况之下,却能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8~2000年三年,中国GDP增长速度虽然较之前数年有明显下降,但仍分别达7.8%、7.2%和8.0%;出口总值也依然持续增长。实体经济的良好状态从根本上保证了金融稳定的态势。
    (5)中国应该从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①短期资本流动性很强,与此相比,外国直接投资相对稳定,对一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而且,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同时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力资本以及海外销售渠道。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所有这些相伴随的因素都与融资本身同等重要。因此,当一个经济实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时,迫切需要创造出一个政策框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和长期资本流入,不鼓励短期贷款流入。
    ②遭受危机严重打击的经济有许多短期资本流入被用来为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提供融资,引起这些市场过热。如果允许银行将相当大比重的贷款投向证券和房地产市场,则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将导致这些贷款成为呆坏账,银行体系变得极为脆弱。所以,当泡沫破灭,或者预期要破灭的时候,就会引起银行危机,使国际资本流动发生逆转,触发货币危机。为了防止泡沫和金融危机,在放开资本的市场的同时,加强银行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③在开放经济中,追求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相符的政策的国家很快就会受到国际资本的市场的惩罚。对于一个遵循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的经济,主要的政策是维护自由市场制度,以便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和供需信息,制定并执行游戏规则,消除外部性。这样的政策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④在任何国家几家大的金融资本家联手对该国证券和货币市场的操纵在法律上都是不容许的,但目前几家大的国际投机家联手对他国货币市场的冲击却尚无法律可以制止,使经济规模小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和货币市场自由化时的风险大增。面对不可避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该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来发展经济以提高经济基本面的健康程度,并改革和上述原则不相符合的政策制度,有序地推行金融、货币市场的自由化来迎接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但为了避免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国际投机资本以大吃小的一个手段,国际间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构架,防范国际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也是非常必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研究战例时,应对战前情况,火势情况,战斗经过和()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A

    成功经验

    B

    失败教训

    C

    失败原因

    D

    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分析国民政府秘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 第一,秘书机构的越权现象不再出现。
    第二,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秘书的个体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文书档案工作趋于规范化。
    第三,向国外学习文书档案工作经验,使我国几千来处于封闭状态的秘书工作首次吸收国外先进方法,有助于我国秘书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对文书档案工作进行的学术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使秘书工作中的这两类重要业务开始学科化。
    第五,学校培养专业秘书人才,使秘书的素质有所提高,拓宽了秘书的来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相对比较合理的实施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应该是()。

    A: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B: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C: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
    D:先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E:先金融自由化,后贸易自由化

    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合理的实施金融自由化的顺序。比较合理的顺序应该是: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 第14题:

    金融约束论认为,在短期内,金融约束和金融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效果的影响是()。

    A:金融约束的经济效果要优于金融自由化
    B:金融自由化的经济效果要优于金融约束
    C:两者无法比较
    D:金融约束的经济效果与金融自由化的相同

    答案:A
    解析:
    金融约束论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约束的经济效果要优于金融自由化。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要急于盲目推进金融自由化。

  • 第15题:

    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苏联解体是长期发展战略的失败。
    第二、从社会的角度看,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社会危机四伏,困难重重,失去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第三、从政治的角度看,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的结果。
    第四、从国内的民族政策来看,民族政策的失误是加速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第五、从执政党的建设角度来看,苏共放松自身建设、日益脱离群众,导致苏联改革失去政治方面的领导力量,失去多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最终使苏联解体。
    教训: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严重挫折;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进入新旧格局的过渡时期。
    一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在社会主义国家任何一个政党取得政权后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抓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二是要真正弄明白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心任务,制定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发展战略;
    三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第16题: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改革提供了哪些借鉴?


    正确答案: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才能避免种种不安定状况的发生。
    (2)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如果价格机制扭曲,会导致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放松管制的同时建立谨慎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
    (4)政府当局在推行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 第17题:

    应如何领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状况相当不平衡。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世界银行对金融自由化改革所总结的主要经验教训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否则,利率和汇率浮动,从而资金不规则的流动,会引起企业和银行的破产,造成种种经济不安定状况。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假若一国的价格依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监督制度,就会在信贷的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或营私舞弊等现象,情况严重时会使许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并面临破产威胁。
    (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 第18题:

    金融自由化的顺序是()。

    • A、先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 B、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 C、先金融自由化,再贸易自由化
    • D、先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实际部门的自由化
    • E、先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正确答案:A,B

  • 第19题:

    经验教训是从分析研究战例中,总结原战例存在的问题和失败的教训及其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问答题
    应如何领会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状况相当不平衡。在已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世界银行对金融自由化改革所总结的主要经验教训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否则,利率和汇率浮动,从而资金不规则的流动,会引起企业和银行的破产,造成种种经济不安定状况。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假若一国的价格依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监督制度,就会在信贷的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或营私舞弊等现象,情况严重时会使许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并面临破产威胁。
    (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对我国金融改革提供了哪些借鉴?

    正确答案: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才能避免种种不安定状况的发生。
    (2)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如果价格机制扭曲,会导致新的资源配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放松管制的同时建立谨慎管理制度和法律制度。
    (4)政府当局在推行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基本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货币改革和金融自由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发展中国家实行利率自由化有哪些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 效果:
    (1)实际利率由负转正
    (2)跟进了间接货币政策的应用
    (3)金融深化指标的改变
    (4)促进了投资数量与质量
    问题:
    (1)实际利率过高
    (2)出现金融危机,陷入重新金融管制
    解析: 暂无解析